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稻田喝上“自来水”不惧旱情来

2011年06月10日 19:35 来源:中国财经报

  ——湖南省整合支农资金打造高标准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纪实

  李存才 龚次元

  中国财经报 2011-06-11 00:00:27

  轻轻按一下开关,储蓄在排灌站内的清水在20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自流到稻田里。稻田喝上“自来水”,这是记者近日在湖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看到的情景。今年以来,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的湖南省发生了自1910年以来“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而益阳市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4万亩高标准稻田,既没有因为旱情而影响早稻播种,也没有因为缺水而使秧苗枯死。6月中旬,绿油油的稻秧开始抽穗,7月中旬将进入收获期。

  “如果不再发生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今年的早稻亩产可望达到450公斤以上,比往年增产100公斤左右。”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新杉木村党支部书记徐绿春对记者说。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是湖南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打造高标准农田的成功范例之一。

  种粮大户无“后忧”

  45岁的刘梓木是兰溪镇稠木垸村人,农校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现已成为当地的种粮大户。过去,他家承包的稻田面积有五六十亩。这些稻田高低不平,灌溉保证率不高,多数为单季稻。稻田与资水流域的灿泥湖撇洪新河相连,连接它们的是一条一尺宽的土渠。当稻田需要浇灌的时候,刘梓木依靠这条土渠将河水引到稻田里,沿途需要24小时的时间,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刘梓木一家种田费时费力,效益不理想。

  2011年,刘梓木的种粮情况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他在种好原来几十亩稻田的同时,还以每亩430元的价格,将周边乡邻们的2000亩稻田承包下来,而且全部改种双季稻。据他介绍,这些早稻自4月15日开始插秧,到6月初,在遭受严重干旱情况下,2000亩的稻田已经先后灌溉了4次。“过去是24小时才能将河水引到稻田里,而现在,只要轻轻按一下开关,储蓄在排灌站内的清水在20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自流到稻田里,非常方便快捷,而且省时省力。”刘梓木说。

  刘梓木种粮的变化,得益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与使用。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蔡国辉对记者说,2010年,兰溪镇稠木垸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区列入了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统一规划。在省、市、区农发部门的支持下,他们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勘察,按照20亩一个方格,一路两沟两行树,100米一个沟渠、400米一条机耕路的规划设计方案,将水、田、林、路、机、电等多项措施综合考虑,突出灌溉工程、排涝工程、节水工程、电力工程、交通工程、农机工程,完善路网、沟网、林网,做到排灌站通电、沟渠通水、田间通机。为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在工程设计中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合理确定工程建设位置;在工程施工中让农民代表与监理公司的监理人员一起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由于改善了农田的水利排灌等设施,刘梓木一家在今年4月中旬对2000多亩的稻田实行机械化插秧,种上了早稻。7月中旬,这批早稻将开始收割。之后,稻田里将播种晚稻。据测算,今年早稻亩产可达450公斤,晚稻亩产预计将超过500公斤,早晚稻合并计算,一亩稻田的年产稻谷量将达到1000公斤左右,成为“吨粮田”。刘梓木对记者表示:他家浇地不用交水费,只需交电费。今年由于大旱,每亩稻田的浇地电费比过去高出了十五六元,但国家提高了稻谷收购价,再加上每亩稻田均可增产,今年种粮的纯收入可望达到五六十万元。今后,由于水利设施发挥了支撑作用,每年的种粮收益都会稳定增长。

  财政牵头,支农资金捆绑使用

  兰溪镇稠木垸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区内,有一条用整合的财政支农资金修建的机耕路。记者在机耕路所在的徐绿村采访时,村民徐德军感慨地说:“国家投资帮助我们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使我们的田里有了水渠,稻田从此喝上了‘自来水’,农民种粮省油省钱省力。”

  经了解,兰溪镇稠木垸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于2010年10月开始动工兴建,今年2月份建成,4月份经市级验收投入使用。国家财政为该项目投入超过了2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农发资金800万元,省财政配套投入240万元,益阳市和赫山区财政配套投入80万元。

  据赫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同志介绍,上述资金分散于不同支农部门,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在财政部门的牵头下进行整合,按照“各做各的菜、共做一桌席”的目标,分别运用到项目区的水利项目建设、道路建设、林网绿化、科技推广等方面,做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效益。

  连片开发效益可期

  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李丙力对记者介绍说,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2009年开始启动,其中益阳市南县当年建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2010年,该市又在南县、沅江市和赫山区分别建设了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

  他说,2010年,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部署和安排,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在全省52个粮食主产县(市、区)中,择优选择19个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每县建设不低于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综合考虑山区和平湖区的地理差异,这些高标准农田的投入标准平均为每亩1360元。据统计,建这些高标准农田,包括中央财政在内的各级财政部门,共投入农发财政资金2.4亿元,全部在2011年春耕生产时节投入使用,大旱之年发挥了综合效益。

  李丙力对记者表示,2011年,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进一步扩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模,选择26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将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主动联系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科技等部门,及时做好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做出新贡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