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哈药回应污染环境门称闻不到怪味基本做不到

2011年06月24日 01: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哈药“污染门”:折射“原料药大国”的现实困境

  记者 梁书斌 李建平 哈尔滨报道

  作为“原料药大国”,我国一些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着与哈药总厂同样的困境——一面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工艺,一面是附加值和利润率都比较低的产品。而由于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药企通常采用“价格战”方式抢占市场,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因此在面对治理污染的高额资金投入时,企业往往会“舍不得”花钱。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发展中,与日俱增的环保投入与企业低利润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哈药总厂“污染门”事件暴露出我国作为原料药生产大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所面临的高污染、高耗能,低利润率和低技术含量等问题。而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老百姓维权意识增强,这一矛盾将更加凸显。

  “龙头老大”的无奈和苦衷

  像哈药这样的高污染企业想要实现对周边环境零污染,并不是简单投入巨额资金整改就能实现的。

  据哈药总厂网站介绍,哈药总厂是全国重点抗生素生产和出口基地,位列全国医药“百强企业”之首,主要生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30多种原料药和100多种制剂品种,产品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外的所有区县,并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

  在众多光环背后,哈药总厂这位国内抗生素原料药“龙头老大”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哈药总厂属于微生物发酵企业,这就决定了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特性。而他们的生产工艺也决定了企业在生产时注定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废气。这也就是药厂怪味产生的主要原因。”哈药总厂副厂长马杰说。

  马杰说,刚建厂时周围还都是荒地,最近几年,随着城市扩张,周边居民急剧增加,导致药厂与居民的矛盾凸显出来。像他们这样的高污染企业想要实现对周边环境零污染,并不是简单投入巨额资金整改就能实现的。

  “哈药总厂污染事件其实暴露出的是我国原料药行业的现实困境。”安邦咨询医药行业研究员边晨光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一些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着与哈药总厂一样的问题:一面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工艺,一面是附加值和利润率都比较低的产品。同时国内一些原料药企业的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通常采用“价格战”方式抢占市场,这又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像哈药总厂这样的大企业,虽然每年销售额很高,但实际利润率并不高。因此在面对治理污染的高额资金投入时,企业往往会“舍不得”花钱。

  “原料药大国”的现实困境

  原料药是制作很多制剂成药的原料,用途广泛,但处于整个医药生产环节最低端。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其附加值低,生产过程高污染、高耗能,而国外的环境污染成本很高,这就导致最近几年很多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放弃了原料药生产,采取购买或者外包的形式获取原料药。而中国趁势成为原料药生产大国。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介绍说,原料药产业是中国制药工业比较重要的部分。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一些大宗原料药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90%。但从2009年开始,由于受到金融危机以及人民币汇率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原料药出口出现短暂下滑,直到去年下半年才呈现恢复性反弹。去年全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增长幅度达到24%。今年1-3月,我国原料药出口额为53.6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

  边晨光说,由于中国劳动力比较廉价,从全球产业链来看,有很多行业我国都处于低端,因此被称为“世界工厂”,其中也包括一些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产业,原料药产业便是其中之一。原料药产业门槛较低,很多企业纷纷介入,造成市场恶性竞争。同时,企业在自身壮大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壮大规模,没有真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其很难走出产业链的最低端。

  郭凡礼、边晨光等人指出,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与日俱增的环保投入与企业低利润率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随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老百姓维权意识增强将越来越突出,相关部门对此应给予足够重视。

  尚难打破“小、散、乱、差”的格局

  医药行业产品升级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并且具有一定风险性。

  在国家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要求下,我国原料药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但业内人士认为,原料药产业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边晨光说,事实上,我国一些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几年前就提出要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利润率,但从目前情况看一直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其主要原因是,医药行业产品升级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并且具有一定风险性,单纯依靠原料药生产维持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恐怕没有那么多勇气和资金来冒此风险。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杜智敏表示,与国际一些大型制药企业相比,我国医药企业基础弱、底子薄,很多生产工艺和技术是从西方引进的,尤其在研发能力方面实力较弱,这导致我国医药企业药物创新能力不强。

  郭凡礼等人建议,从目前情况看,原料药生产企业想要发展必须从自身出发,升级目前的产业格局,从单纯生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原料药粗加工转向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制剂产品;原料药企业要打破“小、散、乱、差”的格局,强强联合,不仅使我国成为全球原料药生产大国,更要成为全球药剂生产强国。

  此外,国家可以从政策方面鼓励原料药生产企业进行产业升级;通过减免税收或者增加投入等方式,调动制药企业在环保投入方面的积极性。

  哈药总厂:“怪味”扰民20年 多方呼吁难“驱散”

  近期,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制药总厂(以下简称哈药总厂)超标排放污水和废气,令哈尔滨市哈西地区出现“夏天不敢开窗,出门要戴口罩”、经常被一种怪味笼罩的特殊现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20多年来,哈药总厂的“怪味”扰民已成为当地的一个“顽疾”:周边群众反映,媒体多次曝光,政协委员呼吁都收效甚微。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药厂怪味”如此难以消除?

