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1日 08: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外开放从局部地区向全国逐步推进,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80年,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航船正式扬帆起程,此后,我国逐步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形成了分步骤、多层次、逐步开放的格局。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地域、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转变为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由只能依靠双边磋商机制协调经贸关系的开放,转变为双边、多边机制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开放。
对外开放从商品贸易向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推进,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积极成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服务领域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和广告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区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层次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辟贸易区域,先后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区域,实行特殊贸易政策,对扩大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对外贸易管理水平、拓展开放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共有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009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7730亿元,占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2%,工业增加值12482亿元,占全国的9.2%,出口总额1874亿美元,占全国的15.6%,进口总额1644亿美元,占16.3%,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04亿美元,占全国的22.2%。
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极不平衡且缺乏自主。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建交,对外货物贸易伙伴迅速增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商品日益丰富,贸易结构逐步改善。
对外贸易规模接近3万亿美元,居世界位次迅速提升。
195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11.3亿美元,1973年突破百亿美元,1978年为206.4亿美元。1988年突破了千亿美元,之后贸易总额增长不断加快。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连上新台阶,这一阶段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又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2010年已接近3万亿美元。
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43倍。1979年至2010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6.8%。
进出口贸易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我国成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1978年,进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2010年达到50.7%,提高了4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使我国从一个外汇极度紧缺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在1990年、1996年、2006年依次突破百亿美元、千亿美元、万亿美元大关的基础上,2010年达到28473亿美元,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资金。
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达到8.8%,在世界贸易中位次上升至第2位。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微乎其微。2004年,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跃升到第3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8.8%,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升至第2位;其中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9.6%,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1位,进口总额也上升至世界第2位。新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39%,新中国成为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在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新中国逐渐发展为制造大国,“中国制造”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1978年,广东省签订了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我国加工贸易开始起步。1995年,加工贸易出口比重首次超过一般贸易,并保持了快速增长。201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加到11578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39%。
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和广告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服务贸易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4.5%,居世界位次上升。
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82年的仅44亿美元上升到2868亿美元;占我国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9.4%上升到11.5%;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由0.6%提高到4.5%。其中,出口由1982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1286亿美元;进口由19亿美元增加到1582亿美元。
贸易结构逐步优化,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咨询服务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4.5%。
2009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由1997年的仅0.84亿美元增加到6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0.3%提高到5.1%;咨询服务出口由3.5亿美元增加到186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4%提高到14.5%。
国际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取得长足发展,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居世界第5位。
新中国成立以前,除留学、探亲外普通大众几乎没有出国旅游;来华旅游人数也非常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敞开国门,积极发展餐饮旅游业,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大力挖掘旅游资源,积极吸引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客源更加广泛,营业收入不断提高。
2010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376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58亿美元。过夜旅游者人数2010年居世界第3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居世界位次2009年上升到第5位。
居民出境旅游也保持快速发展。2010年,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到5739万人次,居世界位次2007年上升到第6位。
(责任编辑:何欣)
利用外资大幅度提高
“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用外资,也没有企业海外投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敞开大门吸引外资,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既为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金,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提升了综合竞争实力。2000年,我国又实施了“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采取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多种方式走出国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利用外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利用外资方式日益丰富,我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2010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088.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057.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3年的0.3%提高到1.8%。
1979年至2010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50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484亿美元。且自1992年以来我国一直为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跃居世界第2位。
外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27.1%,外商投资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产业技术进步、扩大出口、提供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0年,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16.7%的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1%,实现出口额占全国的54.6%,进口额占52.9%。2009年,以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21.6%。
吸收外资加速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通过吸收外资,我国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填补了国内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的空白,促进了国内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对外直接投资从无到有,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对外投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企业能够走出国门。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3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9亿美元,2010年上升到590亿美元。目前,7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截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已达2800亿美元。
对外投资形式逐步多样化,由单一的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参股、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扩展,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2009年,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对外直接投资175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40.4%。
对外经济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力逐步增强,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2010年达到1431亿美元。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承包工程,只有成千上万华人劳工被剥削、被压迫的辛酸历史。1976年,我国的对外承包劳务队伍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之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数量逐年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领域逐年拓展。自1995年起,我国开展了对外设计咨询服务,对外经济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目前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已经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冶金、石化、轨道交通和电子通讯等资金技术密集行业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其经济效益已经占到对外经济合作总营业额的一半。
2010年,我国签订对外经济合作合同24.6万份,合同金额达到1431亿美元。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由1979年的0.33亿美元增加至2010年的1344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由0.18亿美元增加到87.2亿美元。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支由1000多家企业组成的门类比较齐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队伍。
文/本报记者薛志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