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越南抢南海石油拉升GDP 外交部回应南海争端

2011年06月17日 10:11 来源:中国经营网

  越南近期在南海问题上“花招迭出”,令中越南海争端激化,引起多方关注。越南声称中国巡逻艇破坏其探油船...

  越南近期在南海问题上“花招迭出”,令中越南海争端激化,引起多方关注。越南声称中国巡逻艇破坏其探油船,接着有越南民众在中国大使馆前抗议“中国侵略越南领土”行为,越南军方更宣布13日在南海进行大规模实弹演习,菲律宾更是玩起了“文字游戏”,企图在南海命名上做文章。

  越南抢南海石油拉升GDP外交部回应南海争端

  外交部回应南海问题

  据媒体报道,6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越南方面称,将继续在南海勘探石油。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洪磊说,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们希望有关国家与中方一道,切实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在回答“中国近期派出海事巡视船前往新加坡,这一举动是否有助于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的问题时,洪磊说,15日,中国海事局“海巡31”船从珠海启程前往新加坡。这是一次正常的访问。

  关于南海问题,洪磊强调,我想指出,中方始终致力于通过与直接当事国之间的双边协商解决南海争议,致力于与有关各方一道,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中方的这一立场没有也不会改变。

  中国海事旗舰“海巡31”船15日从广东珠海西部高栏岛海巡码头启航前往新加坡访问。“海巡31”本次航程将由北向南纵贯中国南海,途经西沙群岛东面、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西面、新加坡海峡口,总航程约1400海里。航行途中将对南海海域开展海区巡航监管,主要巡视通航环境,监控南海习惯航路通航秩序;监督检查石油钻井平台和海上船舶的施工、作业、测量活动;监视海洋环境,巡视海洋污染情况。

  巡航过程中还将对在中国领海航行、停泊、作业的外国籍船舶进行重点检查。

   越南抢南海石油拉升GDP

  越南早在1973年越南战争还未结束时,也已经开始对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进行勘探,但鉴于当时中国正在对越南进行大力援助,与外国公司未能合作成功。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葛家理表示,陆地石油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后效益的特点,而海洋石油开采更是如此,“例如在海洋中打造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基本上就是用钢铁在海洋里面堆出来的一个小岛”。

  他说,海上石油开发需要巨额经费投入和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越南仅凭自己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寻求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开采,是越南的必然选择。

  1986年开始,越南在南沙打出了第一口出油探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近年来,越南还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与天然气合同。

  专家指出,目前每年我国石油资源被周边国家开采,其中越南居首。据悉,越南去年产油约1750万吨,基本上来自南海,其产值竟占越南全国GDP的30%。以前,稻米是越南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而现在这一位置已经被南海油气开发取代。

   抢夺南海资源

  南沙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有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南海油气资源尤为丰富,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一直到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发表南海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报告之前,南海都是一片平静之海,并且有关国家也承认南海主权属于中国。然而,就在这一报告提出后,南海的平静被打破了。

  南海周边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近30年时间里,与西方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大量的南海油气资源。而在与中方的较量中,越南竟使来自南海的产值占到了全国GDP的30%,显示出了极为精心的谋略。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南沙群岛位于南海南部,整个群岛由200多座岛屿、礁滩等组成。3123>>

  越南近期在南海问题上“花招迭出”,令中越南海争端激化,引起多方关注。越南声称中国巡逻艇破坏其探油船...

  相关勘测指出,南海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是油气丰富的地区。从长远看,南海深水石油储油潜力比东海、黄海都要大。

  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量就可达418亿吨,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根据中国对南海主权的一贯主张,这一海域的油气资源理应主要由中方拥有。

  然而,面对如此诱人的资源,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展开抢夺。

  1956年6月15日,北越外交部副部长雍文谦在会见中国驻越南大使临时代办李志民时表示:“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应属中国领土。”当时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藜禄也指出:“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早在宋朝就已经属于中国了。”1958年9月14日,北越总理范文同照会中国总理周恩来,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国承认和赞同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9月4日重申享有南沙和西沙领土主权的声明。越南教科书直到1974年仍承认中国拥有西沙、南沙群岛主权。越南只是在1975年统一后才改变政策,宣称其对西沙和南沙拥有主权。从国际法来看,北越推翻南越(北越至今没承认南越政权的合法性)而统一越南,北越以前的文件在今天仍具法律效力。

  一些国家利用国际法中近来出现的新概念来否认中国对南沙的主权。他们承认中国最早发现南沙,但强调中国没有“持续有效”占领南沙,认为二战中日本人占领南沙便意味着中国人失去南沙主权,南沙因此成为“无主地”。(国际法不能否认南沙归属)

