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30日 03:24 来源:国际金融报
就在各界对政策紧缩提出超调的疑虑之时,中央决策层再次明确了维持稳健政策的信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6月25日-26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表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几个月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但也面临着通胀压力的问题,对此,中国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先任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政策调控的持续,对于政策带来的各种效果都引起了剧烈争议,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不仅决策层在考虑,市场更是已经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继续紧缩或者放松调控。尤其是近期一些外资机构人士和政府官员的参与,这种争议使得目前对政策的判断更加复杂,但是就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而言,解决通胀带来的经济运行风险成为一个基本的共识。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局势确实比2008年的危机时期还不好把握。一方面,在抗通胀的首要目标下,央行从去年底开始密集实施紧缩政策。到目前为止已经上调9次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高点,此外还有两次加息。但事与愿违的是,目前的通胀形势并不乐观,5月份的CPI已经达到新的高位,同时市场纷纷预测6月份CPI可能突破6%,这些迹象都显示出,目前的物价上涨压力难以缓解,稳定物价的政策和措施还需继续深化落实。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的持续导致资本市场形成一种恐慌性的情绪,在经济基本面良好的情势下,市场持续震荡。与此同时,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进一步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造成中小企业发展生存艰难。
而对房地产的持续调控又使得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锐减,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方面始终不尽情愿。一个例子就是,上海市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有可能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不过目前在豪宅市场上却屡破高位,这种情况在北京也同样出现,豪宅市场的疯狂实质就是对房地产调控的致命打击。
应该看到,当前,担心经济放缓、反对紧缩政策的呼声有加强的趋势。与国内投资机构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心相比,国际上唱空的声音近期有了一个巨大逆转。“末日博士”鲁比尼再次放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投资大师索罗斯也声称中国已经错失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机会。高盛、汇丰等国际金融机构也在近期做出了逆转的结论,尤其是高盛已经提出了与此前相反的意见,这些机构一方面积极做空中国,背地里却不断逢低进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对紧缩政策是否应该继续的怀疑,从根本上而言是在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是从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现实而言,只有果断清理地方举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泡沫这两大局部问题,才能让面临种种不确定性的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
毫无疑问,在地方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这两大块通胀拉动因素尚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其他板块其实已经受到了投资型通胀带来的成本上涨的严重挤压,增长开始趋缓。而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前景乏力的情况下,当前的中国经济即便是存在泡沫和通胀也对国际资本极具吸引力。这也就是为什么高盛等国际投行一方面唱空中国、另一方面却积极逢低进入的动机。
值得警惕的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资本的逐利本质,就是首先推动没有真实需求的经济泡沫,而当泡沫吹大被迫大幅加息或者本币升值的情况下,投机资本就会反手做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结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直接针对存在过热的地方投资与地产开发,给予有效措施使之降温,比如果断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支持的地方政府举债投资,打击房地产投机等,先让这些政策的效果得到体现,才能让宏观决策有更加清楚的判断,到底多大的加息和升值幅度才不会对整体经济构成承受不了的成本,对中国经济的软着陆非常关键。
因此,目前的局势而言,维持稳健的政策不仅是稳定物价的需要,更是整个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