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在盐碱滩上创造的奇迹

2011年06月09日 08:25 来源:经济日报

  1961年4月,华北地区第一口见油井“华八井”喜喷工业油流,实现了我国在渤海湾地区找油零的突破,也是发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的标志。

  至今,胜利油田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累计生产原油10亿吨;连续14年实现储采平衡,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亿吨;累计实现利税近6000亿元。“九五”以来,在高勘探程度、高采出程度、高含水条件下,原油年产量连续15年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

  (一)

  10亿吨,是个什么概念呢?这大概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原油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相当于为全国13亿人口每人提供了0.7吨的原油。

  了解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历程的人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如此不易,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又是如此重要。

  首先,油田的发现历经艰辛。

  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仅为12万吨,其中5万吨还是人造油。1952年,原油产量虽然达到旧中国历史上最高产量的1.3倍,但也只有43.5万吨,仅能满足社会建设需要的四分之一。

  提起那个年代,老一辈的人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印象——照明用煤油灯,因为原来主要依靠进口,被称为“洋油灯”,因为汽油供应紧张,公交车上要背着大大的“煤气包”。

  为了尽快实现石油工业的大突破,我国果断作出石油勘探由西向东战略转移的决策,在华北地区找油就是这个战略转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于是,从1955年开始,誓言要为祖国发展找油气的石油地质工作者,在华北地区广袤的原野上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找油战役。

  在渤海湾地区找油“恰恰是最没有前途的”。一些外国专家曾这样断言。

  南征北战,东西出击,从“华一井”到“华七井”,屡败屡战。直到在华北平原上打的第八口探井——“华八井”的出油,胜利油田最终得以发现,由此也标志“华北无油论”的破灭。

  其次,油田的开发历经艰辛。

  196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批准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16个钻井队、17个地震队,几十个地质分队和数以千计的辅助队伍,总计两万余人汇聚黄河入海口。

  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我国第一口千吨井“坨11井”现在仍能实现日产1吨原油,在它的旁边,竖起了高高的纪念碑,记录着这口油井曾经的辉煌。这是胜利油田的命名井。在这片曾经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盐碱地上,石油人满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志,发扬革命加拼命的创业精神,在这片荒凉之地上建起了石油之城。

  不仅环境艰苦,这里的地质条件也极其复杂。胜利油田地质构造复杂,足可以成为中国石油地质博物馆,包含了世界三分之二的油藏类型。

  克服重重困难,到1978年,胜利油田累计找到46个油气田,原油年产量达到1946万吨,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

  从1987年至1995年,胜利油田连续9年原油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胜利油田以勘探开发的高水平,不断为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迅猛发展“鼓劲加油”。

  第三个艰辛,是“九五”以来胜利油田稳产难度大大增加。这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石油需求量逐年攀升,1996年,我国石油进口首次突破2000万吨,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央明确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

  大庆油田较早地解决了高产稳产问题,而胜利油田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开采,特别是经过连续9年稳产在3000万吨以上的辉煌之后,原油产量掉下了“3”字头,是否继续探底,尚不明确。因此,在稳定东部战略中,胜利油田至关重要。

  但是,自然递减是资源采掘业无情的规律,经过40年的高速开发,胜利油田综合含水已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采出100吨液体,原油不到10吨。稳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胜利油田又克服了重重困难,连续15年原油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实现了老油田稳产的奇迹。

  诸多困难的叠加,使今天胜利油田发现50年,生产原油10亿吨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5%,能源安全成为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而且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少油、贫气,能源消费地区结构不均衡,需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地处东部地区的胜利油田生产的10亿吨原油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二)

  如果要探究胜利油田贡献原油10亿吨背后的奥秘,胜利人会告诉你很多。

  顾心怿,从胜利油田走出的第一位院士。今年,他已经75岁了,“我的一生都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找油精神的影响。”他下定决心,要为国争光,希望祖国能够富强起来。