  居民:“怪味真是坑苦我们了”

  多位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说,从前何家沟内流淌的还是清水,他们还在里面洗过澡,可是后来水质开始发生变化,味道也越来越大,时间长了还觉得头晕。最近一段时间,何家沟的污水有时是黄色有时呈黑色。

  哈药总厂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重点抗生素生产基地、国家大型一级制药企业,现有员工近万人。这样一个大型企业竟排污扰民多年,并且一直难以解决。

  今年54岁的岳实现,是哈尔滨市郊县居民,去年在哈药总厂不远处购买了一套价值44万元的商品房,如今成了他心头最大的一个负担。“房子守着一条臭水沟,一到夏天药厂就经常向外排废气,臭烘烘的根本不敢开窗户。儿子在市内打工,因为房子周围味道不好也不愿回来,现在就我和老伴偶尔来这儿住一阵,因此房子也没装修。药厂排放的怪味真是坑苦我们了。”岳实现说。

  岳实现说的臭水沟便是哈尔滨市学府路附近的何家沟,目前承担着哈药总厂的污水排放任务。多位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说,从前何家沟内流淌的还是清水,他们还在里面洗过澡,可是后来水质开始发生变化,味道也越来越大,时间长了还觉得头晕。最近一段时间,何家沟的污水有时是黄色有时呈黑色。

  在距离哈药总厂不到十公里的范围内,还有多所拥有上万师生的大学,数万名师生同样饱受“药厂怪味”的煎熬。“一到夏天就会经常有一股奇怪的味道笼罩在校园上空,简直太难闻了,再加上天气闷热,感觉非常不舒服,也不知道这怪味闻久了对身体有没有伤害。”黑龙江大学教师史维国抱怨说。

  记者:“这里空气中充满了臭味”

  按照当地居民指引,记者沿着何家沟找到了哈药总厂的排污口,这里空气中充满了臭味,出水口流出的黄色污水,与来自何家沟上游的黑色浑水在此处交汇,泾渭分明,十分醒目。

  据了解,哈西地区怪味并不是最近一段时间才有,至少困扰当地居民有二三十年之久,夏天感觉尤其严重,居民曾经多次向政府部门反映这一情况。遇到天气不好时,这股怪味可以飘散到市区内更远的地方。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从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三道街来到哈药总厂附近的何家沟附近,只见一条细长的河沟中流淌着黄色液体,气味刺鼻,河岸周边,垃圾遍地。按照当地居民指引,记者沿着何家沟找到了哈药总厂的排污口,这里空气中充满了臭味,出水口流出的黄色污水,与来自何家沟上游的黑色浑水在此处交汇,泾渭分明,十分醒目。

  当地一家媒体记者介绍说,哈药排污扰民情况,最近几年多家媒体都对此事有过报道,有的报纸甚至推出了系列追踪报道,药厂和当地政府也表态要“治理污染”,但“药厂怪味”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主任田家玮曾连续几年联合多名政协委员上交提案,分析了药厂怪味的危害,并提出了“整改、搬迁”等一系列建议。

  田家玮说,她在药厂对面的哈尔滨医科大学住了约30年,对这个情况非常了解,药厂排污情况很早就存在,这十年来愈演愈烈。她在2008年当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后,曾经多次反映哈药总厂污染问题,2011年更是联合100余名政协委员要求药厂进行搬迁,政府部门每年都给予回复或者来电话说明情况,但污染治理情况并不明显。“如果政府不下决心,不下大力度整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厂方:气味治理“持续投入和改善”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环境保护部部长韩洪彬坦承,“气味治理有一定的难度”。国家有两个气体排放标准,一个是“排放口标准”,一个是“厂界标准”,根据监测,他们排放的气体的指标均低于这两个标准。

  据哈药总厂副厂长马杰介绍,怪味的来源是硫化氢等次生污染,硫化氢是在处理污水的时候产生的,他承认,怪味确实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

  马杰说,“我们企业在气味治理上从未间断,环境治理的费用逐年提高,以前每年5000万元左右,2011年环境治理的预算达到7000万元。”

