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名爵回归英国市场 “走出去”升级“走进去”中国车企海外战略谋变

2011年06月30日 13:41 来源:新闻晚报

  □记者 王毅鹏制图 邬思蓓

  阔别6年之后,由上海汽车打造的自主品牌MG6日前正式在英国上市。源于英国,生在中国,现在回归英国,“上海版”MG6正上演一出“回乡记”,与此同时,国内多家车企也正积极海外拓荒。不过,国内车企出海搏击国际市场目前并无成功先例,倒是出现了 “华泰闪婚闪离”等闹剧。业内人士表示,车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应转变为“走进去”更加贴近当地的文化和市场。

  “上汽模式”开拓海外市场

  6年前,上海汽车斥巨资收购英国罗孚的核心技术,在合并南京汽车后,其又拥有源自罗孚的MG系列轿车。源自英国的MG品牌已有87年历史,在欧洲有不错的知名度。随着MG6在英国上市,“上海版”名爵正式“回乡”。

  上汽相关人士表示,MG6汽车项目创造了“英国设计、中国生产、英国组装”的崭新模式,有效利用了中国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英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了优势互补。

  据上海汽车方面介绍,上海汽车将欧洲研发中心和新车MG6作为“走出去”的阶段性成果,成为“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精神方针的实践者。

  而随着MG6的上市,多年来备受争议的上汽走出去战略获得最佳正面回应,而国际化运营的“上汽模式”也浮出水面。那就是不满足于形式化的“走出去”,而实施扎根国际市场本土化的“走进去”。

  据悉,2007年开始,上海汽车力排众议组建欧洲研发中心,同步国际研发理念,之后旗下荣威和MG品牌的产品均由欧洲团队主创。事实证明,这种“英国设计、中国生产、英国组装”的国际生产模式和中国自主创新体系是成功的,上海汽车不仅通过这种模式迅速与国际研发水平接轨,也突破了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瓶颈问题,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同时,这种将研发中心设在海外的产业模式也不失为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法,上海汽车的成功经验再次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事实上,上市月余的MG6也的确获得向来苛刻的英国媒体的溢美之词,英国当地媒体发出感慨:“MG6的全新设计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它的设计和工程都是在伯明翰的长桥完成,MG6的创意完全来自英国设计师。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值得期待呢?”而国际专业汽车租赁集团安飞士欧洲在MG6上市前便一举订购了500台新车。

  在上海汽车股东大会上,胡茂元对投资者表示,“上汽要成为世界知名汽车公司,这是上海市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上汽的国际化定位。”

  事实上,上汽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寻求成长为一个跨国企业。如果从全球汽车发展现状看,一般汽车集团销量超过300万辆时,就已成长为成型的跨国公司。胡茂元直言,“上汽集团的汽车出口太少。世界上没有一家像我们这样销量超过300万辆的公司,出口量却如此之少。”“2015年我们的产销目标是600万辆。其中,80万辆在海外生产,520万辆在国内生产。”胡茂元表示。

  民营车企加快海外拓荒

  与上汽国字号大军不同,不少民营企业也正加快海外拓荒。日前,中国国家发改委正式审批核准奇瑞汽车在巴西投资建厂,奇瑞巴西工业园,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美元,一期产能是5万辆,二期产能15万辆。

  与此同时,奇瑞汽车正面向澳大利亚推出轿车J1,而作为更早进入澳洲市场的长城汽车其销量也可圈可点。另一家中国车商吉利汽车也到了澳大利亚的西澳进行销售。

  跟过去单纯靠贸易出口汽车不同,长城、奇瑞等中国本土车商在已经在海外设立组装工厂,合资、独资公司,以更好地融入当地,试图重演日本车企在海外攻城略地的经典故事。目前,长城的海外KD(组装)工厂有12家,奇瑞的海外CKD(散件组装)工厂有16家。这些工厂多数在亚非拉中东,还包括俄罗斯和巴西。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表示,当年外资汽车进入中国,如入无人之境,中国汽车走向海外市场,面对的是夹缝一样的竞争空间。中国车现在走进任何一方国际市场,就像进入一个严阵以待的战场,需要中国汽车企业找到自己的位置。

  海外并购并非一帆风顺

  事实上,国内车企的“出海行程”并非一帆风顺。日前萨博汽车和华泰汽车的 “闪婚闪离”无疑已经成为中国车企海外并购中最大一个反面案例。华泰之前更有“腾中买马”的闹剧。也正因为其戏剧性的表现,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车企海外收购本身。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大量的资金投入一度引来业内人士的质疑,所谓海外并购的背后无疑是中国汽车企业希望迅速掌握完备技术和先进管理体系的发展诉求。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跨国并购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企业自身的技术短板和市场瓶颈问题,更是将来确立其全球地位最为快捷的方式。然而中国企业在整体收购海外企业之后,整合有力从而达到最初目的的案例却乏善可陈。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在运营能力上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车企在海外并购中存在贪大求快的问题。

  针对国内车企隔三岔五就传并购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消息,资深汽车评论员张志勇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国际环境,要想成为一家跨国公司,必须要实施海外战略,或者并购,或者对外贸易,闭关自守是要不得的。

  “但是国内车企似乎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他说,“对于收购者来说,进行收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收购而收购,而是要以尽量合理的价格拿过来,并最终盘活。 ”而一系列的跨国并购案件告诉我们,“盘活这些资产是最困难的,也是关系到收购真正成功与否的关键。 ”

  模式之变: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去年销量达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不过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增大及货币政策收缩等,中国市场销量增速今年开始放缓,海外市场将是不少车厂未来的突破口。

  业内人士表示,以前“走出去”是走出国门,“走进去”是走进海外市场,融入市场,通过产品本地化,人员本地化,合作方式本地化,以更强化自己能抓住的机会,与当地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对于走出去,商务部曾表示中国政府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我们希望并且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去发展。因为在一个全球化的今天,不走出去的公司是不能成为跨国经营的一个真正强大的公司。 ”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车企未来命运所系。虽然中国市场占据了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但竞争之激烈也显而易见。中国本土车商在喊了多年进军海外的口号之后,不得不真正开始将眼光放之全球,那里有另外四分之三的世界在等待着中国汽车的到来。

  “企业除了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上去’。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陈全生说,所谓“走上去”,就是指产品受当地人欢迎,进入他们的主流市场。而“走进去”,就是要在人家那儿买地办厂,在那儿把产品卖出,要围绕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改进自己的产品。因此想要成功地“走出去”,关键还是要靠产品质量和信誉。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