  面对当年调到北京的机会,他放弃了。一辈子扎根胜利油田,为顾心怿在人生轨迹上留下一个个闪光的坐标:发明链条抽油机,已创经济效益逾10亿元;从胜利一号浅海座底式石油钻井船到胜利二号钻井平台,揭开了我国浅海石油勘探的序幕,实现了胜利油田从陆地走向海洋的梦想;发明液压蓄能石油修井机(钻井机),有可能成为今后修井机和钻井机更新换代的方向。

  在胜利油田50年的发展历程中,这种以国为重,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精神贯穿始终,使胜利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作为资源采掘业,胜利油田每一次大的发展都与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息息相关。

  50年来,胜利油田多项勘探开发成果载入了中国科技发展史册。复式油气聚集区理论,这个曾摘取国家科技最高奖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理论,铸就了中国东部油区历史上产量的最高峰,巩固了胜利油田国内第二大油田的地位。

  进入“九五”,胜利油田的找油对象逐渐从构造转向隐蔽。如何发现隐蔽的油气藏?为攻克这道难关,胜利人建立了以“断—坡控砂”、“复式输导”、“相—势控藏”为核心的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

  “十一五”以来,在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的指导下,胜利油田初步落实了3个5000万吨级目标区、2个3000万吨级目标区和多个千万吨级勘探目标区;2003年以来连续7年实现预测、控制、探明储量均过亿吨。

  对于三采、稠油、滩浅海和低渗透等难动用储量,技术进步使它们成为稳产重要支撑。依靠科技进步,胜利油田每年新增探明储量4000万吨以上,新增可采储量1000万吨以上,新增原油产量300万吨,科研成果应用率达90%以上。

  胜利油田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也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创新管理模式,为油田勘探、开发注入了强大生机与活力。为解放沉睡多年的“难动用储量”,胜利油田尝试起了“油公司”模式;针对长期以来勘探、开发、工程各自为战的工作模式,胜利油田建立了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工作机制;针对油田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延长油田开发寿命,通过精细管理挖掘潜力。“九五”以来,胜利油田采收率年均提高了0.37%,相当于每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8000多万吨。

  (三)

  现在,胜利油田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油气资源需求快速增长,石油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面对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胜利油田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之重。

  然而,当前更加艰难的稳产形势,是胜利油田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

  ——勘探上,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探区现实资源储备可升级能力总体较差;隐蔽油藏成为主导,勘探对象变得更加隐蔽、复杂;低丰度储量所占比例增加,储量品位降低。从胜利油田在西部的新区来看,虽然滚动勘探开发已初具规模,但相对于胜利油田2700万吨的产量基数,还难以在短期内真正形成战略接替。

  ——开发上,胜利油田近年来产液量和含水均呈快速上升趋势,陆上油田综合含水已突破91%,含水90%以上的油井已超过一半。目前,主力探区已处于深度勘探开发阶段,尽管每年都能探明1亿吨石油地质储量,但新增探明储量中低品位油藏比例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占到75.8%,“十二五”期间将达90%,有效动用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技术上,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增储上产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当前制约油田稳产的一些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化学驱、泡沫驱、仿水平井等技术仍在攻关试验阶段。技术储备不足将严重制约油田下一步的稳产。

  ——节能减排上,我国对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指标的约束范围将更加严格,特别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油田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油田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领域的扩展和生产环节的增多,节能减排的压力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胜利油田领导班子客观分析形势,对未来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十二五”时期,胜利油田提出的目标是,稳定东部,突破西部,实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5.7亿至6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50亿立方米,年均产油稳定在2700万吨,总体上储采保持平衡,实现油田开发良性循环。其中2011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5亿吨,生产原油2734万吨,新增石油可采储量2740万吨,实现储采平衡。

  胜利人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是要实现“持续百年创新、建设百年胜利”,继续保持全国大油田的地位,创造胜利油田的百年辉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