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谁在暗中推动“高尔腐”浊浪?

2011年06月23日 00:0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李富永

  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国人似乎一夜之间“高雅”起来,挥金如土还嫌不足,还玩起了高尔夫球这样的奢靡消费。在这个需求带动下,许多地方为了本位利益、为了“发展经济”而投其所好,不惜违反国家道道禁令、强占民田修高尔夫球场,被称为“高尔腐”,成为另一个腐败变种。

  据报道,为了遏止高尔夫球场建设,从2004年开始,国家先后下达了近10道禁令。然而7年过去,全国各地建设高尔夫球场的热潮如同浊浪翻涌,从170家增至600家。如果包括正在建的,将达到1000处;仅在北京一地,就有60余处,加上周边的,总面积就相当于5个宣武区。永定河两岸成了“高尔夫走廊”;甚至在奥运村旁,原来的公共绿地变成了个别人挥杆潇洒的禁苑。

  高尔夫球场的建设者,当然是以企业为主。但是,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监管部门的批准甚至默认,单凭企业是断不敢顶风而上的。事实上,也正是一些地方打国家禁令的“擦边球”,或者谎称“体育项目”、或者含糊其词“绿地建设”,采取“以租代征”等手段,占用农用集体土地建设高尔夫球场。

  这些地方官员不会不清楚,国家之所以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是因为中国的国情根本不允许玩这样奢靡的游戏。中国最缺的资源是土地和水,最恶化的是环境和土壤,而高尔夫球场偏偏大量侵占土地,大量消耗水资源,建在农村则侵吞基本农田,建在城中有可能瓜分公共绿地;土壤已经浸灌污水了,高尔夫球场偏偏还要往土壤中大量浇洒化学药品。

  地方政府不惜对抗中央政令,暗中为建设高尔夫球场开绿灯,是为了带动地产升值,增加GDP和税收。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官员本身就痴迷高尔夫,项目建起来以后自己凭借权力免费享受。比如温州,就有多名官员成为高尔夫俱乐部的免费会员,这是腐败中的腐败。

  于是,许多高尔夫球场打着“体育场所”的幌子,其实任何体育场地,都没有它这样占地大而使用者面向少数人;还有的说它不占耕地,其实恰恰相反,侵占良田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不占耕地,坡地也还需要发展森林草场,何况现在的坡地,农民也需要开垦;有的谎称“与农民合作开发”,其实是镇政府强行征地,镇政府要干什么,村民们根本无从知晓。

  总之,中国最缺什么,高尔夫球场就糟蹋什么。中国不仅人均耕地面积极其小,就是安家立身的地方也很逼仄。去过贵州、云南或四川的人,都可以看到,当地居民几乎就在山坡上安家。比如舟曲,比如汶川,从电视画面中大家都可以看到,灾民是在一个根本不能生存的深山沟里强行求生,四周全是高山,别说是泥石流,就是从山上滚落一块石头,都会把房子砸塌。他们心甘情愿在这里居住吗?他们希望子孙再承受这样的灾害吗?有建设高尔夫球场的闲地,为什么就不能将舟曲和汶川的局面搬出来?

  地方主义是不会这样想的。为了局部的蝇头小利,不惜破坏国家改革开放的整个棋局,这是地方主义、本位主义的危害所在。高尔夫球场的危害,比如与民争地这一项,地方政府官员岂能不知?如果要想监控,没有那一级政府比乡镇一级更直接、更有力了。但事情坏就坏在最基层的这一级。

  高尔夫球场仅仅是地方本位主义作祟的一个领域。我们以往已经见到了很多,比如保护落后产能,比如庇护假冒伪劣,比如卖地财政。当年的“铁本”事件,对农民、对企业都造成了那么大的损失和伤害,如果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何至于酿此悲剧。看来,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冲突不解决,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理顺,和谐发展的引擎就会出现偏震、出现反推力。

  当然,那些挥杆潇洒、自诩赶国际“时尚”的人士,则是带动高尔夫球场的源泉。没有你们的需要,怎会有人违法占地上项目?不知道你们可曾想过舟曲纹川的人们。在奥运村旁打球的人士,不知可想到过城市的“蚂族”。我反倒是听有人说什么高尔夫球能培养“绅士淑女”。果真是“绅士淑女”的话,你倒是应该可怜那些无立锥之地的人们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