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0日 17:59 来源:中国科技财富
文/本刊记者 陈晨
“滩涂能种菜,海水能灌溉。”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曼·托夫勒曾说:“21世纪将崛起海水灌溉的陆上耐盐植物和现代盐土农业,这些耐盐农作物将为人类创造巨额财富。”
目前我国除有4000多万亩沿海滩涂外,尚有盐土面积6亿亩,有1平方公里以上的盐湖831个,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经试验和探索,种植盐生植物是围沙压碱改造西北地区荒漠盐碱的新途径,这也为盐生植物种质资源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高级厨师到盐土农业践行者
沿海滩涂曾被称为“农业死海”,是农民眼中的废地。而在江苏东台,盐土农业的兴起却让滩涂变成了耕地,海水代替了淡水浇灌作物,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正在兴起。
说起这场绿色革命,人们自然就会把目光投向盐城市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张春银。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春银“结识”了海水蔬菜海蓬子(海蓬子:拉丁学名为Salicornia Bigelovii Torr)。从此,张春银就一头扎进茫茫盐碱荒滩,用激情和执著让生于北美的海蓬子在中国东部沿海扎下了根。
现年50岁的张春银,早在10多年前,就是餐饮行业的知名人物了。他拥有三个头衔:“江苏省饮食业技术能手”,1999年全省只有两个人获得该称号;江苏省中餐烹饪高级评委;烹饪业“国家级高级技师”,也是烹饪行业的最高头衔。
他在盐城市经营的数家宾馆、饭店每天都是高朋满座,在餐饮界颇有名气。张春银对食品安全问题尤为关注,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他接触到了海水蔬菜这一领域,因为自己从事餐饮行业多年,十分看重膳食的合理营养,海蓬子在欧美国家被作为传统的保健蔬菜,誉为“减肥草”,所以他才对这种无污染、不占农田、不用淡水、有着多种营养价值的作物情有独钟。从此“不务正业”,先是将赚钱的餐饮业委托别人经营,最后索性将整个店盘出去,自己一心一意专注于研究和开发盐土植物。
舶来海蓬子扎根盐碱地
可是滩涂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到处都是野草荒滩,什么样的蔬菜品种适合在此扎根生长呢?
20世纪90年代末,张春银听说海南、福建等地从国外引进海蓬子试种失败的消息后,马上赶去考察,一眼就相中了这种神奇的作物。
海蓬子又俗称“海芦笋”、“海虫草”、“咸草”等,是美国亚历山大环境研究室历经20多年研究,从1300多种盐生植物中选育出来的最优品种,其生长过程全部使用天然海水直接灌溉。在欧美国家,海蓬子作为传统的保健蔬菜,被美称为“减肥草”。它具有翡翠般的色泽,鲜美多汁、咸咸脆脆嫩嫩的口感和独特鲜美的海鲜风味,有“植物海鲜”的美誉。但当时在国内,提到海蓬子却知者寥寥,张春银成了海蓬子最早遇上的“中国知音”。
2000年初,张春银丢掉20多年烹调好手艺,一头扎进海边小茅屋,一门心思倾心研究海蓬子的种植技术,成了一名不知名的农业土专家。在倾其家庭千万元积蓄的基础上,又通过抵押房产、请朋友担保等从银行贷款700万元,用于开发和科研。
没有技术,他自己查阅资料学;没有经验,自己泡在基地做实验;没有规律,自己一天天摸索……张春银和他的合作伙伴不仅突破了这个禁区,而且将海蓬子生长周期从220天可缩短到120天,也可将生长周期延长至370天,使海蓬子原只有2个月鲜菜采摘期提高到7个月,终于,密密匝匝的海蓬子在盐城滩涂上扎下了根。现不但市区有三十多家高档酒店使用海蓬子鲜菜。更重要的是通过海蓬子等盐土植物的种植,走出了一条滩涂边改良、边利用、边收益的道路。
从滩涂种植到盐湖生态治理
查干诺尔湖位于北京北面600公里的锡林郭勒草原上,面积达110平方公里,原来由大小两个湖组成,大的是咸水湖,小的是淡水湖。由于种种原因,大湖2002年春季干涸了,80平方公里的干湖盆全是白茫茫的盐碱粉末,在风的作用下会形成破坏力极强的盐碱尘暴。干涸了的查干诺尔盐湖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一眼望去看不到边,白茫茫一片,是个寸草不生、飞鸟不到的死亡之地。可是,到了春天,西北风一刮,它却尘滚九天,把锡林郭勒的蓝天搅得昏黑。这些滚滚黄尘在高空和其他各路黄尘会合后,随着西北风直下北京。它们成了北京尘暴最主要的尘源地之一。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和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教授早在2002年考察查干诺尔湖时提出生物治理的思路。
2007年,盐城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与环保志愿者郑柏峪教授合作,在查干诺尔湖地区尝试应用“绿海碱蓬1号”治理风沙。碱蓬是先锋植物,能淡化土壤,阻挡风沙,促进植被的演替,最终能将干湖盆转成为草原盐碱。因为碱蓬不但耐碱,而且非常耐旱。2010年7月,“绿海碱蓬1号”覆盖了3万亩查干诺尔湖裸露的底部,这标志着绿苑公司提供的碱蓬种子及其配套技术,为我国西部干盐湖生态治理提供了一条具有巨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治理渠道。通过示范,绿苑海蓬子公司将在我国西部盐湖地区开展一场规模宏大的生物治理工程。
科技创新获得广泛肯定
“小时候家里虽然有地,但老家(东台)盐碱地上长不出粮食来,常常饿肚子,那时就想,什么时候能将遍地的盐碱霜变成真金白银,再去换饼让家人吃饱,那该多好啊!所以有了钱,我就把改造盐碱地当成人生最想做的事。”张春银说。
张春银成功了,他的事业前景又更明朗了。国内首个开展盐土植物生长研究的盐土农业企业院士工作站正式设立。国家农业部、科技部专家纷纷来绿苑调研情况,支持盐土农业。其中,农业部支持成立“耐盐优质种源繁育基地”,科技部支持成立“沿海耐盐种质资源库”……在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他的“盐土农业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从近200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初创项目组一等奖,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目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科技“十二五”规划中,也被投资公司选为重点投资项目。
在其后的几年中,张春银把蛋糕越做越大,公司先后引进、培育成功了“绿海碱蓬1号”、“绿苑海蓬子1号”和海英菜、海水芹等30多种耐盐蔬菜,菊芋、油葵、海滨锦葵等10多种耐盐特种经济作物,黑麦草、狼尾草、紫花苜蓿等耐盐牧草,培育种植成功近百种盐土植物优良品种(品系),拥有7项专利。
绿色市场蕴藏巨大商机
海蓬子的国际市场价格为每磅8美元,国内的低成本优势非常明显。相比之下,海水蔬菜深加工的利润更高,一小瓶35克装的海水蔬菜调味品在德国超市售价可高达14.83欧元。