  据他介绍,2004年,哈药总厂开始上马气味治理设施,先后建立了多座气味处理设施。2009年和2010年,哈药总厂又投入1900余万元,将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封闭,将气味收集处理、高空排放。“随着投入增加,气味污染显著改善。近十年是一个持续投入和改善的过程。”马杰说。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环境保护部部长韩洪彬坦承,“气味治理有一定的难度”。国家有两个气体排放标准,一个是“排放口标准”,一个是“厂界标准”,根据监测,他们排放的气体的指标均低于这两个标准。

  对于有居民反映最近哈药总厂污染加剧的问题,韩洪彬解释说,今年3月以来,经环保部门批准,哈药总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设备检修。虽然采取了减产等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但污染物排放浓度仍然比从前升高不少。

  厂方:闻不到怪味,“基本做不到”

  “人的嗅觉很灵敏,达到国家标准千分之一的怪味就能闻到。我们一直尽力在做,但要想让居民闻不到药厂的怪味,这个很难,基本做不到。”马杰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哈尔滨市环保局了解到,2009年1月到2011年2月,在线监测的哈药总厂排放的废水的COD(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始终在121-277之间徘徊,据环保部门介绍,这些年来该企业一直处于“低污染排放”的状态。

  至于“怪味”,据哈尔滨市环保局监察支队支队长彭旭介绍,多年来,市环境检测中心站多次组织对哈药总厂的专项监测,结果表明硫化氢多数达标,只有2009年8月12日晚9时至12时的一次监测,硫化氢超标1.37倍。而另外一个指标臭气浓度,历次监测均超标20倍左右。

  环保部门一直对哈药总厂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2004年以来,哈尔滨市环保部门督促哈药总厂建设了7套气味处理设施,用以处理气味污染。

  即便如此,药厂周边居民对药厂的气味改善感觉并不明显,还是不断投诉。一位在附近住了30年的老住户告诉记者,哈药总厂的怪味很久之前就有,近十年愈演愈烈,丝毫看不出改善,有的人甚至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多次投诉也没有效果。

  “人的嗅觉很灵敏,达到国家标准千分之一的怪味就能闻到。我们一直尽力在做,但要想让居民闻不到药厂的怪味,这个很难,基本做不到。”马杰说。

  应对:应加大污染违法成本

  安邦咨询集团医药行业研究员边晨光认为,忽视了环保,只考虑经济利益的企业是短视的。制药企业生产的药是用来治病的,但企业同时污染了环境让人得病,“这很可笑”。

  有关专家认为,环保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国家角度来说,必须有严格的、能够有效实施的法律法规,而且必须得到严格执行,不让企业钻空子。一个企业违规“成功”,很多企业就会效仿。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院长金哲雄说,原料药生产排放的怪味气体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治理的难度也比较大,一般都在边远的地方,甚至是在山沟里面生产。哈药总厂“污染门”事件反映出,个别企业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在环保上不想多投入。

  安邦咨询集团医药行业研究员边晨光认为,忽视了环保,只考虑经济利益的企业是短视的。制药企业生产的药是用来治病的,但企业同时污染了环境让人得病,“这很可笑”。对于制药企业来说,环保是一种社会责任,不能只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销售,只顾赚钱,给子孙后代留下沙漠和臭水沟。

  据哈尔滨市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哈药总厂在污染防治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总体投入严重不足。产能在增加,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跟上。另外,违规违法问题处理不够有力,企业的污染违法成本低,客观上“纵容”了企业的污染行为。有关人士认为,每年几百万元的“排污费”,对于一年产值几十亿元的企业来讲,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专家认为,企业自身要履行社会责任,增强环保意识,增加环保投入,做到产能与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匹配。同时,有关部门应当更加严格地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才能有效督促企业进行污染防治。“现在有法规,但是这么多年治理还见不到明显效果,这值得深思。”边晨光说。

  进展:迫于压力药厂启动搬迁计划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哈药排污扰民再次被媒体曝光,并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迅速演变为全国热点,而这次舆论风暴似乎比从前来得更为猛烈。在舆论压力下,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开始介入要求哈药总厂关停高排放、高污染车间和项目,增加对气味、污水治理项目和设施运行的投入,确保污染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6月14日,哈药总厂与哈尔滨市阿城区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建设哈药总厂新厂区项目协议。哈药总厂将按照“局部搬迁,分步实施,产业转型,根治污染”原则,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一期工程预计投资20亿元,引进环保新工艺、先进设备,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这次新厂建设不是简单的厂区迁移,而是‘产业转型和提档升级’,达到老厂区无法实现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环保治理水平。”哈药总厂厂长吴志军说。

  6月16日,哈尔滨市举行哈药总厂超标排放整改情况通报会:目前哈药总厂治污整改效果逐步显现,废水、废气排放已初步达标,还需进一步加强治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