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戴维斯”的算术题

2011年06月12日 12:54 来源:北京晚报

  

“戴维斯”的算术题

  股市阴沉了一个多月的脸,终于在本周露出了红彤彤的神情。投资者高悬的心却放不下来,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落幕,半年报业绩预告又来,手中的股票能否报喜,成了投资者的一块心病。

  在投资者踌躇的心情背后,投资“砖家”们也在为这一轮的下跌寻找着合适借口,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戴维斯,这个“戴维斯”是何许人?他又为何要对中国股市的“跌跌不休”负责?

  “戴维斯”何许人

  谁是“戴维斯”?这还要从今年4月的股市下跌说起。

  那时的投资者们,还在希冀着2011年的美好年景,3500点、4500点的美好愿景层出不穷,甚至那标志着“搏傻”心态的万点论,都再次有了施展的市场。然而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的大幅下滑,紧缩政策的逐渐推出,国内外形势的风云突变,让投资者傻了眼——原来面对的还是一潭死水。

  于是3500点没见到,股市一头栽向了2500点,创业板的企业们更是跌得起劲,跌幅超过三成的企业比比皆是。连创业板高管都出来助力,纷纷抛出手中所持股份,一副破罐破摔的架势。

  这便是4月下跌的全貌:市场预期下降,公司业绩下降,从而导致股价大幅下降。这也是“戴维斯”的出场方式——市场预期与股价波动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的倍数效应——被美国著名投资人戴维斯家族称作“双杀效应”。

  “双杀”的名字气势十足,不过就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以汽车行业的公司A为例,当行业被投资者所看好,公司业绩又亮眼时,公司A的每股收益1元,市盈率100,因此股价达到100元;然而“双杀”来临,汽车遭遇“限购政策”,行业热度迅速冷却,公司业绩下跌至每股收益0.5元,市盈率下跌至20,此时反算公司股价——10元,折损达到90%(见下表)。

  “戴维斯双杀”下的股票价格

  公司A双杀前 双杀后

  每股收益1元0.5元

  市盈率10020

  价格100元 10元

  由此看来,“戴维斯双杀”并非理性投资行为。投资者心理预期与股价波动的联系,超越股价与上市公司自身价值(估值)的联系,这样的现实,充斥着投资市场的各个角落。

  据媒体报道,“戴维斯双杀”出现在中国股市,同样早有预兆。市场人士分析,2010年10月首次加息为开端,市场经历的一次下跌调整,可以看做政策收紧、流动性收敛局势下的“双杀”第一轮——“杀估值”;而当2011年一季度公司季报展示出业绩增长大幅减速的事实后,4月开始的调整就是“双杀”第二轮——“杀业绩”。

  这也解释了为何创业板的公司,股价下跌更加踊跃——高市盈率找不到足够的业绩依托,双杀效应自然展现得淋漓尽致。

  “双杀”不坏

  回顾双汇发展的股价波动,可说是中国股市“双杀”的最好例证。

  2011年3月15日前,双汇发展是投资者心中的“绩优股”,市盈率超出同行业股票一倍之多;3月15日后,双汇股价一落千丈,据4月21日媒体报道,双汇发展复牌三天时间,股价大跌超过20%,重仓持有双汇发展股票的基金同样遭遇重创,两个跌停便蒸发基金市值逾37亿元。一位投资专家这样评价:“盲目的给予成长股不切实际的高预期,将会带来灭顶之灾。”

  如此说来,“双杀”岂不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可不要忘记“戴维斯”的真实面目——美国著名投资人——“双杀”不仅能让投资者亏损,同样能让投资人获得高额利润。

  道理不言而喻,“戴维斯双杀”其实是一个循环,高市盈率高收益的股票下跌时遭遇“双杀”,将这个过程反过来推演,便是低市盈率低收益的股票,当业绩出现大幅上涨时,同样可以享受增长的倍数效应——“戴维斯双击”。

  让我们再来做一道算术题:造纸行业的企业B,每股收益0.2元,市盈率20,股价4元;国家减排政策一出,企业收益增长至0.5元,市盈率50,股价上涨至25元。这就是“戴维斯双击”的威力,业绩增长150%,股价上涨则达到525% 。

  “戴维斯双击”下的股票价格

  公司B双击前双击后

  每股收益0.2元0.5元

  市盈率2050

  价格4元25元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寻找“洼地”

  这就是戴维斯享誉天下的盈利方式,以低市盈率购入增长较低的公司,如果多年后,市场预期上升,企业利润增高,便卖出股票,享受“双击”带来的超额利润。如此看来,寻找“洼地”就是掌握戴维斯绝技的命门。

  可不要以为“洼地”的寻找,只有低市盈率这么简单。低市盈率蕴含的信息多种多样,投资者需要仔细筛选,才能获得真金。

  首先,低市盈率可能透露行业不受重视的信息,一个不受投资者重视的行业,往往是夕阳行业,或是受到政策挤压的行业,这样的行业是否能够在未来成为利润增长点,实在值得怀疑。

  其次,低市盈率也可能是企业无力的代言词。当行业整体水平高涨时,总有些“独善其身”的企业,或是面临困难,或是丑闻缠身。

  这正是“戴维斯”这道算术题的真谛,低市盈率“洼地”与市场同呼吸共命运,当市场上扬时,市场整体估值不断上移;熊市来临,“洼地”则越来越低。这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在其中游刃有余,才能找到真金白银。

  本报记者 吴楠J210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