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0日 00:17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资本增压依旧,再融资风潮又起,这种周而复始的游戏,何时才能被内生性增长化解?
□ 财新《新世纪》记者 温秀 | 文
blog.caing.com/wenxiu
2
010年被业内称之为银行再融资年。2011年,这一年号可继续使用。
“越快越好,快则数日内实施。”接近招商银行的知情人士向财新《新世纪》透露,继一年前A股、H股配股融资后,招行又将在证券市场进行新一轮融资。“再次配股的可能性很大,规模近600亿元。”在2010年3月19日和4月9日,招行分别完成A股、H股配股,募集资金215.67亿元全部用于补充资本。
无独有偶。今年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曾领先同业的建行,6月10日也获得了董事会授权,经股东大会批准后,将在未来两三年发行不超过800亿元的次级债以补充资本。
至此,已公布再融资计划的银行已数不胜数:招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民生、浦发、华夏、兴业、深发展A、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均赫然在列。加之工行尚有300多亿元获得授权但尚未使用的次级债发行额度,包括5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内的14家上市银行均有再融资计划。其中大行以次级债发行为主,招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涉及增发等股本融资,公布的资本金缺口共约5000亿元。
一位受访的银行高管表示,频频再融资,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的超常规扩张导致风险资产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银监会起草修订中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对平台贷款等多项资产有较高的资本要求,“资本金压力非常大”。招商证券发布的报告称,假设《管理办法》中关于资本充足率计算的方法得以执行,则银行业将普遍面临资本短缺的局面,巨量融资缺口将对经济和银行经营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对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不是应该低一点?”一些受访商业银行人士希望银监会能“从宽处理”。
“资本充足率应该保持合适的水平才算好银行。”一位监管高层不为所动,称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体现着一家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是不能突破的风险底线。
上述银行高管称,在商业银行内生的资本补充能力有限,而又没有较好的资本金补充渠道之前,银行与监管的讨价还价就成了权宜之计,而在僵局无法打破的情况下,就形成了每年“监管继续施压、融资循环实施”的情形。
“被资本补充”?
监管的齿轮正在咬紧。6月9日,银监会宣布正在起草修订前述《管理办法》,其主导思想已体现在5月初印发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中。
根据《指导意见》,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分别不低于5%、6%和8%。另外还将计提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
主要悬念在于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认定。“多数候选银行都不想入选系统性重要银行,因为这将意味着更高的资本要求。”上述高管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如果《管理办法》定稿与征求意见稿一致,对市场的影响将大于预期。”在他看来,现在许多银行都在“被资本补充”,但最终到底需要多少资本,大家心里都还没底。
他认为,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管理办法》,对不同行业和期限的贷款,规定了不同的资本权重。这部分规定是否会最终写进办法并严格执行,则取决于监管意志和市场承受能力的博弈。
根据目前的征求意见稿,未来同业资产的风险权重则会从现在的0%-20%,提高到20%-50%;而当下多数银行都并不计算风险资产。交银国际预测,如果其风险权重从0%上升到20%,平均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将会降低0.6%。而风险权重的提高,也可能导致中小银行的同业资产大幅降低。
在行业方面,基础设施、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等“高风险”品种,则可能会执行更高的风险权重。财新《新世纪》记者获悉,基础设施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将从100%提高到110%;房地产贷款则从100%提高到150%;而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权重则在100%—300%之间。其中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权重提高,业界预期,将导致银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率水平降低0.5%。
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提出,拨备中只有超过贷款2.5%的部分才能计入附属资本。而此前,对于大银行,贷款损失一般准备以贷款余额1%为上限计入附属资本,中小银行无限制。交银国际的一份分析报告称,拨备中只有超过贷款2.5%的部分才能计入附属资本,对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影响较大。除了农行和重庆农商行因拨贷比达到2.5%以上影响较小,其他银行资本充足率直接降低近1个百分点。
平台的权重
接近建行的知情人士称,平台贷款高达100%-300%的风险权重调整对该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对目前的资本充足率影响不大。
