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1日 12:02 来源:财新网
个别指标微调既不会影响乳产品的安全性,也不会降低营养价值。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不能片面追求“好看”,不过他承认应在标准公布实施前征求公众意见
【财新网】(记者刘志洁)乳业新国标颁布实施一年后,近日被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指为“全球最差”的乳业标准。
在新国标中,原奶细菌总数允许最大值从旧版的每毫升50万个调整为200万个,是欧盟、美国10万个的标准的20倍。同时,蛋白质含量也从原来的2.95g/100g降低到2.80g/100g。
指标变化不仅受到公众普遍质疑,更有行业内专家指责标准“倒退25年”。不过,内蒙古奶业协会理事、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系教授薛孝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乳品新国标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乳制品的安全和营养标准有所降低。
他指出,在确保消费安全的前提下,个别指标进行微调,正是考虑到当前国内乳品行业管理松散,个别企业为追求指标“好看”,违规投放添加剂的现实。
乳品新国标不仅并非让国人“饮鸩止渴”,反而能够杜绝企业“拔苗助长”、以次充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国标下生产的乳制品,反而比以往更安全。
薛孝先指出,公众对于新国标的指责主要集中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细菌总数所对应的是“原奶”,并不是消费者购买的乳制品成品。如果单从数据比较,新国标的确比欧盟和美国标准“宽松”,但这是由于各国对于乳制品的消费习惯存在差异。
国内乳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绝大多数原奶经过超高温灭菌,不存在原奶直接入口的问题,最终制成的奶制品也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这点与其他国家并无不同。
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原奶普遍采取巴氏消毒法灭菌,也就是63摄氏度30分钟消毒。这样的处理方式虽能最大限度保留牛奶的口感和营养,但对原奶的质量要求更为严格。
而且由于巴氏奶对储藏、运输设备要求较高,价格自然偏高;加之巴氏奶保质期短,容易过期,因此并不为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接受。国内目前也仅有不足两成的企业在生产巴氏奶。
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没有硬性将标准“一步升天”,不但确保了乳制品价格不会大幅攀升,同时保护了乳品行业发展平稳,这是“看国情”。
“毕竟消费者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行业标准,而是实实在在的食品安全和可以承受的价格。”薛孝先表示。
在谈到蛋白质含量偏低是否意味着营养价值下降时,薛孝先认为“无须担心”,
首先,牛奶中的蛋白含量非常低,只占2.9%左右,比乳糖和脂肪中的含量都要少(分别为4.6%和3.1%);喝牛奶不是为了补充蛋白质,而是为了补充B族维生素和钙等物质。
其次,现代人可以很容易的从蛋类﹑鱼贝﹑肉类及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干﹑素鸡等)中摄取充足、良好的蛋白质。
薛孝先指出,国内消费者多受广告误导,对于蛋白质含量相当敏感。不少高端牛奶打着优化蛋白的旗号,事实上,优化蛋白只对婴儿来说很需要,对成人来说意义不大。
但这样的消费偏好无形中鼓励了无良商家违规使用添加剂甚至有害成分,只为“冲指标”。消费者虽然能从数字上获得心理安慰,而实际上损害了身体健康。
因此,新国标的实施,非但不会让国人从此“喝不上好奶”甚至“营养不良”,反而会杜绝黑心厂商“冒险投毒”。“一杯无添加的牛奶,也许不如‘三聚奶’看起来诱人”,但“安全、营养远比指标好看更重要”。
他强调,乳业标准能否提高,政府和行业监管只占40%,奶牛品种占40%,其余20%是气候环境因素。国内近些年已经引进了国外奶牛品种,但由于环境、气候及饲养条件的差异,原奶质量进一步提高,还需时间。
此外,中国现代奶业成型不过10年时间,管理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行业的健康发展固然需要高标准的监管,但不切实际的“拔高”,不仅会令消费者承担不必要的支出,更会影响行业整体的发展。
薛孝先表示,公众之所以对乳品新国标众口一词地进行声讨,是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说明在标准制定程序方面存在缺失。如果有关部门能在标准公布实施之前,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进行解释说明,并召开听证会听取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相信就不会出现如今双方“论战”的混乱局面。■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