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7日 10:45 来源:上海商报
上海举行后世博地域规划与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
商报记者 张靖欣
2010年上海世博会虽在7个月前闭幕,但曲终人不散,后世博效应正在进一步发酵。世博地域未来将是怎样的新面貌?6月25日,沪上近30名文化艺术和经济学界的专家聚首西郊宾馆,深入研讨后世博地域规划与发展战略。
最佳选项:
建设世界级文化艺术港
研讨会上,与会各路专家学者就后世博地域规划与发展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后世博地域的美好明天和建设蓝图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真知灼见。
会议主持人、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主题发言用PPT阐述了他的思路。他认为,对做好世博地域后续利用这篇大文章的必要性,全社会已形成共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划定位上却有陷入传统思维定式、缺乏创新理念之虞。若按传统思路将此区域打造成所谓的顶级商贸区、休闲娱乐区,则将与大虹桥商务区、邻近的浦东迪斯尼乐园等产生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后世博地域很可能沦为一锅毫无创意、缺乏引领性、重复堆砌的“大杂烩”。
为此,王德培提出,从经济角度来说,文化将从第二性逐步转向第一性,体验经济把人本作为生产力,可望引领未来社会创新驱动力,实现转型发展的现实突破口,文化产业也将成为本世纪最具引领作用的生产力。文化艺术产业是21世纪真正具有世界级引领能力的产业,建设世界级文化艺术港是后世博地域规划与发展的最佳选项。世博会的后续开发与利用正点中上海南部经济的要穴,打造世博文化艺术港正是顺势而为,在后世博地域打造的文化艺术港必须是世界级、综合性、超大规模、创新性、中西融合、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文化艺术港的成功打造,是对上海市政府后世博总体规划战略中建设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设想的有效诠释和落实,利用文化艺术产业和设施特有的集聚效应,吸引全世界文化名人、艺术家、经营商等汇聚于此,建立起中国独有的国家级、世界级文化艺术支撑体系。
他还建议,在世博区域打造的世界级文化艺术港应包括: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世界原住民文化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世界奢侈品牌文化展示中心、世界“水”博物馆、太空馆、科幻未来馆、常年演出剧场群、世界级文化艺术交易平台和专业会展中心等创新布局,初步实现文化艺术产业链的基本整合。
具体构架:
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 市场运作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来兴在发言中提出,后世博强化了我们对文化价值的追求,而后世博地块更是皇冠上的明珠,是钻石中的巨钻。打造世博文化艺术港,引领世界文化100年,这样一个大思路、大手笔,要本着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目标,其中引进的文化产业要获得有效配置权、定价权、参与权与文化软实力,代表中华传统文明最具特色的创意、创造、创新成果。希望建成10来个10万-20万平方米建筑体量的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