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庆转投中金:外资投行风光不在

2011年06月21日 14:30 来源:《英才》

  文|文晖       出处|《英才》杂志2011年6月刊

  尽管各方还是“默契”地遵守着“行规”,但王庆加入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下称中金)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只是自从谢国忠的“邮件门”事件之后,在中国宏观经济乃至整个市场研究领域原本遥遥领先的摩根士丹利似乎根本无力再造辉煌了,甚至于现在看来,摩根士丹利开始了“自暴自弃”。

  对于拥有合资券商牌照的摩根士丹利来说,虽然政策限制恐令其业务的全面展开尚需一段时间,且目前公司的业务重心似乎并不在成本高昂、回报“低廉”的经纪业务,但有重大市场影响力人士的纷纷离去,似乎不能不让人担忧其未来长期竞争力。

  快意恩仇

  微博(http://weibo.com)没有改变一切,唯一改变的是发布的时间。

  摩根士丹利和中金都很想低调,但是4月21日晚间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透过微博爆料让它们的低调成为了往事,徐刚称据可靠消息,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庆博士业已提出辞职,即将入职于中金公司投行部。

  “我们早就知道了,王庆要来这里。”中金人士如是说,语气中是平静,“现在经济学家转做投行的太多了,有的好有的不好,要看人的性格了。”

  徐刚认为王庆的职位变动是继胡祖六、龚方雄、哈继铭之后首席经济学家转身投行业务的又一案例。

  只是此时下定论似乎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外资投行风光不在了。

  不过,对于中金而言,从摩根士丹利挖人,多少有些“快意恩仇”的味道。

  2010年8月,中央汇金公司获得建银投资所持43.35%的中金公司股权,成为中金的最大股东。同年12月,摩根士丹利将其拥有的中金34.3%的股份向4家外资金融机构转让,交易总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向TPG和KKR两家股权投资基金出售中金11%的股份。

  剩下的分别出售给中金现有股东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新加坡大东方保险。

  换言之,这个婚终于离了。是摩根士丹利抛弃的中金,至少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目前,中金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海外业务布局,发展全球化的业务网络,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设立分支机构,拓展销售交易、投资管理等业务。尽管如此,中金在待遇上吸引不了王庆,是机会和舞台在“召唤”。

  王庆加盟可谓正逢其时。

  据Wind数据显示,2010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企业数量达349家,首发募资超过4911亿元,是2009年的一倍多。共有60多家投行分享了承销保荐盛宴,入账183亿元,其中首发承销收入一项就达170亿元。中信证券及中金公司依然是投行业的第一梯队,两家发行规模加起来高达3242亿元,占整个市场募资规模的两成多。

  “中金的地位无法撼动,至少五年内。”这是一家国内券商老总的感言。

  但中金而今的问题是,老资格的、第一代的投资银行家们纷纷“年事已高”,无论是退居二线还是“提升”管理,这些人已经淡出投资银行的主舞台,他们的优势是,人脉齐全、经验丰富,但有心无力,因此,补充新鲜血液,“继承”人脉和中金的优势成为了当务之急。

  2010年,中金公司在A股市场承销了农业银行、光大银行、陕鼓动力、中国西电、东方财富等5家公司的IPO,联席保荐两家,承销与保荐费为7.03亿元,排名第6位。同期,在9家银行总额达1791.6亿元的A股增发和配股中,中金成为唯一拿下四大银行再融资项目的投行。

  然而,和前两年的绝对领先相比,中金公司在A股IPO市场的地位已经遇到有力挑战。

  海外优势无可比拟。2010年以来,中金公司的海外投行业务卓有成效:当年3月,该公司协助中宇建材集团在法兰克福交易所上市,集资1.05亿欧元;10月,中金参与了新加坡公司普洛斯30亿美元的IPO;这是中金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担任簿记行的上市项目。2010年11月,中金还出任通用汽车在美国重新公开上市的副承销商。在业务创新方面,中金也一马当先:2010年9月,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境外证券投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QDII业务总额度达50亿美元。

  所以,中金的优势依然是保住国内,发展国际,所以寻求具备国际优势的本土人才成为了中金的首选。而在延揽了黄海洲、梁红等IMF帮之后,吸引其他人才就容易多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王庆于2007年5月从美国银行加盟摩根士丹利,当时的职务是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经济及策略研究主管。

  而此前的7个月,2006年10月,摩根士丹利则上演了一场“电影”。

  不同的是电影是虚幻的,而现实是残酷的。

  “在投行工作和在联邦调查局工作差不多,自己要小心的。”这是一个投资银行家的调侃,却不无几分道理。

  2006年9月底,时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亚洲策略分析师的谢国忠因“个人原因”宣布辞职。而业界盛传,实情是9月18日谢国忠在新加坡参加世界银行和IMF年会后,发出主题为《观察新加坡国际货币基金(IMF)年会》的内部电子邮件,其中称“新加坡的经济成就言过其实,远远比不上印度和中国。新加坡人均国民收入过去几年未有大幅增长,而中国的G D P同期则上升了3倍之多”,并直指新加坡经济成功主要是由于当地成为贪污印尼商人及政要的洗黑钱中心。该电邮原本在摩根士丹利内部流传,但不久外泄,并在亚太区基金及银行界广泛流传,令摩根士丹利的处境相当尴尬。

  于是,摩根士丹利丢卒保车,让谢国忠“收拾铺盖”走人了。

  中国经济谁来看?

  于是王庆来了。

  只是尽管从加入摩根士丹利伊始,摩根士丹利就倾力想把王庆打造成为明星,但到而今,这依然是一个美丽的梦而已。

  在加入摩根士丹利之前,王庆的履历一如其他在外资投行工作的经济学家一样,曾经就职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师一职达六年之久,负责分析亚洲、东欧以至中东地区成员国的经济情况。他的主要工作还包括了强化及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察政策框架。持有的是名牌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College Park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主修国际经济与公共财务。而基本上,王庆对中国还是很熟悉的,因为他其实持有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及经济学学士学位。

  “王庆的英文很好。”这是一位得知王庆加入中金投行部的外资行人士思忖再三后给出的唯一理由。

  但几年下来,王庆在摩根士丹利并没有展现出过人或是超越前辈的业绩,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混战”中处在下风,摩根士丹利也似乎对他的支持远不及谢国忠,甚至是已经退休的史蒂芬·罗奇,王庆的努力在摩根士丹利整体的战略调整中显得是如此的徒劳无助。

  或许离开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