  在中菲美济礁之争中,国际上许多舆论偏袒菲方。但是,如以公正的眼光来看,以国际法而言,如同上文所述,美济礁不可能属于菲方。一些舆论指责中国在一步步地“蚕食”南沙。但是,事实是菲律宾、越南等率先从60年代末起就“蚕食”南沙。

  菲律宾于1970年和1971年派兵占领3个南沙岛屿。到1975年增至6个,截止1978年菲律宾占领南沙岛屿的海军陆战队人数已达千人。

  越南则跟踵而至,后来居上,1975年统一后,越南就派兵抢占南沙岛屿,并从70年代末起,与前苏联石油公司在该地区联合勘探开采石油资源。

  从80年代起,岛屿抢占日趋激烈。菲律宾又占领了4个。越南到1988年止抢占了20个岛礁。马来西亚则于1983年和1986年占领了弹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

  80年代末,菲律宾空军在其占领岛屿上修建飞机跑道。1991年9月16日,马来西亚也宣称将在其占领的南沙礁上建筑飞机跑道,还从本土运输泥土扩大其所占岛礁,建设成观光旅游点。越南也派人去南沙考察,建渔港,建灯塔。这些国家纷纷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沙地区的油气资源。

  背弃“共同开发”共识

  1988年,杜文灵接替黎笋担任越共总书记以后,河内领导层制定了一条“北边停战,南边急进”的战略方针,即在北边越、中边界同中国停止冲突,缓和两国关系,在南海趁机急剧占领南海各岛礁。

  2008年年底,中越两国完成了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但在南沙和西沙群岛问题上,中越不但没有达成任何划界协议,反而气氛越来越紧张。

  越南加剧了对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蚕食鲸吞,所占岛礁几乎覆盖了南沙群岛全境。与此同时,菲律宾也加紧了与中方的争夺,不断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与东盟各国联合抗衡中国。

  面对南海争议区的资源开发,中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方案。从前,国际上也有类似的成功先例。最早的共同开发出现在阿拉伯半岛中立区,1922年沙特和科威特两国协议划出一块缓冲区,对该区的资源进行平分。

  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发表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一宣言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不予武力入侵。3<<123>>

  越南近期在南海问题上“花招迭出”,令中越南海争端激化,引起多方关注。越南声称中国巡逻艇破坏其探油船...

  未产一桶油及其背后

  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为何至今没有大量产出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但又必须直面的问题。

  1957年,南海莺歌海面那些燃烧的气苗在带给人们无限惊愕的同时,也启动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未来。当整个南海海域的勘探处于起步之际,1965年,受越南战争影响,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重心由南海转到北方渤海海域。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组建,标志着新一轮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启动。当时,启动南海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两大难题:技术和资金。

  “南海是世界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之一”、“第二个波斯湾”等充满吸引力的语言在不同场合被提及。当时,世界上老牌石油勘探开发商如雪佛龙、BP、阿莫科、壳牌、菲利浦斯、阿吉普、德士古等和一些中小石油商都相继被吸引到南海。

  考虑到开采成本风险,外资石油商与中海油都确定在浅海区域(200米以下为浅海,200米以上水深则为深海)合作,这比较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方式,中海油获得油气田51%的权益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些技术。

  但是,这些老牌的石油商并不因为“第二波斯湾”所描绘的前景拿股东的钱去豪赌,当勘探发现的油气田储量达不到1亿吨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在1985年前后,第一批来到南海的顶级石油商相继离开。

  此后,到1986年中海油在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平台才开始搭建。又过了3年,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建成投产。从1996年至今,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以南海海域东经113°10′为界)的油产量已经连续10年突破1000万立方。中海油一人士称,中海油人均劳动生产率接近200万元/年,其效率比超过国内其他两大石油公司,2004年的净利润达到161.9亿元。不过,以目前来看,在南海海域的勘探开发,中海油基本上集中在浅海的北部湾海域和珠江口海域,既然资金充裕,中海油为何不向南海南部海域推进?

  2001年2月,中海油在香港和纽约两地成功上市,意味着要为所有股东负责向公众透明。

  而海上石油开采则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据测算,每钻井一米耗资约1万元人民币,而海上钢结构平台每平方米造价就高达两万美元,如此算来,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而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至30亿美元。

  凡此种种,在开发之前,一个中小油田前期勘探的费用将达到2000万美元。因之,避免打“干井”是中海油在推进南海石油勘探开发上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应该说,近几年油价上涨,在桶油开发成本基本未变的情况下,对南海油气本该进行更多的勘探,但现实恰好相反,中海油公司一人士坦陈:目前对南海的油气勘探确实处在第一轮勘探发现高潮之后的一个低潮阶段。(编辑:海绵)3<<123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