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企业家自杀事件频发 心理压力成难以承受之重

2011年06月09日 23:52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徐松丽

  上月,国内两位知名企业家相继非正常死亡:5月23日凌晨3时20分左右,淄博万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庆昌坠楼身亡(本报5月25日A1版曾予报道);此前的5月20日,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强投湖自杀。两人的离世不仅留下了许多待解的谜团,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以及对近年来中国企业家频繁选择自杀来“解脱”的现实考问。

  “企业家自杀背后折射的是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之大,以及在获得成功之后,其对人生追求的迷茫。”北京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执行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黄俊立近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走了之”对企业家自身而言或许是一种解脱,但对社会、企业、自己的家人而言,却是很大的损失。

  “高处不胜寒”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的企业家们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黄俊立认为,企业家选择自杀,可能是长期压力积累的结果。如高庆昌曾3次上市闯关,但前两次均以失败收场。对于有上市失败经历的人而言,公司再次闯关,面临的压力肯定会很大,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压力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黄俊立分析认为,在常人眼里,企业家是财富的化身,而事实上,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企业家的焦虑、孤独和惆怅。这是因为当前我国企业中真正的公司治理还没有形成,在决策上往往需要企业家一人“拍板”。这造就了中国企业家,尤其是第一代企业家比较强势,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一人承受。他们在企业中往往高高在上,只有下属,没有与之平等沟通、交流的同事,更少有能与其分享酸甜苦辣的朋友。“当高压超过本人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时,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膨胀、忧郁、困惑、偏执、多疑,甚至陷入信仰洪荒。”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曾表示,企业家相较于常人而言,面临的压力更多更大:早期的企业生存压力,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压力,企业扩张转型中战略方向选择的压力……万千风险企业家带头承担,他们像陀螺不停地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鞭策下飞速地旋转。“因此企业家出现心理障碍的可能性更大。许多企业家感觉内心孤独,甚至少数企业家有厌世心理。”

  黄俊立告诉导报记者,企业家在创业的时候,可能很执着,也很坚强,能够承受失败和打击,但是一旦成功了,他们反而会迷茫,此时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我国古代有3句比较经典的话总结了人们富有之后的心态———小富则安,富而好礼,富而迷茫。”他解释说,小富则安,虽然对企业家所经营的企业不一定有利,但对企业家却是有利的;富而好礼,如同管仲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企业家应该具备的比较成熟的心态;富而迷茫,即富裕之后开始迷茫,反而不如创业时有激情、干劲。

  走出怪圈

  有关统计显示,近30年来,我国有1200余名曾经相当成功的企业家自杀,给企业与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巨大损失。那么,作为企业领军人物,企业家们该如何走出这一怪圈?

  黄俊立认为,首先,企业家要有责任意识。“目前,我国企业对核心领导人的依赖性很大,这决定了企业家不应‘一走了之’。”如高庆昌离世后,万昌科技股价下跌,使公司的股东深受其害,对万昌科技的未来前景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也使他的家人深陷痛苦之中。“企业家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自己的家人、企业、社会负责。”

  同时,企业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平和自如地融入充满竞争的社会生活中。目前,很多地方举办的国学培训就可以让企业家们修身养性。“因为国学培训不仅仅教企业家如何去管理企业、员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一颗平常心。如孔子、老子的思想和观点很多是讨论人生问题、利益问题、民生问题的,能够帮助人们去认识人生,平和地看待世间万物。如果能把利益问题真正看开的话,企业家可能就不会轻生。”同时,他建议企业认真思考生命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更加追逐生命的品质。“假如一些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和身体问题,也不要讳疾忌医。”

  “从社会的角度讲,应该给予企业家更多的关爱,不要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黄俊立说,企业家也是平常人,并非人们想象中的“超人”。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企业家。如前不久发生的陈光标“诈捐门”,尽管他做了很多的慈善,但仍有很多人在质疑、指责他,“其实,我们不应对他过于苛刻。”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应该为企业家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关爱与呵护,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尽量避免和减少一些成功企业家再步高庆昌、卢立强们的后尘,给社会、家庭带来不幸与痛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