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9日 11: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就在登上A股舞台只差临门一脚的节骨眼上,“八菱科技因为询价机构不足20家而折戟资本市场”的消息却不胫而走。昨日,深交所确认了八菱科技已经中止上市的消息,宣告中国A股市场出现首家IPO中止发行的公司。
有分析认为,八菱科技中止发行这一标志性事件折射出目前新股滥发、高定价圈钱的乱象已到了极致;亦有业内人士表示,八菱科技的失败彰显了市场化约束力,对今后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推动意义重大。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就直言,“拟上市公司应该改变捞一把就走的心态,搞清楚IPO究竟是与投资者共赢还是仅仅想圈更多钱。”
回放
询价机构不足20家
八菱科技上市“临门”差“一脚”
按照计划,6月7日15时是八菱科技上市初步询价的截止日。不幸的是,八菱科技没能等到确定发行价的那一刻。当天晚上,即传言称,由于在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机构仅19家,八菱科技被迫中止发行。昨日,深交所对此予以了确认。
按照中国《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规定,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的,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机构不足20家的,应当中止发行,八菱科技正好踩到了这个地雷。
八菱科技拟发行189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7551.92万股。募集资金投资于新增汽车散热器、汽车暖风机生产线项目和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29781万元。这引起了外界质疑。有分析认为,国内汽车产能已经过剩,八菱科技在这种情况下扩充产能,这个风险谁来承担?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主承销商民生证券一投行部人士在回应此消息时表示,“询价前与多家机构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但由于端午小长假刚过,不少机构询价的负责人没有及时回来工作,路演不充分,加上询价过程中有几家机构没能走完询价程序,询价系统已经到点自动关闭,导致最后几家机构没有把价格成功地报进去。”
八菱科技董秘黄生田7日透露,一切要等8日晚间公司正式公告。截至昨晚8时,八菱科技尚未有正式公告出来。
不过,这次八菱科技被迫中止发行,并不意味着该公司无缘资本市场。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发行通过的批复自核准发行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由于八菱科技是4月份收到核准文件的,因此,八菱科技在今年10月份核准文件到期之前,还可以选择恰当时机再次发行。
析因
新股滥发、定价过高
今年以来近八成新股破发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八菱科技“被迫中止发行”的消息迅速在坊间传开。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学界与投行界都对这一事件表达了积极的看法。
启明创投执行董事于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健康的市场必然是优胜劣汰的,应该允许有一些公司发行失败的存在。“这会让企业上市发行更加市场化,对发行人的质地形成约束,资金和投资者也有更灵活的选择。如果任何一家通过证监会核准的企业都能成功发行,反而难以形成良好的市场监督机制。”
八菱科技“猝死”事件也是近两年新股滥发、定价过高导致频频破发等问题的集中爆发。财汇资讯统计显示,今年至今上市的144只新股中,截至7日已有112家“破发”,占比达78%。一些新股目前已深度破发逾30%。
新股破发潮的背后是备受各界指责的新股定价机制不合理。自2009年推行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新股“三高”发行(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现象尤为突出。
在市场化发行过程中,由于对承销商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使得个别承销商可以操纵股票询价过程,要求询价机构提高新股报价,以实现其高价发行的愿望。同时,按照目前的询价制度,询价机构低报发行价可能失去网下配售资格,因而其为了分享新股筹码,也不得不提高发行报价。这种新股定价,背离了发行公司的基本面和股票应有的估值水平,导致新股定价扭曲。
广东粤科风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宁湘认为,一方面市场行情不好,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自身基本面存在缺陷,两个因素的共振,使得新股频频破发,连机构投资者亦深受其害。统计数据显示,国都证券成为券商中的重亏者,该公司今年共中签28只新股,在它们解禁时浮亏6000多万元。而在保险类机构中,太平洋资管最“悲剧”,其在华锐风电、骅威股份等5只新股解禁时浮亏达1.2亿元。
李大霄告诉记者,新股大面积破发导致巨亏必然打击机构投资者打新的积极性。有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新股网上发行与网下配售合计冻结资金分别为1.18万亿元、1.83万亿元和2.5万亿元。而到了4月,打新资金直线下降至1.1059万亿元,5月份新股冻结资金量更仅有5299.82亿元。
展望
新股发行暗箱操作、哄抬价格若不改革
投资者只能用脚投票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首例新股发行失败还来得晚了一些“八菱科技的‘猝死’对A股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性意义,是极好的反面教材。”
董登新告诉记者,出现这类事件是市场的进步,表明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面对新股的诱惑渐趋理性。
刘宁湘认为,有了第一家中止发行的案例,今后难免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八菱科技在询价这一关受挫,暴露出定价与公司实际价值不相符,因而不被机构看好,中止发行也暗示了管理层今后加强监管的信号。刘宁湘表示,目前新股发行制度总体符合国情,但询价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哄抬价格仍不容忽视。
“经过两轮改革以后,目前的询价机制技术上已经比较完善,改变了改革以前新股发行对发行者有利的单边局面,关键问题是询价对象和普通投资者需要更加理性。”董登新说,询价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保荐人两方的地位是对等的,发行价的确定以及能否发行成功是买方和卖方力量的博弈,投资者应该学会用脚投票。
值得欣喜的是,定价市场化以后,“买者自负,发行自负”的效果正逐步显现。此前,万安科技也因仅有24家机构“捧场”询价而险些发行失败,其17.9倍的发行市盈率更创下了IPO重启以来中小板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新低。近期,创业板新股发行亦骤然降温。5月份创业板新股平均首发PE回落至36.39倍,较4月份的55.6倍下降了35%。
李大霄表示,八菱科技重新申请上市是肯定的。“关键是发行价格是否公道合理。”但董登新指出,证监会核准之后6个月内可以重新发行缺乏威慑力,是制度上的一个漏洞。“凡是中止发行的,6个月内应该不允许其重新发行,这样才能更有力地约束发行人和保荐人,建立起相应的惩罚机制。”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