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息提准还是扶企 央行调控剑指何方

2011年06月22日 20:2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在通胀高企不下、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空间受限以及中小企业输血链条几乎断裂之际,央行将剑指何方?是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加息,还是先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条问题?

  在众多交织的矛盾中,在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关键期,如何剥茧抽丝,抓住问题的咽喉着实考验政府宏观调控艺术。

  6月14日,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5%的消息甫出,雷厉风行的央行就再次上调各金融机构0.5%的存款准备金率。20日,各商业银行正式上缴存款准备金。

  受其影响,银行间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再度飙升,其中隔夜回购利率上涨了200多个基点,资金面极度紧张。与此同时,21日,央行公开市场发行的一年期央票收益率先打破了近两个月的稳态,上行近10个基点至3.4019%。

  看到此信号,主张加息的专家率先表态,“这是加息的信号。上周以来,市场加息预期逐渐加重,造成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走阔,再加上流动性紧张,央行此次提升一级市场收益率,应是改善利差偏大的意图。”

  “此次上调符合预期,六七月份仍然是紧缩敏感时间点,很有可能会‘双率齐升’。”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说,年内还有1次加息的机会,时间点就是六七月份。

  除此之外,加息派重申的另一个最大理由就是,一月一调的节奏,已使存款准备金率这个货币政策工具接近尾声,调节空间在逐渐缩小。

  至此,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21.5%,而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高达19.5%。虽然央行曾强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理论上的上限,但从实际的操作上,专家普遍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最高值为23%。

  李慧勇强调,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与6月6000多亿元的资金到期量有关,主要为了回收流动性。不排除下半年有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是上调的频率会明显小于上半年每月上调一次的频率。而上调的时间点取决于外汇占款的量。

  与央行对数量型工具的偏爱不同,因担忧加息将会带来热钱的风险,央行对加息的启用一直是慎之又慎。从去年至今,央行仅加息4次,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次数的的1/3。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撰文称,负利率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能超过过长时间,因为长期的负利率将会导致居民储蓄受到严重损失,导致资金寻求更多的保值渠道,进而诱发新的物价上涨。而上调存款利率才能缓解居民财富转移,起到稳定通胀预期的良好效果。

  愈来愈严重的负利率迫使老百姓开始储蓄大搬家。由于股市、基金今年以来表现平平,这使得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呈现井喷之势。但专家提醒,由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缺乏强制保障性,要警惕未来会对储户造成伤害。

  除了加息派和提准派,市场上又出了一个新的派别,那就是企业派。该派认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不是通胀问题,而是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因为央行如果过度拉紧资金链条,容易出现中小企业大量破产、下岗工人大增的局面。而后者将会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宇就认为,关键问题是,中国金融体系需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降低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机制和环境。不可能通过以加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

  而加息将严重打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个人住房贷款部分,这是承担提高利率能力最为脆弱也是目前占金融机构贷款份额最大的两大“部门”。“资金成本一旦提高,地方政府将会给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施加巨大的压力;而对于个人贷款者来说,很难转嫁提高了的利息成本,或者会造成比较大的房贷违约。”

  如何在以上众多变量和相关因素中做出最优选择无疑是难上加难。但有专家提醒,在通胀局面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和逻辑关系,那就是“提高基础货币的成本,以使用它的人付出成本从而减少使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