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企科技新动力

2011年06月24日 02:47 来源: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孔迪/文

  6月23日,上百名中央企业负责人和相关科技领域的负责人在北京参加了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

  未来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如何部署?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发展有何动态与趋势?中央企业如何应对?他们希望在此次会议上找到答案。

  技术洗礼

  历经全球金融危机,中央企业再一次深刻理解技术竞争力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集体经历了一次技术洗礼。

  “宝钢的体会是,‘精品+服务’就是宝钢的技术竞争力,精品来自于技术创新和对市场需求的正确判断,服务来自于对市场经济的真正理解和坚持数年的持续投入,无论宝钢将来怎样发展,这两条始终将是制胜法宝。”宝钢集团一位高层在本次会议上说。

  技术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海外研发资源与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同等重要,在全球布局研发体系是中央企业统筹国内外研发资源、推进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科技集团一位高层认为。

  年初,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四维图新公司成功并购了荷兰Mapscape B.V.公司。“这不仅是中国航天首次对西方发达国家研发资源的成功收购,同时也借此成功成为下一代国际导航数据标准制定的参与方。”上述航天科技集团高层说。

  宝钢和航天科技集团背后可以折射出几年来央企创新发展的轨迹与趋势,中央企业正努力从跟踪模仿创新向开创性创新转变;从单项技术创新向集成创新转变;从面向性能指标的技术创新向科研生产设备全寿命周期的能力创新转变。

  随着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企业科技投入水平逐年提高,研发能力显著增强。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

  绕月探测、特高压电网、支线客机、4G标准、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高牌号取向硅钢、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等成果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想象。

  近年来,中央企业在智能电网、电动车、三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已经进行了提前部署,初步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7370项,比上年增长41%。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位列2010年中央企业累计用于有效专利情况排序第一,有效专利总数达10587项。

  “中央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如此评价。

  科技全球化时代

  在中央企业感受技术魅力和艰辛的同时,世界正进入科技全球化时代。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许多国家纷纷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加强人才培养。“世界进入科技全球化时代。”万钢说。

  美国出台“创新战略”,明确提出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创新实力。欧盟“2020战略”明确将“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作为五大战略目标之一,把建设“创新型联盟”作为七大配套旗舰计划之首。日本提出了“未来开拓战略”,俄罗斯提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政策重点方向”,韩国提出了“绿色发展国家战略”。

  跨国公司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竞争的主角,即使在“最糟糕的日子”仍把研发投入放到优先位置。欧盟发布2010年度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上榜的1400家公司净销售额下降10.1%,利润下降21%,而研发投入仅减少1.9%。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在研发投入强度高的行业中仍占主导地位。美国企业的软件和计算服务研发投入占全球75%,IT硬件研发投入占全球48%,医药研发投入占全球医药研发总投入的43%。在全球汽车研发投入中欧盟占44%,日本占36%。在全球化工行业研发投入中欧盟占40%,日本占34%。90%以上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都在5%以上。

  如今,德国备受关注。德国是金融危机后第一个走出大衰退的发达国家。2010年,德国GDP增长3.6,失业率由2007年的8.6%下降到6.9%。

  德国的竞争力来源于政府和企业对研发的高投入和产品质量的严格标准。德国企业在大衰退中没有大批裁员。政府向企业提供短期资助,工厂降低工资,尽量保持职工人数,尤其是技术熟练的骨干。

  “德国最强的实力在于工程师。”曾在德国生活了十几年的万钢惊叹于德国制造业的职业化队伍。

  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

  在科技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怎么办?有一个事实不可忽视:我国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85%以上的墨水或芯头依靠进口。

  中国能否成功攀登技术的阶梯?这必然是一个长久而痛苦的过程。中国仍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意味着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压力尚未达到临界状态。

  然而,“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的核心内涵和主要手段,将有力推动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支撑企业更好地实现长远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勇强调。

  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王勇为中央企业“十二五”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科技创新工作定下了“纲”。

  这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围绕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围绕这个“纲”,国资委在会上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黄丹华表示,《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苦练内功的同时,中央企业要联合力量。当日,科技部、国资委举行了共同推动中央企业技术创新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双方提出在继续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支持中央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任务等五个方面开展合作。

  此外,万钢建议中央企业加快研发资源整合,形成大的研发“变形金刚”。同时,万钢鼓励央企加大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

  “央企的发展不只是中央企业的发展,不只是国有资本的发展,央企代表着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带动着产业链的完善,要带领整个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央企可以,也应该成为引领力量。”万钢说。

  “到‘十二五’末,中央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央企正集体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