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8日 02:1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6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上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的署名文章,在金融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文章中提到,从2010年1月以来,银行准备金率和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了12次和4次,中国货币和信贷供应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对此,嗅觉敏感的人士纷纷猜测,这可能是中国货币政策即将转变“风向”的暗示。
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由之前的“宽松”转向“稳健”,但实际上,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就是紧缩。
“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实体经济深受影响,经济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另一方面,目前难以从根本上抑制通胀,按照目前实施的宏观政策,中期经济并不会太乐观。”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
招商银行宏观与策略分析师徐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6月26日温总理的讲话基本上可以看出中国货币政策将有一个变化,但这个变化可能并不会太大。“预计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改变,仍是以‘稳健’为主,但政策执行力度将会有所调整。”
“按照总理文章中的描述,在银行准备金率和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了12次和4次之后,国内通胀的形势有所改善,政策措施效果显现。但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也让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调整不可避免。”徐彪表示。
在今年5月份,中国经济出现的诸多“现象”是货币政策调整的驱动力。“从市场角度来看,是供给端出现了问题。工荒、钱荒和电荒这‘三荒’来势汹汹,工业增速不断回落”。
徐彪判断,为了避免中国经济增速在下半年大幅回落,央行将在货币政策上有一个最大的转变——减少对价格型工具的使用频率,也就是短期内不再加息。
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徐彪认为,未来央行仍可能把它作为“月度工具”使用。“目前,国内通胀仍未明显停止,CPI的最高点也没有出现。正常情况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会紧盯CPI。所以,央行仍有可能将其上调。”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