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杭州:发展品牌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2011年06月29日 07:43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由浙江省杭州市工商局、团市委、市农村工作办公室等部门共同主办的杭州市“青年兴业、品牌富农”宣讲活动在萧山区启动,掀起了杭州加快推进农产品商标战略发展的高潮。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杭州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底,杭州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超过2万件,其中,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7件、浙江省著名商标68件、杭州市著名商标87件,累计培育农产品驰著名商标16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14件。仅杭州市余杭区一地,就有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3件,浙江省著名商标13件,杭州市著名商标20件,农产品商标品牌经济总量突破18亿元。

  结合城乡统筹 发展品牌农业

  “从大处来讲,商标品牌,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可以有效地提升国家、地区、城市的形象。从小处来说,商标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是企业占领市场的立身之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此,早在2008年6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以商标权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上升到国家战略。对于杭州来说,加快推进商标战略意义重大。”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章建成说。

  2010年,杭州正式成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之一。同样是在2010年,杭州市提出了“统筹城乡”的战略构想,2011年至2015年,全市财政将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下辖五县(市)加快发展,工作重点由“经营城市”向“经营农村”转变。杭州市“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将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培育注册农产品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

  杭州地处杭嘉湖平原,又处浙西山脉,多年来,已逐步形成了以茶叶、水产品等为主导的农产品种植、养殖业。茶叶、丝绸、山核桃、竹笋、甲鱼等农副产品加工也形成了一定规模,这些都为推动农产品商标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余杭为例。余杭区政府在全市率先成立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单独制定“十二五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突出成效。2003年2月,余杭成功注册了“径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填补了杭州市空白,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该商标还在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注册;2005年2月,“本”牌中华鳖成功注册为集体商标,并在德国、法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国际注册,实现了杭州市集体商标“零”的突破。2008年3月,成功注册“塘栖枇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12月,“径山茶”获得浙江省茶叶商标品牌基地的称号。去年,“径山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余杭区工商分局局长章永强说,农产品有了品牌后,身价倍增,效益凸显,从根本上解决了“丰产不丰收”的境况,实现了“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作用。

  如今,在杭州以茶叶、丝绸、山核桃、竹笋等为主导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已渐成规模,为全市推动农产品商标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杭州市工商局和市农办还共同签署了一份《农产品品牌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这个备忘录,两个部门将在农产品资源普查、品牌宣传、政策法规指导、技术指导服务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发展;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等投入农产品的开发,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等。一条围绕农产品商标战略,兴业富农的道路初显雏形。

  依托区域品牌 实现产业升级

  “超山蜜饯”是杭州的传统特色产品,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名声响亮。然而,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品牌,却曾因一场风波陷入困境。

  2006年,在余杭区工商分局的一次检查中,部分企业生产的“超山蜜饯”被检测出防腐剂超标。一时间,消费者不敢买了,果农心里慌了。

  “尽管个别产品不能代表整个行业,但是,它带来的伤害却影响了全行业的品牌价值。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一颗颗的蜜饯,也不是一个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只有在全行业范围内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蜜饯业的核心技术,才能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余杭区工商分局副局长蒋红艳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余杭区积极与浙江大学开展合作,研制蜜饯生产新工艺。经过1年多的反复实验,蜜饯真空渗透新工艺终于成功亮相。新的工艺取代了原先的传统手工加工,采用真空渗糖罐对水果进行腌制。在高压、真空的状态下,整个制作过程从20多天缩短到了几个小时,没有发酵,既避免了防腐剂的使用,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后,余杭区工商分局还专门就蜜饯质量问题进行了多次抽检,并给合格的蜜饯产品贴上QS认证标志,让老百姓能放心享受“甜蜜”。

  一起“超标风波”带来了余杭蜜饯产业近两年的消沉,然而也同样是因为这场风波,余杭蜜饯实现了全行业范围内的技术提升,原本加工水平参差不齐的蜜饯企业,经过新一轮的整治淘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超山蜜饯”作为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又再度焕发生机。

  多年来,为了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杭州市各级工商部门走上门,去田间,到地头,以乡镇、街道为依托,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各区县的130多个品牌指导站,指导企业进行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工作,逐步搭建起品牌工作新平台。

  在区域商标发展思路的引导下,各区县工商分局根据区域特点,纷纷前移服务关口,因地制宜地制定特色鲜明的扶持政策,“因企制宜”地鼓舞涉农企业申请注册商标、争创著名商标的积极性,构筑起一个各部门协作、上下级配合的助农网络。

  发展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品牌农业,依靠团体的力量也重要。”谈起杭州市首个集体商标——诞生于余杭的“本”牌中华鳖,余杭区副区长田野如此评价。

  “本”牌中华鳖管理协会成立于2001年。协会成立以来,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的管理模式,把分散的养殖户连为一体,积极引导农户走科技养殖致富的路子。目前,协会指导下的中华鳖养殖面积达1.1万多亩,100多家养殖场分布在运河、余杭、仁和、塘栖、径山等乡镇。蒋红艳告诉记者,除了“本”牌协会,余杭还有4家区域性专业合作社也采用了同样的生态养殖技术,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科技含金量。

  据统计,目前,余杭出产的生态甲鱼比其他地区的温室甲鱼每公斤价格高出10元以上,每亩利润可达到3000元至5000元,效益非常可观。现在余杭甲鱼年产量已逾11000吨,占浙江全省甲鱼总产量的七分之一。

  以集体组织为单位的品牌农业,如今已经成为余杭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一大特色。据统计,目前余杭区共有专业合作社100家,基本涵盖了茶叶、竹笋、水果、蔬菜、花卉苗木、家禽、渔业等支柱产业。据悉,在2010年底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特产文化节暨首届中国地理标志文化节上,余杭区工商分局还荣获中国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和地理标志商标先进单位称号。

  “杭州成为国家商标战略示范城市,这是一种荣誉和鞭策。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机会,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在促进杭州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章建成说,目前杭州正在酝酿推出一个更为深入的商标战略,它将以全面提升杭州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完善商标注册、管理、运用、保护体系,营造良好的商标环境为重点,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商标发展机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