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7日 11: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河南舞钢市,一片片新型农村社区或点缀在广袤田野之上,或坐落于绿水青山之间,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原大地。舞钢市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村社区居民享受着村庄里的都市生活,他们的欢声笑语,让记者真切体会到,统筹城乡发展带给百姓富足安康。
(一)
在风景秀丽的石漫滩水库南岸,记者看到了规划布局合理、建筑风格新颖别致的尹集镇张庄中心社区,这里一排排白墙灰瓦的两层小楼坐落在连绵的青山脚下,社区文化广场对面的水库碧波荡漾,树木葱茏,如画的美景令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整洁的社区街道上,有三两个居民在闲聊,几户大门敞开的小院里雅致清静,屋内窗明几净,宽敞舒适,家居陈设时尚新颖。
记者发现每家每户门口都贴出一个醒目的红牌子。舞钢市农业局长李贵生说,这是干部对口帮扶农户从事家庭经营的记录,一户一档,实行常态化管理。为了确保入住新型社区的农户有稳定的收入,舞钢市坚持超前规划,使社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定位同步进行。他们因地制宜为每一个社区规划了相关的产业作为支撑,为入住农民就业或从事家庭经营提供保障。张庄社区位于全市发展规划中的生态旅游区,主要依托旅游服务业。据尹集镇党委副书记魏宏涛介绍,目前已经入住张庄中心社区的36户居民中,有30户依托毗邻石漫滩水利风景区的优势,从事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旅游产业。
记者看到一户门口的红牌子上写着“户主:石运志,年收入来源:山野菜加工95000元,农家乐20000元,其他3000元,合计118000元。”
走进石运志家,一楼是一间可接待五六人的客房,二楼是整洁舒适的主人自住房间。这家主人告诉记者,他们是今年年初入住的,家中有4口人,269平方米的房子只花了10万多元,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院里的小配房堆满了加工好的山野菜供游客选购,成年的儿子买了台挖掘机对外承揽生意,全家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
“以前住在山沟里,外出做生意受天气影响很大,现在住上新房子,环境好了,收入稳定,家人很幸福。”女主人郭香民说。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做到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发展。舞钢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和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实现了城乡优势互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产业链条。”尚店镇党委书记刘国朝说,尚店镇依托钢铁产业,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在中心社区周边形成了高效农业园区、废钢加工、建材等产业,吸纳农民就业;武功镇和枣林镇通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形成了规模化粮食种植加工基地和特色养殖基地,为社区居民务工增收提供了条件;舞钢公司新宽厚板工程、中加公司、银龙纺织、海明造纸、瑞祥牧业等一批大型重点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也为农民进入社区就业创造了条件。
(二)
为保证适度土地流转过程中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舞钢市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各乡镇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
据舞钢市农业局副局长吴广召介绍,土地流转前除去成本每亩地农民最多收入200元,土地流转以后每年每亩地农民最低可收入700元至800元,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还可以选择外出就业或到就近的企业打工,农民收入因此大幅增加。
记者在武功镇岗王村黄梨种植基地遇到了正在干活的王保松。“俺村土质不好,清早软,晌午硬,一到晚上弄不动。土地流转前亩产200至300斤粮食就不错了,现在村民们把土地入股给合作社后收益增了10倍,自己还可以在果园里当工人再挣一份工资。合作社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难题,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王保松高兴地说。
舞钢市土地流转行业协会副会长焦峻山告诉记者,绿地林果种植合作社成立后,整合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种植晚秋黄梨,农民自愿选择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或以现金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产品统一商标、包装、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合作社亩均收益达到3400元左右,其中60%分配给入股土地的农民,30%归现金入股的农民,10%作为日常管理费用。这种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分配形式,广受群众欢迎,本村和周边200多户农民从中受益。目前在舞钢,像焦俊山这样流转土地在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已有80多家。
(三)
为了全面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让农村群众过上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舞钢市按照“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建设体系,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城区的同时,按照“乡村风情浓郁、内部结构合理、功能配套完整、交通便捷畅达、生产生活便利”的原则,邀请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设计院专家对每个新农村中心社区进行规划设计。
舞钢市农业局长李贵生说,舞钢市成立了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所有程序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凡是入住社区的农户必须具有当地农业户口,事先与乡镇政府、村委会达成宅基地复垦为农田协议;建筑商和监理单位必须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中心社区的房子以成本价由建筑商出售给农民;建设用地采取土地挂钩置换的办法解决。
