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统计局:“十一五”辽宁省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2011年06月22日 14:22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6月22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十一五”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企业着力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呈现增长较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本文从企业景气、企业家信心增强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十一五”期间辽宁企业运行情况,展现辽宁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实力。

  一、“V”型走势的景气指数见证企业攻克时艰的可佳业绩

  “十一五”是辽宁企业发展极为不平凡的时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企业运行走出了一条下滑——探底——回升——稳定增长的“V”字型曲线,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和转变发展方式,企业重新走上了健康良性发展轨迹。

  1

  

统计局:“十一五”辽宁省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纵坐标:企业景气指数;横坐标:2006—2010年各季发展变化情况。

  景气监测显示,2006—2007年辽宁企业家信心指数处在历史高位,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两年中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节节攀升,年均值分别达到136.4和140.5、143.2和147.0,高位平稳的景气局势一直延续到2008年前两个季度,企业家信心保持130以上,企业生产经营保持140以上高位运行。到3季度景气指数显现下滑信号,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下跌13.1和11.8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景气指标纷纷下行:生产总量景气指数环比下降8.3点;产品订货景气指数环比分别下降13.6点,其中工业产品订货、产品出口和产品销售景气指数分别下降11.3、8.1和13.6点。2008年4季度,金融危机影响加剧,企业生产出现困难,两大指数分别再度下挫27.1和24.3点,主要景气指标下跌至不景气区间,景气监测预警机制得以充分显现。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这种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为应对危机保增长,及时出台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等八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使辽宁企业家重振信心,2009年1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最先触底回升至景气区间,为102.3,同时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产品订货、产品销售价格、产成品库存、盈利能力和劳动力需求等景气指数纷纷回升,分别上升7.6、0.9、7.1、11.0、2.5和2.4点,预示着辽宁经济开始复苏。而2009年1季度,辽宁GDP增速在2008年4季度13.1%下滑趋势上继续探底至9.6%,景气预警机制再次得到印证。随着2009年2季度全省经济逐步回暖,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回升至112.3和114.9,生产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等景气指数回升至景气水平,其中生产总量、产品订货和盈利景气指数环比分别提高33.8、20.4和16.3点,扭转了不利的景气局面。此后两大指数沿上升曲线逐级攀升,至2010年两大指数年均值分别回复至130.1和130.9,主要景气指标也上升至较好景气水平。

  二、企业家信心不断增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力不断显现

  1、企业家信心增强,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辽宁企业信心经历了高位增强、危机受创、重拾信心的波荡起伏过程。金融危机前,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家信心不断增强,指数保持在130以上景气区间运行,其中在2007年2季度达到147.9,为历史最高点位,开创了良好景气局面;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企业家信心受创,2008年4季度跌入不景气谷底,为97.6;面对不利形势,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稳定市场,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009年开始企业家信心恢复性增长并逐步攀升至较好景气水平。至此,“十一五”期间,辽宁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值达到129.7,高出“十五”均值4.5点,创历史新高。

  2、八大行业同时向好,支撑全省经济快速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十一五”期间,辽宁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GDP增速分别为13.8、14.5、13.1、13.1和14.1,企业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达到133.7,高出“十五”均值1.4点。

  第二产业引领作用强劲。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经济始终在辽宁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配套、外贸出口、人才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带动示范效应,同时工业企业也是支撑全省景气的主要支柱。景气监测显示,“十一五”期间,辽宁工业企业稳健前行,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五年均值分别为128.1和133.4;建筑业两大指数“十一五”均值分别为129.2和135.2,分别高出“十五”均值9.5和15.6点。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辽宁第三产业有较快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其两大指数“十一五”均值在各行业中独占熬头,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53.3和155.1,分别高出全省均值23.6和21.4点,高出“十五”均值27.8和14.9点;住宿和餐饮业景气快速攀升,其两大指数分别为118.4和121.1,分别高出“十五”均值15.2和18.1点;此外,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也有较大增幅,其两大指数分别高出“十五”均值10.7和15.4点、16.2和10.9点。

  2

  

统计局:“十一五”辽宁省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辽宁装备制造业在“十一五”期间日益发展壮大,企业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达到146.9,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13.5点,对全省工业景气提升贡献突出。原材料加工业平稳运行。辽宁原材料加工企业景气运行平稳,企业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为126.2,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分别这130.4、139.9和134.2,分别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3.0、6.5和0.8点。

  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双翼齐飞。“十一五”期间,两大区域活力迸发,成为引领辽宁经济的增长区。景气监测显示,沿海经济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分别为131.1和135.9,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和2.2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工业和社会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均值分别为165.1、154.9、135.4、134.8和125.2,分别高出全省平均各行业景气水平10.0、8.4、0.2、1.4和11.3点。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分别为128.4和131.7,其中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景气指数均值均在130以上较好景气区间运行。

  3

  

统计局:“十一五”辽宁省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纵坐标:企业景气指数;横坐标:2006—2010年各季发展变化情况。

  三、效益水平逐年提高,运行质量稳步改善

  1、企业生产稳定增长。“十一五”前期,辽宁企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生产总量景气指数保持在130以上较好景气区间运行。2008年3季度,景气监测发出预警信号,对生产形势的不利判断增加,生产总量景气指数环比下降8.3点,2008年底和2009年初,生产严峻形势加剧,生产总量景气指数连续探底,跌至76.4不景气水平。随着国家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出台,2009年2季度开始,辽宁企业生产形势好转,效应显现,生产景气指数重新回升至110.2景气水平,自此辽宁企业生产企稳回升,2010年生产总量平均景气指数稳定在116.9景气水平。

  2、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虽然金融危机对全省企业盈利能力带来一定冲击,但由于危机前辽宁企业具有深厚稳定的市场运营基础,同时为应对危机政府和企业做出灵敏高效的调整措施,五年来的全省企业整体盈利状况仍保持较好水平,“十一五”盈利景气指数均值为112.0。从不同行业看,2006—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7.1%、29.4%、29.5%、14.3%和33%,工业盈利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为112.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147.7,比“十五”均值提高35.9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7点。从不同企业规模情况看,经过金融危机的考验,大型企业更加坚挺,“十一五”盈利景气指数均值为129.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0点,比“十五”均值提高1.2点;中型企业盈利能力快速提高,其盈利景气指数均值为112.2,比“十五”均值提高8.0点;小型企业盈利状况不为乐观,其盈利景气指数均值仍在不景气区间徘徊。

  3、劳动力吸纳能力增强。随着辽宁经济高速发展,各行业企业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全省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均值为105.6,比“十五”期间提高11.1点。其中,工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均值为106.4,比“十五”期间提高10.7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景气度最高,为120.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3点,比“十五”期间提高36.5点;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分别为118.0、116.1和102.5,分别高出“十五”均值6.2、21.0和15.1点。

  1: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十一五”与“十五”均值比较表

  

统计局:“十一五”辽宁省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4、固定资产投资势头良好。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进程加快,“十一五”期间辽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均值为113.9。从不同行业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意识最强,其景气指数均值为124.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8点,比“十五”均值高出18.4点;工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均值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115.8、120.3和115.2。从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看,股份有限公司最高,其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均值为124.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0点,比“十五”均值高出1.4点;国有企业均值为117.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3点,比“十五”均值高出0.4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