近几年,张春银的绿苑公司已经成为盐土农业领域屈指可数的龙头企业,然而如何成功突破科技创新这条“生命线”,做大做强企业,这是张春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寻求技术依托,绿苑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同建立赵其国院士领衔企业院士工作站,设立了盐土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为盐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后盾。
他还通过采用产学研合作方式,借助高校院所的技术优势联合攻关,逐渐完成了产业化体系中各个环节的研发。在盐生植物选育方面,先后引进近百种盐生植物,从中筛选、驯化出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在土壤检测及作物栽培方面,应用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苏北滩涂海水植物优质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盐生植物鲜菜。在产品深加工方面,引进微波杀青和超微粉碎工艺技术,开发出海蓬子青汁、粉、茶等系列产品。在产品销售方面,公司与多家有机食品连锁店合作,保障了销售渠道的畅通。
在科技创新思路的指引下,绿苑公司逐渐成为盐土农业研发的领军企业,一举承担了多项研发课题。
如今,张春银培育的海蓬子不仅“绿”了江苏等沿海滩涂地带,在改造西部生态环境方面也正在发挥积极作用。由公司承建的江苏省耐盐作物科技示范园提供的16吨碱蓬种苗,已经在干涸的内蒙古查干诺湖全部成活,一片久违的绿色覆盖了2万亩曾经裸露的湖底。
应该说这是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张春银所走之路并非没有前人走过,这也并不只是一个农业科技创新奖所能囊括得下的,但是在他看似默默无闻的坚持中,确用一种常人所没有的狂热创造了一个产业的传奇——在我国可耕种的18亿亩土地中,荒滩盐碱地已达1.5亿亩,如果将荒芜的盐碱地和沿海滩涂都种上农作物,那么这将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创举,将会产生莫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后记
盐土农业“走出去”
——规模化、产业化是根本之策
边牧盐土农业的概念,不仅包括种植业,还包括盐土畜牧业、水产业和加工业,每一块都有很大的空间。
张春银从事的盐土农业的开发,为我国利用被搁置土地,大力发展盐土农业提供了借鉴。在滩涂地、沿海岸线和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植物、农作物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食物、饮料、燃料、纤维、油脂、药物原料,有着经济、生态、社会三重效益,对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张春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有机食品市场销售份额只占整个食品销售额极小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绿色食品有机海水蔬菜定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
然而,从整体来看,盐土农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以盐城为例:
一是重视程度需要加强。盐土资源和盐土农业产品的市场稀缺性,尚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认同,对发展盐土农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政府和社会的投入较少。二是盐土农业市场化开发程度低。除海水养殖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外,盐土蔬菜、油料、香料等盐土种植产品产业化开发还很不够,大部分地方仅停留在单纯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上,没有按照工业化的理念,上升到产业开发的层次,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还很少,盐土农业产业尚未真正形成。三是产业龙头实力弱。还没有一家规模型的盐土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盐土蔬菜、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的企业实力普遍较弱,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盐土农业研发工作滞后。目前,盐土农业科研体系薄弱,力量分散,技术不配套,研究不系统,缺乏真正的当家品种,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科技含量都不高,投入市场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如何解决问题?规模化、产业化是盐土农业发展的根本之策。只有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加工企业进驻滩涂,才能有效破解资金难题,迅速提高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种质资源在我们手里,江苏有条件打造盐土农业的‘总部经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家指出,江苏盐土农业“走出去”,不仅是要出省,更要出国。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地区均有大量的盐碱滩涂,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
盐土农业“走出去”,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加力”。
土壤专家、中科院院士赵其国指出,企业应加快深加工产品研发,拉长做粗产业链条,还要对现有的耐盐作物种质资源库进行完善,形成种质资源的“群优势”。同时,政府应加强服务,为农业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毕竟,盐土农业刚刚起步,企业个头都不大,难以独自面对跨国投资风险,亟需“扶一把”。
如果说科研是保证,引进企业则是基础。如何尽快地吸引企业,尤其是那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进驻滩涂?关键要建立和形成一个好的机制,调动各方面对盐土农业开发投资和经营的积极性。
就此,有专家建议,首先要明确发展盐土农业的牵头部门,统筹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其次是尽快制定盐土农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吸引各种资本共同开发盐土农业;第三是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对外来投资者在技术研发、新品种引进、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