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2日 20: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除国家限制类和重点调控类项目暂不受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外,其他项目包括用于新设立企业出资、并购境内企业、股权转让以及对现有企业进行增资等,均可申请进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在提速。
试点推出一举多得
今年前5个月,我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达480.28亿美元,同比上涨23.4%。业内专家称,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开拓的新领域。它在创造了人民币使用的机会和途径的同时,还有效减缓了居高不下的外汇占款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最为突出的作用是,减少外汇入境给我国央行带来的冲销压力。5月我国CPI达5.5%,为2008年7月以来最高。面对不断上升的CPI,以及200个基点的实际负利率,央行并未采取市场原先预期的加息手段,而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高达3万亿美元,雄冠全球,是位居第二位的日本的3倍。由此可见,外汇占款正成为造成多余流动性的主因。
其次是进一步疏通人民币的回流通道。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指出,尽管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迅速,我国在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和外国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明显的不对称模式,即只是中国进口商的结算货币,而不是出口商的结算货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途径,为境外市场的人民币提供更大的回流舞台,同时也有利于把握货币总量的可控性。
三是为今后推进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从制度上来培育“需求”。据德意志银行调查44家跨国公司显示,一旦形成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透明框架和审批机制,有65%的跨国企业表示有兴趣以人民币结算取代其他货币结算。
与此同时,此举还有助于降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居不下的外汇占款会打乱人民币的升值节奏,并诱发更多“热钱”涌入,形成恶性循环。通过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场流入我国的实体经济,可分流部分套利投机的外资。
试点实施秉持风险可控原则
今年以来,决策层曾多次表示,将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当央行希望提高境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意愿的同时,仍然遵照审慎推进原则。这点从《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中不难看出。
文件显示,外国投资者或境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境内结算银行,要经历提交个案试点书面申请、上报央行、个案试点项目集中审议等流程。在申请获批后,境内结算银行须严格按照央行批复,监督并记录人民币资金在境内的使用在批准范围内。
“在试点初期,严格限制、门槛设高是明智做法。”孙立坚对此表示,“相信大多数外资企业手中的人民币头寸仍然有限,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和利差因素增加了人民币负债的成本。因此外资进来后为了盈利很可能会趋向高风险的项目,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密切监管,防止其进入金融和房地产领域从事‘快钱’投机。”
孙立坚建议,为了引导资金实实在在地进入实体经济,需要培养市场内需,为外资落地国内实业创造条件,让外资感觉到中国实业的活力。
事实上,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不乏利弊问题同时出现,监管机构一直保持密切关注。近日,央行发布了加强离岸人民币交易监管的规定,力图阻止投机人士借助迅速壮大的离岸市场来押注人民币走势,防止其破坏经济稳定。
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提供给记者的材料中显示,今年以来,在方案完备、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跨境人民币投融资试点正稳步推进,已经以个案试点的方式开展了外资企业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增资、直接投资项下股权转让款人民币支付的创新业务。下一步,将强化监测分析,做好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风险的评估,切实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实质性突破指日可待
此次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成形,让人民币国际化的蓝图越发清晰。
不久前,有关央行人士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人民币跨境使用,首先主要是指在贸易和投资中的运用;与此同时,也将小心谨慎地允许在金融交易中逐步有所运用。
市场人士将其解读为人民币的境外使用推广将会由原来的结算货币,扩展到交易货币,甚至还可以展望到有关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中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也公开表示,我国必须在未来三年取得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性突破。
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和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局长于春玲共同撰文指出,一个国家的货币有升值潜力,通货膨胀率较低,经济增速较快,政府财政状况好的时候,是其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最佳时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机不可失。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必须积极抑制通胀,继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辟并拓宽人民币投资渠道等。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