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0日 05:15 来源:一财网
局部旱涝急转外加暴雨内涝,长江中下游农作物的“抵抗力”正经受着考验。
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依然高企、中国粮食期待“八连增”的背景下,市场在关注灾情本身之余,亦担忧起另一个话题——关乎“百价之基”的粮食收成是否会受到影响。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期的局部旱情对于夏粮影响有限。
宋洪远同时指出,由于降雨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远远小于大旱,虽然目前南方降雨量较大,还无法判断对于秋粮产量的影响。
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16日,全国已收获小麦2.81亿亩,进度达八成。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上周一直遭遇强降雨的江南地区中部和南部、华南北部等地将迎来高温少雨的天气。
但未来的气候变化依然不容乐观,因为全国还没有全面进入主汛期。
主汛期尚未全面来袭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6月17日以来的第四轮强降雨给中国南方的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江西、贵州、广西等省区造成汛情和洪涝灾害。17日18时,中国气象局已将湖北、安徽、浙江省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状态由Ⅳ级提升为Ⅲ级。
民政部救灾司信息显示,6月13日以来,南方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目前造成25人死亡,25人失踪。
共有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10省(区、市)61个市(州)295个县(市、区)受灾,此次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128.5亿元。
在局部遭遇旱涝急转的湖北,该省民政厅发布的最新灾情统计表明,在17日至18日最新一轮降雨中,湖北31个县市区30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失踪2人。
武汉在18日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水过程。
当天,武汉城区降水量达到193.6毫米,堪比15个东湖水量。这场长达20多个小时的大暴雨,让武汉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
19日上午,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国家防总防汛抗旱会商会上强调,目前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梅雨期和东南、华南沿海台风活跃期,全国即将全面进入主汛期。
产粮影响几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粮食产量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产2.9%。
值得关注的是,当年夏粮减产0.3%,早稻减产6.1%,秋粮增产4.8%。
事实上,2010年夏粮生产确实经受了西南地区历史罕见特大干旱、北方冬麦区多年少有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等灾害的考验。
而在近期南方局部强降雨区,也正经受着灾害性天气的考验。
素有“产粮大县”之称的湖北监利17日至18日最大降雨量累计达162毫米,全县百万余亩作物受灾,30多万名干群正奋斗在一线,利用大型机械和抽水机紧急排涝。
此外,据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初步统计,14日开始的强降雨,导致50个县市573个乡镇受灾,共造成364.5万亩农作物受灾,绝大部分为粮食作物。
湖北、江西再加上湖南,三省的早稻种植面积占全国半壁江山。抢收正在进行。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6月15日,全国已夏播农作物1.79亿亩,完成计划的34.1%,同比快1个百分点。
宋洪远对记者表示,判断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应该把粮食品种、季节、粮食的生产区域三者结合起来分析。
宋洪远表示,之所以这几年连续出现丰收,就是因为受灾地区的受灾时间与农作物生长周期没有形成太大的冲突。
以今年夏粮为例,夏粮的主要品种是小麦,小麦的主产区是河南、河北等地,小麦主产区旱情并没有长江中下游那么严重,而且旱情发生在小麦快要收割的时候,所以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并不大。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旱灾主要影响的是油料作物和水产养殖,对夏粮影响不大。
在长江流域由旱转涝之前,纷纷有研究机构表示对早稻产量的担忧,但由于早稻占夏粮比例有限,因此整体对夏粮的影响有限。
慎断秋粮产量
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处于稻谷最忙碌的时期,早稻开始孕穗抽穗,中稻正在移栽,江淮地区夏播全面展开。根据农业部的数据,上周长江中下游受旱面积由之前高峰期的5695万亩降至2788万亩。但有些产区因受到连续的强降雨天气影响,农田积水较多,导致中稻播种遭受影响。
郑风田表示,从农业生产的常识来判断,涝灾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要小于旱灾,尤其是水稻,具有一定的耐氧性,短时间不会被淹死。即使洪水将稻秧冲走,也可以补种。
目前农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防汛抗灾减灾工作,促进受灾作物苗情转化。
郑风田现在最担心的是农民的“撂荒”,如果按照农业部要求农民能够补种稻谷,那就对秋粮影响不大,但如果农民由于遭灾出去打工不愿意回来种田,就肯定会影响到秋粮产量。因此他建议政府要尽快落实救灾补贴,吸引农民按时补种。
宋洪远表示,现在还要密切关注的是涝灾与早稻收割的时间,若是在早稻收割期涝灾仍严重,那就会将成熟的稻谷冲走,损失就会很大。
记者采访的两位专家均表示,虽然各界非常关注秋粮产量的问题,但现在下判断还为时尚早。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