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解读各地"十二五"纲要: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

2011年06月27日 09: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广东未来5年发展的主攻方向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先行先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区域协调,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和谐共享。

  

解读各地"十二五"纲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同时勾画了广东未来5年发展图景:到2015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提前5年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15年约6.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15年约6.6万元。

  

解读各地"十二五"纲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广东提出“十二五”时期“建设幸福广东”,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如今,珠三角2372公里长的省立绿道网已全线贯通。图1为市民带着小孩在广州东濠涌绿道上散步。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解读各地"十二五"纲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图2:广州至珠海城际铁路是广东省内首条城际轨道,以200公里的时速连接“珠三角西岸”城市。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解读各地"十二五"纲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图3:茂名石化经过升级已成为国内石化行业节能降耗的先进企业,生产厂区绿草如茵。本报记者张建军摄

  记者近日就如何深化理解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采访了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建华。

  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记者:“十二五”期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请问加快转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徐建华: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鲜明地提出了“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指明了广东省“十二五”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动指南。

  “加快转型升级”就是要用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质的飞跃;“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顺应全省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实践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化,体现了时代要求与广东特色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物质发展与人文发展的统一,发展路径方向与发展价值取向的统一,是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有机整体。转型升级是手段,幸福广东是目的,二者统一于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

  围绕这一核心任务,要正确处理“五大关系”,即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的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区域协调,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和谐共享。

  记者:“十二五”时期广东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8%以上,如何看待这一目标?

  徐建华:“十一五”时期,广东GDP年均增速达到12.4%,“十二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位8%以上,主要是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预留空间。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但回顾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走的基本上是一条高速度增长、重数量扩张的路子。这样的路子有其合理性,它是物质财富积累的基础,是产业加快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前提。但是,它所掩盖和积累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比如产业发展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建设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等。

  广东的发展已经到了非转型升级不可的地步。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的关系。要根据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科学确定发展速度,把主要精力用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高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

  但必须注意的是,虽然我们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但粤东西北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总量小实力弱,还是要加快发展,坚持“好”字优先,“快”在其中。争取经过“十二五”的发展,粤东西北地区的面貌有较大改观。

  优化升级

  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记者: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重中之重是调整产业结构,请问未来5年广东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徐建华:应该说,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广东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明显,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但总的看来,广东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制造业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服务业发展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才刚起步。“十二五”时期,广东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优化,产业层次和竞争力亟待提升。为此,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明确提出要“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广东省的总体思路是: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任务,坚持制造与创造相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协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以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具体到产业发展方面,一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二是促进制造业高级化,三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其中,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服务业方面,要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业,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和优质生活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超前谋划布局,把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争取率先取得突破,实现跨越发展。大力培育发展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和海洋等产业。

  规划纲要还提出了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增量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比如,在服务业方面,提出了现代服务业“三个一百”工程,建设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00个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和100个骨干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新型平板显示项目、新能源汽车项目、半导体照明项目、新兴信息技术项目、太阳能光伏项目、生物工程项目、新材料项目和航空产业发展项目等重点项目。

  我们相信,经过“十二五”的发展,广东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将明显提升,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将更趋合理,将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架构。

  联动融合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记者: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十二五”期间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徐建华:广东一直十分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这次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紧迫任务,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要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的举措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根据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以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要用不同的标准和指标进行考核评价,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淡化GDP评价,通过差别化发展和财政转移支持等制度安排,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拉近区域生活水平。

  二是建设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通过陆海统筹寻找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突破口。去年,广东省被确立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我省将以此为契机,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推动东西两翼沿海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建成海洋强省。主要措施包括:着力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建设珠三角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粤东、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积极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加快构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建设以石化、钢铁、船舶制造、能源生产为主的沿海重化产业带,发展特色经济、海洋经济和现代农业,将东西两翼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级的重化工业基地和物流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是打造粤北生态特色经济新区,实现绿色崛起。粤北是广东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突出的生态资源优势。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借力发展与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走特色发展、生态发展道路,建设成为具有岭南生态特色的经济新区。要着力推进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化,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建设我省特色制造业集聚区和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要进一步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京港澳综合运输主通道等基础设施,增强对山区发展的支撑能力。

  争取通过上述思路和措施的逐步落实,努力使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拐点式转变,从根本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到2015年基本形成珠三角一体化和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的格局。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