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京酝酿放开高端项目限购是知错就改吗

2011年06月27日 11:00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李洋

  北京正酝酿放开高端项目限购政策,但放手背后的原因却颇为讽刺,房产双轨制不见得是步好棋。

  那些被政府“捂盘”的高端房产项目开发商们,生意上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根据财新网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北京可能酝酿放松高端项目的限购,地方政府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了吗?

  此前,为了“打造”一个对上对下都好交代的成交均价,它们想了点办法。比如,在北京,单价超过3.5万元/平方米的项目都要经过复核才能开盘—政府推迟发放高端楼盘的预售证,以此控制城市成交均价,这已成了房地产业内公开的秘密。我的小学老师倒是喜欢这个方法:把“差生”转走,班里的平均分就会更好看,她的奖金也就高了。可是除了粉饰性之外,一点实质的改变也没有。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那么地方政府的这个让该卖房的人正常卖房,让市场重新恢复运转的决定,不失为一种知错就改的进步。

  但放手背后的原因却颇为讽刺。看上去,地方政府有点挺不住了,放松对高端地产项目的限购或许就是迹象之一。

  在中央政府把控制房价当成一项行政任务向地方政府施压之后,实际上给后者出了一道难题。经历了限价、限购、提高融资门槛等一系列调控政策之后,原本活跃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变得相当疲软,成交量大幅萎缩。因为无利可图,一些开发商甚至已经不愿拿地,北京最近就出现了许多土地流拍现象。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收入锐减,但支出却大幅增加,要完成增盖保障房的任务,GDP的增速也不能落下—一些地方官员已经在叫苦了。

  酝酿为高端地产项目放行,恐怕是地方政府与中央利益博弈的结果。而不管一个政府出于怎样“善意”的目的,试图借助手里的行政权力阻止市场正常的发展,都不是一个遵循法治的政府所为。

  市场可以通过宏观手段引导,但却是无法改变的。正像哈耶克所指出的,没有哪个个人或机构有能力运用自身相对局限的知识体系对其进行控制,那样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引发难以控制的混乱局面。

  政府的角色是提供公共服务,确保市场公平和机会均等。但在拖延审核预售证这类事情上,政府显然已经偏离了它的角色。那些因政府的限价和限购令而“闲”下来的开发商,日子过得确实有些无奈。

  一系列政策限制和干预过后,这个市场已由繁荣变得惨淡。最近,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都先后将中国房产行业评级前景降至负面,理由是借款条件恶化,销售量可能下滑。

  住房市场双轨制被政府当作遏制高房价的一步棋,“让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但这能是一步好棋吗?

  这个制度提出把保障房从市场中剥离出来,把低收入家庭作为保障对象。而一旦脱离开市场的监督,保障房就成了特权的泛滥之地。比如,浙江省苍南县850套限价房,近九成被当地公职人员瓜分。从全国来看,这样的事情绝非个案。

  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19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渡阶段的双轨制,政府在按供求关系调整的市场价格外还提供一种计划供应体制。当时其目的也是以低价满足民众生活需求,但却滋生了各种腐败。

  事实上,中国各种各样的双轨制就从未成功过。香港和新加坡的廉租房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内地采用。与这两个政府相比,中国内地政府在管理效率和民主结构上显然还有所欠缺。

  到目前为止,大跃进式的保障房建设仍停留在口号上—即便地方政府愿意掏钱,可能也真掏不出那么多钱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第一财经周刊》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