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11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出炉 规模效应之外须价值再造

2011年06月08日 00:33 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李晓玉

  近日,工信部在广东惠州发布2011年(第25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华为、联想、海尔均以超过千亿元的营收位列前三甲。本届百强企业合计主营业务收入超1.5万亿元,与第一届的116亿元相比,年均增率在20%以上。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日前,联想展开第三次大手笔并购,以2.31亿欧元收购德国Medion 36.7%股份,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进程画上另一个注脚。

  信息产业孕育众多IT巨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总体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同年,我国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数码相机9千万台,均名列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信息通讯网络,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以及互联网的用户居全球首位。

  在整个社会经济转型,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家层面做出走出去的战略决策,并从财税、外汇、金融、外交等方面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由是,整个产业孕育了众多在全球崛起的IT制造和互联网巨头。华为、海尔、联想、中兴等多家企业出口和海外经营收入占比超过一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从2007年的937.9亿元到2010年的1852亿元,华为用四年时间实现收入翻番,并陆续超越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852亿人民币,坐二望一紧逼爱立信。PC制造领域,联想通过频繁并购,目前是全球第四大PC生产商。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广阔的市场空间及丰富的资源造就了这些标杆企业。回顾这些企业的成长史不难发现,以低价优势快速占领市场,成为其发展壮大之路的第一块垫脚石。

  并购与低价拓市凸显创新能力不足

  在中国电子信息企业快速崛起中,并购与低价拓市成为主要手段。而联想并购IBM PC六年经过的各种艰辛与考验,无疑成为中国科技国际化过程的缩影。

  近日,联想在全球PC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交出一份亮眼的全年财报,营业额、利润、市场份额、毛利率等多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这被视为联想6年前上演“蛇吞象”后万里长征的终点。迈过国际化第一道坎、从中初尝甜头的联想开始描绘一幅疯狂扩张的路线图。继年初宣布与NEC成立合资公司后,日前又宣布以2.31亿欧元收购德国消费电子公司Medion 36.66%的股份。收购是企业规模化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扩大市场份额的捷径。此次交易完成后,联想在德国的市场份额将扩大一倍,成为德国个人电脑市场的第三大PC厂商。

  另一方面,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商在拓展新兴市场时,往往以低价为利器横扫一片。华为当年正是用低价策略打开了欧洲数据卡市场的大门。

  在频繁并购与低价扩张的背后往往凸显了创新动力不足,中国企业更被贴上“低成本”、“低价格”、“技术跟随者”的标签。这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共同挑战。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背景下,多元化、个性化、创新性的产品与应用风靡全球,单单依靠规模化的扩张显然是不行的,这也对中国厂商提出更高要求。

  转型移动互联网价值再造

  近几年,全球ICT领域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苹果、谷歌为代表的新兴力量与诺基亚等老牌王者冰火两重天的境遇让人唏嘘。如火如荼的苹果风潮表明,产品驱动的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而谷歌Android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意味着,开放平台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

  如今,整个IT业界都在探寻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归根到底,规模化已非市场竞争的全部。更进一步说,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不在规模,而在创新、在价值再造。而开放性、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则给了众多企业赶超的机会。

  显然,中国厂商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与千载难逢的机遇,纷纷转型移动互联网。联想、华为等都已经确定了其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国内部分百强企业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机遇,已将战略重点转向移动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而根本改变中国式品牌塑造之路的关键仍是创新,中国制造到了跟山寨文化说再见的时候了。2010年,全球专利申请的前10名企业中,中兴、华为、爱立信及NEC分别列第二、第四、第九、第十位。国家层面日益增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企业日益重视的专利战都预示着中国的科技企业正以全新的姿态开始二次创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