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30日 03:24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付碧莲
“银行业承担了大部分的融资责任,而随着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大,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则是不可避免的后果之一。”
随着中国地方政府负债审计数据的出炉,关于中国银行业的潜在风险问题也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未来几年之内,中国银行业坏账率或持续升高几乎成了市场的共识。
“经历过2008年和2009年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的‘洗礼’,中国银行业资产风险的上升是必然结果。然而,风险究竟已经被推高至何种程度,目前无法预估。”一位外资咨询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不过,我们可以发现的一点是,中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中国银行业坏账风险问题。事实上,当人们意识到某件事情存在风险时,往往也意味着这一风险已在掌握之内。”
不良率必然上升
6月28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亚太区银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大型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中国地方融资平台若没有政府的介入,内地银行将增加不良贷款率6个百分点,新增2.5万亿元人民币的坏账。
当前外资机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坏账问题也有着极为相似的看法。同日,穆迪表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上升到5%,而中国地方政府建设项目及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则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高盛也指出,预计2013年中国内地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达8%,不良贷款的最薄弱环节可能在开发中的西部地区出现。
“金融危机期间,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大幅扩张,其中银行业承担了大部分的融资责任,而随着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大,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则是不可避免的后果之一。”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风险基本可控
虽然不少外资机构对中国银行业的坏账问题频频提出警示,但他们也同样认为,中国银行业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高达约4%-5%的不良贷款比例符合我们对中国银行业的评级和稳定展望。如果比例超过了这个水准,那可能会导致我们调降中国银行业的财务实力评级。”不过,穆迪认为,坏账率的上升不太可能导致中国发生系统性问题。
上述分析人士也表示:“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而言,政府完全能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还债问题,因此对银行业的冲击同样可以得到控制。”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亦指出,短期内基本上可行的就是地方政府用更透明的方式举债,对从银行借的债务应延期,以避免给银行造成大的系统风险。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