接近工行的人士则透露,该行一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已经对平台贷款的风险权重有相关考虑,二季度的影响和压力将会减小。而中行一季度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下降,同样是因为对平台贷款进行了相应的资本计提。
不过,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均透露,未来还有两大因素会影响其资本占用。一是从平台贷款名单转出进入公司类的贷款,会不会重新转回到平台类:目前各行均被要求将部分原本不达标但已经进入公司类的贷款重新转回平台名单;二是各家银行对现金流覆盖水平的界定不同。多数银行都从宽计算,一旦从严,其资本占用又会有新的缺口。不过前述人士均表示,由于平台贷款的新增基本已经叫停,所以不会有新的平台贷款产生,总体影响可控。
一家国有银行负责财务管理的高管认为除上述因素外,如果不放开规模管控,各家银行不能自主决定发展速度的话,料短期内,各行并无更大的资本压力。
“从监管的角度看,以丰补歉,做实资本,对不同的风险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都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商业银行找不到切实可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随着风险资产的不断提高,未来数年仍将面临持续的再融资压力”,另一位银行高管则不乐观。
他认为,银行与监管博弈的根源并非对风险判断不同,而是看不到可行的压力释放渠道。
小银行内争
对于招行再融资方案,前述接近该行知情人士坦承:“投资者、发行人和市场对再融资方式仍未彻底统一思想。而对未来监管标准的不同预期,也导致银行对资本金缺口的计算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他指出,A+H两地上市的银行都会因众口难调而左右为难。
今年1月,民生银行欲A+H股定向增发融资215亿元,后因小股东的强烈反对而不得不改为H股定向增发与A股可转债的方式,融资290亿元。
“A股定向增发未免太便宜,而且还要打折,境外投资者更是对两个市场的定向增发都持强烈反对态度。”上述知情人士称。
他介绍,可转债是个攻守兼备的品种,对A股的投资人而言,转股前可以拿利息,转股后可以做股东,皆大欢喜。但可转债不能计入核心资本,“这就是招行不愿效法民生发可转债的主要原因。”
招行2010年一季报显示,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0.91%,较2010年末下降0.56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7.66%,较去年末下降0.38个百分点。招行称,二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银监会1月初颁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将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纳入到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口径中。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达标要求,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保持在8.5%左右,不过距离达标之期尚有数年之遥。
上述接近招行的知情人士透露,融资规模到底多大,尚未最终敲定。招行自然希望此次融资后,两三年无需再次向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但规模如果过大,法人股股东恐怕难以接受,因为“他们需要掏不少钱出来”。
财新《新世纪》记者获悉,两地配股的可能最大,阻力最小。但最终会选择何种方案,还有待磋商。一年前的再融资,招行就几经讨论,最终选择了两地配股的方式。
大行发债进退两难
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补充要遵守几个基本点:一是优先补充核心资本;二是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的发行要审批,但在已经批准的额度内可以以新换旧;三是在经历过渡期之后,商业银行互持的次级债将不再计入资本金。
一位大行财务人士评价,对几家大型银行而言,目前核心资本充足率普遍比较高,补充核心资本的压力较小;有数年内不进行股本融资的承诺在先,又缺乏创新的资本金补充机制,次级债依然是比较方便、务实的选择。
不过他透露,今年以来,已经和打算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的银行,都发现很难卖出去。
参与交易的银行知情人士透露,5月17日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320亿元人民币固息次级债的中行,“就险些没能全发出去。”
农行在6月2日发行了500亿15年期次级债,7日发行完毕。按照监管规定,商业银行互持次级债的方式取缔后,保险公司就成了重要买家。而由于农行对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开价高于大行次级债的利率,使得次级债对于保险公司的吸引力不再。
农行在上市仅半年后,就不得不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监管人士透露,这一方面与当时农行逆势发行,导致融资规模较实际需求大幅缩减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上市后在盈利压力之下,激进投放不无关系。
工行也在伺机而动,其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仅以11.7%略高于11.5%的监管要求。工行一直试图寻找股本融资外的其他资本金补充渠道。与此同时,工行在今年一季度,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本消耗进行了提前消化,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
接近工行的知情人士透露,工行短期内可以通过利润留存保证资本充足率达标,但如果无法及时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资本补充,这一局面恐怕也撑不了多久。工行此前曾获准发行1000亿元的次级债以补充资本,目前仍有300多亿元的额度。
前述人士透露,工行有意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补充资本,但仍在准备之中,还需要外管局和董事会、股东大会的批准和授权。
财新《新世纪》记者杨娜、实习记者王申璐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