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8日 03:21 来源:北京晨报
集体放量暴跌 缘起信任危机
中国概念股在美遭“猎杀”
去年还凯歌高奏,今年就遭遇信任危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风光有急转直下的苗头。
这种转变在最近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上周五,中国概念股就曾出现过一次普遍下跌,以明星门户网站新浪超过10%的跌幅最为令人吃惊。而在美国时间本周一,中国概念股继续放量暴跌,四只股票跌幅超过10%,从门户网站到游戏公司,从社区概念到视频网站、再到电子商务概念,下跌大潮中少有幸存者。美股资讯网站“i美股”在其官方微博(http://weibo.com)上评论说,“中国高考,美股大烤,TMT(科技、媒体、通讯)板块血流成河,昔日IPO公司一片惨淡”。
炒得越高,跌得越狠
有不少“美股”投资者都在网上抱怨其投资的股票价格坐了过山车。本周一,跌得最狠的是德信无线、搜房、奇虎360和斯凯网络。其中,德信无线跌16.48%、搜房跌15.34%、奇虎360跌14.66%、斯凯网络跌10.81%。
一位斯凯网络的投资者自嘲似的评论说,自己从今年3月开始关注号称“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一股”的斯凯,“股价噌噌地涨,9块一下子就涨到23块,不由感叹移动互联网真厉害——‘啊’字还没出口,开始跌了,不到一周跌到13块,几经反复跌到10块,我想机会来了,赶紧买入,谁知……很快跌到7块了”。
类似斯凯这样的股价下跌并不是“少数派”,本次的中国概念股走势毫无疑问是普跌,虽然这也是受到美股大盘下跌的影响,但其覆盖范围太广。此前“概念”抢眼的股票都纷纷走低,移动互联网类别的斯凯、网秦在大跌,视频类的优酷大跌9.63%,社区类的人人网在跌,可是,连财报不错的老牌上市公司新浪、搜狐、分众传媒都在跌。
“之前涨得太多了,一旦下跌就会比较惨。”i美股网站创始人方三文对北京晨报记者评论说,这家网站之前给出的《中国概念股TMT板块泡沫研究报告》分析说,在近一年时间内,中国在美上市科技股一年平均涨幅高达48.71%,远高于美国本土科技明星股20.49%的平均涨幅,从市盈率状况来看,美国本土科技明星股的市盈率为39.49倍,而中国在美上市科技股的市盈率为66.80倍,后者是前者的1.69倍。
这个数据是不是在说明,炒得越高,跌得越狠?
猎杀者“叮了有缝的蛋”
可关键在于,中国公司的估值,真的是“过高”了吗?之前热捧这些中国概念的,不也是美国投资者吗?
是否过高,在于美国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判断,也和投资者对股票的信任密切相关,但现在,恰恰是对“中国概念”的信任出了问题。
信任危机的缘起,最早是对一批通过“反向收购”登陆美股的中国公司的“猎杀”,这些公司通过“买壳”登陆美国股市,而所谓“猎杀”,则是主导者在嗅到某目标公司作假迹象后,一边做空其股票,一边通过研究机构发布对目标公司的调研报告,指出其财务上的问题,再找媒体曝光,并引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打压其股价,实现做空。按俗话说,也就是“叮了有缝的蛋”。
此前,进入猎杀名单的中国公司包括东方纸业、绿诺科技、中国高速频道等。实际上,近两个月以来,美国市场上共有十多只被质疑财务造假的中国股票在被大幅做空后而停牌。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也指出,在过去六个月,有超过25家在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要么披露其存在会计问题,要么看到其审计师辞职。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还产生了以猎杀中国概念股而闻名的私人机构,它的名字叫做“浑水摸鱼”。
在上个月,业内颇为知名的软件公司东南融通也遭遇指控,被指在财务上存在“非常严重的缺陷”,这让美国资本市场对整个中国概念股产生了很明显的“不信任感”。方三文评论说,“现在的信任危机也不光是针对小公司或借壳上市的公司,主流公司也受了影响”,他举的例子是在多伦多上市的中国林业集团Sino Forest,此前,“浑水摸鱼”指控称其夸大了销售额及其林地的价值,自上周四以来,这家公司市值蒸发超过三分之二。
猎杀得越准,对中国概念股的不信任感就越强,“这是造成中国概念股整体走低的重要原因,”独立IT评论人洪波表示,“美国投资者会认为中国公司就是擅长作假,尽管未必会有证据证明,但周围的人都在担心”。
强行包装上市殃及后来者
事情还没结束。等着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还有不少,他们的估值变得会怎么样?按照此前传出的信息,排在“赴美上市”梯队中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包括儿童游戏社区淘米网、盛大文学、视频网站土豆网、下载软件迅雷等,难道说,本轮赴美上市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在洪波看来,如果还坚持在此时赴美上市,企业在估值方面很容易受影响,“也许会少个10%左右”,“而且扎堆上市,投资者也很容易审美疲劳”,但他也认为这一轮上市潮的窗口期还没完全结束,因为美国市场并没有拒绝中国公司。
方三文对排队上市的中国企业建议说,不要为上市而上市,不能为了上市把没有达到上市基本条件的企业强行包装上去。此外,最好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做更深入的了解,“要做好上市以后与市场、投资者沟通的准备”。
总而言之,上市者得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心态。
晨报记者 张黎明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