新浪财经

刘明康:各国可能被迫进入加息通道

2011年06月07日 16:56 来源:财新网

  刘明康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负溢出效应凸显;全球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负溢出效应凸显,如果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继续加大,为应对滞胀局面,各国可能被迫进入加息通道。这极有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发生逆转,并再次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刘明康是在接受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专访时作上述表示的。刘明康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已经初显复苏迹象,但金融危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美国经济复苏进展缓慢,且呈无就业增长态势;欧洲陷入债务危机恶化、失业率高企、通胀抬头等多重压力交织的困境;日本遭受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大灾难,全世界电子、电器和汽车等重要行业部分关键零部件供应链出现断裂;部分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供应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进一步加剧了粮食、食用油等价格飙升;西亚北非地区社会动荡,且其溢出效应正在逐步影响海湾地区政局的稳定,对世界能源供应影响巨大,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总之,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溢出效应凸显。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均采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给金融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抬高资产价格,以帮助修复政府、金融机构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压低利率,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压低汇率,以拉动出口,但量化宽松政策在国际上的负溢出效应十分明显。

  第一,大量流动性流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经济体逐利,推高了资产泡沫。4月份以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最高涨至126美元/桶,并且波动十分剧烈;纽约黄金交易价格一度达到 1573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位;小麦、玉米等商品价格从去年上半年的低点到现在涨幅均超过50%,有的甚至翻了一番多。

  第二,流动性泛滥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目前,欧洲、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较此前低点上升了一倍左右,发展中国家也普遍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3月份,巴西、印度、俄罗斯、阿根廷、越南等国CPI涨至6.3%-13.9%的区间,远远超过5%的温和通胀警戒线。

  第三,如果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继续加大,为应对滞胀局面,可能被迫进入加息通道。这极有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发生逆转,使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出来,进而拖累实体经济复苏,并再次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自2010年10月以来,央行已连续四次上调基准利率,最近一次加息是4月6日。据财新网报道,5月18日至20日,财新传媒开展了半年度中国宏观经济问卷调查,有73.7%的经济学家认为,年内还有一至两次加息,每次幅度25个基点,时点集中在二三季度;5.3%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还有两次以上加息,紧缩政策目前看不到结束的征兆。

  对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刘明康表示,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持续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还处于宏观调控的关键时期。当前,消费需求走软苗头值得关注;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经营压力更为显现;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保障市场平稳运行难度加大;节能减排出现反复势头,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更大压力。

  同时,国内银行业也面临多方面挑战。今年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银行负债管理面临重大挑战;房地产市场贷款风险需要高度关注,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部分集中度较高的行业贷款风险和产业结构调整暴露的信贷风险不容忽视。 (财新记者 安旸)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