此外,舞钢市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从土地、资金和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目前,枣林乡枣园社区、安寨中心社区等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记者在枣林镇枣园社区建设工地看到,主体已经完工的两层小楼造型别致,户型设计合理,相对独立的小院又相互连成一排,环绕宽阔的中心文化广场共同组成社区主体。村民李凤山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来工地看看新房盖的情况,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住进社区,心里特别高兴。
据枣林镇镇长张耀忠介绍,枣园社区把地理上相连、空间上相接、经济上关联、人员来往频繁的村庄聚集到了一起,整合了土地资源,方便了农民就地安置。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占地160亩,据测算,该镇7个行政村全部集中后,农户采取用宅基地置换的方法入住,可节约出一半土地。
在尹集镇张庄中心社区西面,记者看到有一块长势正好的麦田,张庄村干部告诉记者,这15亩小麦就是23户村民搬入社区后,在复垦的宅基地上种的。张庄村有6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1015口人,以前每户宅基地面积一亩多,小的也在半亩以上,搬入社区后,户均占地0.23亩,全村可新增耕地200亩以上。
从舞钢市农业局统计的数字看,去年以来全市已退宅还耕土地面积达237亩。全市190个行政村、834个自然村、1421个村民组占用着8.3万亩土地,按照现在的“中心社区”建设用地标准计算,全市190个行政村全部整合后,即使再预留出5万人的居住面积,仍能新增4万亩耕地。
(四)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如何使区域经济发展与广大群众增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舞钢市委书记高永华认为,支撑产业是二者有机结合的载体。产业是集聚人口、资源和资本的有力引擎,也是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必要保证。
舞钢市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优化农业、提升工业、振兴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合理布局城乡产业发展,把城市带动和乡镇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该市以上曹中心社区为依托,妥善解决产业集聚区内所有农户的拆迁安置,并落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使被拆迁农民成为市民。同时投资完善配套设施,改善集聚区的整体外观形象、居住生活环境和项目入驻承载能力,为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
(五)
“要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还要有跟城里人一样的配套设施。”这是舞钢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共识。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舞钢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强劲动力,推动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作为第一个建设的张庄社区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机构和超市、快餐店、幼儿园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张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魏宏涛说,每天吃过晚饭,来文体活动室健身的人很多。截至目前,舞钢市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700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道路、文化中心、河道治理等,全市2000多户已搬入社区居住的农民,拥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设施。
怎样才能让城乡一体化落到实处,老百姓得到实惠?社会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舞钢市,以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让群众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舞钢市还先后投资数亿元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科技网络书屋已普及,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卓有成效。在文化下乡方面,该市通过政府买单的方式,共送戏200余场,送科教影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下乡放映2300余场,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市人大主任杨森告诉记者,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舞钢市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了大胆探索。在武功乡同关李村进行了试点,农村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投保农民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享受同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现在已扩大到尚店、尹集等中心镇的13个行政村,受益群众2万多人,争取到2012年达到100%。
城乡一体化要发展到什么程度?公共事业建设是一把标尺。在舞钢市,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豪华的房屋是医院,最温馨的住宅是敬老院……舞钢市正在将这一切变为现实。
图1为舞钢市尹集镇张庄中心社区文化广场。 本报记者 党涤寰摄
图2为舞钢市宏太鞋业公司的员工正在生产运动鞋。当地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到企业就业,收入大幅增加。 刘海军摄
图3为舞钢市尹集镇张庄中心社区农民石留根在自家院内开的“农家乐”饭店。“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享农家乐”如今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径。 刘海军摄
(责任编辑:李雨思)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