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1日 23:45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蓝姝 杨佼 深圳、广州报道
中国金融史上最大的整合交易案在6月28日获得了证监会的两张通行证:批准中国平安以资产注入作为支付方式的定向增发,以及对于这项交易的要约豁免,对致力于综合金融的中国平安来说,翘首等待的正是这关键的两张通行证。
在平安以其持有的78.25亿股股份及现金约26.9亿元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约16.38亿股交易完成后,平安以52.38%的持股比例成为深发展的控股股东,深发展则彻底改变了成立20多年来股权结构一直分散的历史格局,成为平安综合金融舞台的新主角。
平安整合模式微调
6月29日下午两点,担纲平深两行整合重任的深发展行长理查德、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陈伟双双出现在发布会的主席台上,除宣布这项金额高达290亿元的交易带来的前景之外,二人传达出平安在两行整合方案与策略调整上的一些“维稳”信号:平安银行成为深发展控股子公司,两行保持独立运营,整合分阶段走,不裁员。平安方面更是用“中国平安鼓励并相信其贯彻公平、多赢、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则,确保平稳过渡”的表述。
陈伟表示,此次交易完成以后,两行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仍将保持独立法人资格,在经营、管理、财务以及人员方面独立,两行现有业务暂时也不会发生变化。
业界广泛关注的完成整合之后的新银行的名称,两行合并的具体路径及时间表等,均再次留下了悬念。
监管审批的时间延后,两行实际推进的整合准备工作进展超出预期,平安方面原来的计划是在一年内完成包括吸收合并在内的两行整合工作,但现在这个时间表显然要延长很多。深发展要按照平安的综合金融利益需要来梳理出新的业务脉络。
而从并购重组操作层面而言,两家资产规模合计超过1万亿元的银行的整合本身更是涉及多个方位的复杂手术,一位曾经历过某银行重大重组的资深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施行重组过程中最忌讳的是过于激烈的手术影响银行的业务发展和赢利能力,一般来说重组过程中原来的业务均处于维持阶段,这位人士认为过渡期的平稳很重要。
对平安来说,保持两家银行的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相当重要。2010年9月,平安与深发展签署盈利预测协议,协议约定在2011年-2013年未来三年内,平安银行的预测盈利分别为23亿、28.58亿元、35.97亿元,若达不到预测盈利,平安将以现金向深发展支付差额部分的90.75%作为补偿金额。
事实上,从理查德与陈伟们代表平安进入深发展时起,两行整合的业务脉络与方向基本清晰,公司业务以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下继续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为主,而零售业务则要以平安银行方面已经在实施的综合金融体系下的交叉销售等模式为主,这对深发展而言意味着主要的业务构架梳理和人员变动发生在零售业务涉及层面。
“整合的难度还是超过了平安方面的预期。”深发展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而在平安银行方面,又面临原来1500多名中小股东维权的阻力。多重因素交织使得平安适时进行整合战略调整。
新主角非常使命
平安方面为深发展描述出光明前景:获得难得的外延式增长机会,利用平安的销售网络、客户资源、后台运营系统打造特色银行的竞争力。
两行整合后,按照2011年第一季度两行财务报告,新银行的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营业网点增至369家,信用卡超过1000万张;一举提升了深发展在已经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梯队中的地位。根据备考财务报告,2011年两行合并后净利润预计达95亿元以上。参考2010年中国平安的173亿元净利润,银行的利润贡献率将达到50%。这意味着银行将成为未来几年平安集团利润增长贡献的新引擎。
中国平安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两家银行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网点数量将达到上市股份制银行第四位。中国平安拥有约6000万个人客户和超过200万公司客户,而平安银行覆盖平安集团约16%的客户群,通过两行整合后,预计可覆盖到80%的客户群。
中国平安控股之后,困扰深发展多年的资金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事实上,包括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和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曾多次表示银行业务将是平安近年来发展重心。
目前,平安已经缔造了庞大的集产业与金融于一体的综合金融帝国,根据最新资料,平安旗下直接和间接控股子公司已经多达44家(境内37家,境外7家),在筹备中的平安大华基金拿到牌照之后,平安金融牌照已经囊括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基金VC、资产管理等诸多领域,平安已经按照马明哲的战略规划跻身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综合金融集团。
深发展在终结了成为新桥等短期投资者套利中国金融业的命运之后,股权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相对分散改变为被平安绝对控股,在目前16家上市银行,有类似的被大股东绝对控股股权结构的仅有中信银行一家。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