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家解析近期长江中下游天气特点

2011年06月24日 09:33 来源:经济日报

  降雨量创50年来极值

  近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具有降雨过程频繁、强降雨落区集中、局地日降水量大、区域总降水量突破极值等特点。6月1日至1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平均降水量达248.9毫米,位居1961年以来历年同期第一位。

  “夏至”一过,一年当中最热的7月也要到了。但这两天,在我国高温占领的地区不多,暴雨则轮番登场。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共出现四次强降雨过程,6月1日至1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平均降水量达248.9毫米,位居1961年以来历年同期最多。

  国家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王维国介绍,在四次强降雨过程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累计降水量有200毫米至45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500毫米,其中安徽、江西和浙江三省交界区域雨量有600毫米至800毫米,安徽黄山799毫米、休宁794毫米,江西德兴776毫米。浙江乡镇加密雨量站累计降水量临安大明山达886毫米。总体来看,第三次过程是降雨强度最强、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降雨过程。

  气象专家指出,近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具有降雨过程频繁、强降雨落区集中、局地日降水量大、区域总降水量突破极值等特点。

  强降雨过程频繁。6月3日至19日,在17天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出现四次强降雨过程,每个过程间隔时间仅为1天。

  强降雨落区集中。在四次过程中,湖北东南部、湖南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北部等区域重复出现强降雨,四次过程累计出现暴雨以上的天数为3天到6天,江西万年达8天。

  局地日降水量大。四次过程的日最大降水量依次出现在江西余江、湖北通城、江西鄱阳和安徽太湖,均超过160毫米,达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标准。

  区域总降水量突破极值。今年6月1日至1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平均降水量达248.9毫米,位居1961年以来历年同期第一位。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北部、湖南中部和东北部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到2倍。

  大气环流是主因

  虽然受雨带影响的地区降雨比往年同期偏多三成到五成,但对于整个6月,目前的降雨量还未超出正常范围。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发生了改变。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增多趋势,但大气系统总体来说是具有稳定性的。

  旱涝转化得如此突然,那么目前的天气能称为异常吗?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培群对这一说法并未表示认同。他说,今年长江中下游降水的明显特征是,5月下旬以前发生了严重干旱,6月以后降水明显增多,而且非常集中,旱涝转换之快实属罕见。6月1日至13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历史同期略偏多,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5省,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三成至五成,但对于整个6月,这些地区整体的降水量还不能算明显异常。

  张培群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在6月中下旬会出现降雨比较集中的情况,这一阶段也被称为梅雨季节,今年集中降雨出现的比往年早些,但并未超出历史极限,属于正常。大气环流影响,不仅是我国,东南亚、南亚也都出现了降雨集中的现象,甚至是洪涝灾害。

  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是不是极端天气会成为常态呢?张培群说,气候异常是指气候系统各要素偏离常态的情况,气候异常会带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极端天气的表现很多,我们熟知的有表现十分剧烈的极端温度和极端降雨。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次在增加。但他同时强调,大气系统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极端天气只是出现在大气处在不稳定阶段时。比如今夏汛期,降雨集中出现在了梅雨的6月,说明大气环流整体来说并没太大异常。张培群也表示,十多年来,极端天气呈现了逐渐增多的趋势。

  对于罕见的旱涝急转的成因,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认为,进入6月以来,大气环流发生了改变是主要原因。6月,随着季风盛行,从孟加拉湾输送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加强,水汽条件改善;与此同时,经常有弱冷空气从青藏高原向偏东地区移动。丰沛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会,带来了降雨。

  对农业影响不同

  “旱一片,涝一线”,干旱影响的范围往往更大,造成的灾害更重,而洪涝发生的面积相对要小一些,对局地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要重一些。受干旱严重影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小麦主产区,此次干旱对全国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大。

  时值“三夏”,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旱、涝两种灾情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是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研究员钱拴向记者介绍,旱和涝的影响范围是不一样的,因此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有一种说法叫“旱一片,涝一线”,说的是干旱影响的范围往往更大,造成的灾害更重,而洪涝发生的面积相对要小一些,对局地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要重一些。

  据统计,今年3月1日至5月底,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2.8%,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鄂湘赣苏皖浙沪等地气象干旱一直持续,5月2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达到黄色预警级别。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据介绍,受干旱严重影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小麦主产区,此次干旱对全国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大。

  长江中下游受旱情影响较重的地区6月上中旬正值夏收和夏种的关键时期。因为6月3日至19日雨带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及其以南地区,湖北、安徽、江苏夏收区小麦基本在降水来临之前收获完毕,夏收进展得比较顺利。然而,夏种受到了干旱的影响,部分地区一季稻因缺水无法按时栽插,已栽插的也因为无水浇灌生长受到影响;夏玉米、夏大豆、夏花生和蔬菜等作物的播种也存在着缺墒的情况。但是,随着17日以后特别是22日以来雨水的光顾,这些地方已在23日之前有了明显的降雨,夏种困难将得到解决。

  对于此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降水,钱拴认为,降水有力地缓解了农业旱情,对农业生产来说是“利大于弊”,尤其对前期受影响最大的水产养殖业来说可以称为“救命水”。受多次降雨影响,不少前期严重缺水的湖泊、水库正在恢复容量,太湖地区河湖水位已恢复到常年同期正常水位。但是,强降水也给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省的局部地区造成较重的洪涝灾害,农业生产受损。

  气象专家建议:目前江南、华南早稻正处于孕穗抽穗期,为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各地需做好早稻田间管理,促进早稻授粉结实,同时注意防治稻飞虱、稻温病等病虫害。江淮、江南东北部要及时栽插一季稻,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壮苗;棉花、大豆、蔬菜等旱地作物要及时清沟排水,减轻渍涝危害。

  上图 自6月3日以来,长江中下游久旱迎降雨,加之三峡水库不断补水,长江水位呈上涨趋势。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长江九江段6日12时,水位达10.94米,流量为每秒16200立方米。相比5月16日20时长江九江段水位的9.53米,高出1.41米,船舶通航顺畅。图为长江江西九江段,养殖户在长满青草的江边放牛。

  (新华社发)

  下图 由于前些天出现的局地降雨天气,汉江湖北段水位由5月15日的136.78米升至138.61米,小型船只已经能在江上通行。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左上图,6月4日,停靠在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境内汉江段江边的货船;左下图,5月15日,郧县境内汉江段受持续干旱的影响,大面积河床裸露,导致货船搁浅。

  (新华社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