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2日 02:1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
经历了“安徽模式”和“上海模式”后,国内医改基药招标或将迎来广东版的“安徽模式”。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广东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消息称,广东省首次基药招标最快可在本月底或7月初正式启动。
在备受关注的招标制度上,广东省的这则《办法》明确指出:“对公开招标的基本药物,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即在编制标书时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企业同时投两份标书。”
该《办法》公布后,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首创“双信封”制度的安徽省基药招标此前已屡受质疑,此次广东省招标再次沿袭“双信封”、一品三剂型两规格、“最低者中标”等制度,或将令那些折戟安徽省基药招标的药企再度处于不利地位。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之前“安徽模式”的试点来看,那种“唯低价是取”的模式并不成功。
此前,落榜“安徽模式”的通化东宝 (600867,SH)内部人士曾表示,在技术标中占较大分值的“销售金额”一项中,安徽方面是用企业的整体销售金额计算,而不是用本次要招的药品销售金额计算,这样的计算方式很明显将使大型药企尤其是外资巨头受益,而将国内中小型企业置于不利位置。而外资药企似乎也不太买“安徽模式”的账,一家全球排名前五的药企中国区负责人就曾表示,安徽省的基药招标本应在技术标方面严格把关,现在却太宽泛了,“没有真正起到技术标该起的作用。”
目前,“安徽模式”正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根据浙江省医药商业协会测算,从去年9月第二轮基药省级招标启动以来至今年4月1日,安徽全省实际采购额仅4.45亿元,与此前安徽曾承诺的采购总额388亿元相去甚远。此次广东再次采取“双信封”方法,让那些此前落榜“安徽模式”的企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安徽模式”不甚成功的前提下,广东省应总结其教训。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