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1日 00:1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高德起
前几天,江宁一楼盘开盘,本来房源挺富余,开发商偏要请来公证人员玩抽签。玩就玩吧,一不留神还玩砸了,被火眼金睛的革命群众抓了作弊的现形。结果可想而知,威信尽失的公证员活生生地被购房人骂跑了,搞得开发商颜面扫地。最后,购房人自己组团DIY报号抽签,一次离奇的开盘闹剧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走向“圆满”。
本来,抽签摇号抓阄神马的,参与者讲运气,组织者讲公平,这是天经地义。但若玩猫儿腻被人发现,八辈祖宗被问候,对脸皮厚的人或许触及不了灵魂最深处,但像江宁那家开发商一样场子都被砸了,无论如何都是件丢人现眼的糗事。所谓“玩火者必自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也有例外。比如北京购车摇号被曝光有作弊嫌疑,就不但没人敢砸场子,也没见谁出一点闪失。而且,事态发展也似乎尽在人家掌握中。
早在6月16日,《光明日报》以《公开摇号背后的秘密》为题,曝光北京购车指标摇号,这么一个本应相当庄严的政府行为,疑似存在深不可测的“黑洞”。一些汽车经销商声称,急于得到购车指标的人,只要肯掏出四五六万块钱,他们就能通过关系保证“投资人”摇到指标。记者调查得出结论:“这种利用管理漏洞超常规拿到车牌的做法,或许已在北京车市内部存在。”
显而易见的是,购车摇号如果真有“暗箱操作”,“买号钱”断断不会上缴财政补贴公款消费,更不可能像陈光标那样把钱发到老百姓手里救济民生,唯一的去向就是流入有权操控摇号程序和结果的私人囊中。窃以为,北京市有关部门应该同意在下的这一推测,因为我相信他们的智商。
曝光的问题是不是存在,由于未见有人调查,因此,这事不能说太细。只是这么多年以来,社会现实早就用鲜活的事例谆谆教诲过我们:“权力滋生腐败。”就拿摇号这点事来说,有些地方惊天地泣鬼神的创造力远超我们可怜的想象力,武汉市经济适用房能摇出概率仅为千万亿分之一的“6连号”,就是真的再有什么奇迹发生也不意外。
但我仍然幻想,有关部门能勇敢地站出来,用令人信服的事实自证清白和无辜,让人们至少不会对公平和公正完全失去信心。可惜幻想始终是幻想,而现实通常是幻想的终结者。尽管《光明日报》关于摇号涉嫌暗箱操作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尽管报道发出至今已过半个月,北京有关部门却好像成了无关部门,对此事不做任何正面回应,其定力胜过内功高深的武林宗师,超出打坐入静的禅房老僧,让人崇拜得一塌糊涂。
是不敢回应,还是不屑应答,抑或是不好回答?外人不知道细情,也不好乱加揣测。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有关部门面对公众的追问不予理睬的态度,却实在是没有把舆论监督放在眼里。能够拿捏出这样傲慢的做派,恐怕也只有我们的政府部门才做得到,一般人还真没有这个底气。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对有关部门的“沉着老练”和“远见卓识”表示由衷的钦佩。虽然说刚被曝光时,无论是媒体还是坊间,骂声不绝于耳,但咬紧牙关不声不吭硬挺过风头之后,人们也就渐渐将其淡忘,有关部门毫发无损地从负面新闻中成功脱身。至于是不是真的暗箱操作了,天知道,你懂的。必须得说,这一招,高,实在是高!改编一句广告语,那就是——做掉“负面”,挺好!
忽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件事,居然犹在昨日。当时,有网民质疑“77元廉租房”的申请资格问题,北京有关部门也是不调查不澄清,其结果是网民们议论的热情渐渐消散,事态当然早已平息。而今,在摇号涉嫌暗箱操作的事态处理上,有关方面的态度和做法出奇地一致,而效果也是相当可喜,网民们已经集体情绪稳定了。
难道,处理“负面”,真有传说中的统一预案?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