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家具收藏:广东也有“杀手锏”

2011年06月11日 04:12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家具收藏:广东也有“杀手锏”
家具收藏:广东也有“杀手锏”
家具收藏:广东也有“杀手锏”
海南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炕桌

  广东曾是古典家具出口桥梁 留有不少珍贵的古家具

  广东能有家具“重器”沉积,与其曾经作为古典家具的出口桥梁有关。专门收藏黄花梨的广东藏家叶先生称自己为“收卖佬”,就是因为在30年前,他作为香港古董商的首批买手在内地四处搜罗古董家具。

  广州“截留”不少古典家具

  叶先生回忆年轻时的“光荣史”:“我用3500元收的货,一转身就以35000元卖给香港行家。”在各个地区集中数量最多、保存完好的要数苏州的东山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完好的古旧家具。每次一到苏州车站,叶先生租了一部手扶拖拉机后就奔走于大街小巷收货了。“那个时候什么紫檀、黄花梨太常见了”,叶先生说。

  为了最大限度地带走这些“战利品”,他甚至把家具都拆开来叠放,回到广州后再重新安装。

  经过叶先生这种买手的手,不少古旧家具纷纷流出内地,除了流入大收藏者的手中,甚至后来还出现在外国的国家博物馆中。广东古今艺术总监李念慈认为,大多数东西流出,还因为广东的行家一旦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就会果断卖货,而北京收藏者则不同,不到心理价位决不松口,有时到了心理价位还要“反价”。

  “不过,流出去前还是有部分被留了下来,”李念慈介绍,特别是当时的盆景协会会员购买了一部分作为盆景的搭配,一些茶居和老牌酒家本也有留存,后来部分散到收藏者手中。

  在七八年前,由于内地艺术品市场的崛起,古旧家具开始回流。“五六年前,东南亚市场上的货基本就已被搜罗一空了”,李念慈说,那些以前把货送出去的行家,又重新将它们搜罗回来。一出一进,又有部分东西留在广东。“虽然北京家具市场的整体水平远非广东市场可及,但是广东民间收藏的部分‘重器’并不逊色”。

  市场分析:定价权未掌握在行家手里

  “以前2万元收购的家具,卖10万元就喜不胜收;但放在现在的世道,100万元都难买回。”连叶先生这样的行家也对这种行情感到吃惊。

  行家对此心感迷惑。“以前我们行家定价很准的,远远站着一看东西,心里自然就估出了价,还能马上计算出多少钱买多少钱卖能赚多少,能‘未买先卖’”,叶先生坦言,“现在就不行了,价格太难琢磨了。”

  比如以前看到一件四仙台,行家在心里就会打起小算盘:“八仙台价格大概40万元,四仙台价格大概高30%~50%,即50万~60万元。”但是在现在的艺术品拍卖会上,这样的四仙台却往往能拍出100万元!

  “古旧家具的定价权掌握在买家手里了”,李念慈说,可预期家具以后的价格还会进一步甩开行家们的定价往上走。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春拍上,70件明式家具100%成交,每件拍品均价高达354万元!

  古典家具行情看涨,昨日“广东古今”拍卖行公布春拍将顺势推出首场明清家具专场。与书画瓷器比,古典家具似乎是广东收藏的“非主流”,不过广东家具收藏者“长自己志气”地表示,“广东藏古典家具整体水平肯定不能与北京相比,但绝对有顶尖的‘重器’沉积。”

  文/图 记者林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大洋网-广州日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