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为什么要怕国际板?

2011年06月19日 14:36 来源:北京晚报

  ■金咸宗

  中国金融证券高层最近紧锣密鼓地吹风要在A股市场中推出“国际板”,让那些分红多、竞争力强的国际大佬们也来到中国市场。紧随着创业板的造“富”运动,中国的股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从投资的角度,高层认为这对中国证券市场是个长远的利好,但市场却毫不留情,指数在已经大幅下跌的基础上再下一“城”,这个市场的回应说明了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国际经济大格局着眼。

  最新报道说,共和党议员们提出,为了缓和财政危机,美国应暂缓偿还即将到期的美国国债的利息;同时,欧洲权威评级机构菲力评级将美国政府的信用度从AAA级降到AA级,而国际两大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已经向美国亮出红牌警告;惠誉也表示若美国债务上限未能在8月2日或财政部设定的最后期限前上调,美国主权债评等将被置于负面观察名单中。美国国债发行量已达14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如果这一上限得不到提高,美国将无法再发国债筹款,将于8月4日到期的300亿美元国库券支付也恐成问题。担忧美国会出现类似迪拜、欧洲的国家债务危机,国际资本市场一片惊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日前发表的讲话中说,美联储将在6月30日按期从美国债券市场中撤离。这就意味着将主要依靠中国、日本、沙特等来购买美国国债。一旦美国国债不被人所“信任”,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是投资大师罗杰斯在赌美元20%的升率和一旦看反即将持仓美元止损计划操作公开的原因;债券之王格罗斯和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也都发出了严重警告。

  中国持有美国4万亿美元外储,如果美国拖欠国债利息,以债券之王格罗斯的话说:“如果你是持有美元的外国人,那应该会如坐针毡,最终人们会开始质疑美国国债、票据等的信誉。”

  中国的管理层实际也看到了美国这些政策的必然后果,先是开辟中小板,让一大批需要资金发展的相对优势企业高价IPO,拿到了能够继续发展的资金;然后再大开国内创业板的绿灯,让市场去承担创新未知企业的高额风险——让2.4万亿玩了10多年新股摇号中签无风险收益者最终尝到了本就应该有的苦果,目前还剩5000多亿留在场内。

  所以,现在最需要、最重要的就是推出国际板,让市场的力量来改变这个预期。国际板推出已经超出了资本管制分流美元外汇(IPO得到人民币,换成美元)的目的,而让国际产业资本在中国国内这个极不规范的资本市场中蹚上一趟浑水,让美元的贬值或者美国和欧洲疲软的经济和中国加速融合在一起,危机难以转嫁。这样做,既可以促使国内资本市场尽早走向成熟,经受一场从未经受过的洗礼,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国际产业巨头与中国资本市场绑在一起,客观上可以减少(而不是增加)这些巨头抵御环球经济风险的压力。

  今天市场的下跌,表面上看担心的是资金的分流,更核心的是持续近20年证券市场投机跟风思想的彻底改观。不过,尽管这些超大盘公司很难投机炒作,但盲从的中国股民仍然会将自己的钱大方地送进老外IPO的腰包,定价询价机制会被少部分机构操控。

  从现在金融股A/H境内外异常差价就可以预知,没有开放资本管制的A股市场,内地散户一定会再一次陷入市场的恶意操作而蒙受亏损。由于国内股市的信息披露和市场舆论从来就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一问题带给股民的损失远大于首次IPO养肥资本和实业拥有者而带来的实际利益。一个没有国际资本力量和舆论严格监督相互制衡、制约的小众市场,结果是让更多的普通投资者左右脸挨打。J145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北京晚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