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3日 06:04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楚天金报讯 金报讯 记者严华报道:1日,本报报道了武汉将对主城区75条道路、1059个公交站名进行整理修订的消息后,不少读者来电进行了详细咨询,对公布的新公交站名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多数市民对此次站名修订持赞同意见,但也有少数读者对一些非常熟悉的站名完全消失不太适应,颇有微词。
对此,武汉市公交管理办有关人士解释称,此次重新更名采取的多是坐标法命名原则,即采取“公交站点所在道路名+车站所在地地名(标志性建筑或附近交叉路口)”的命名方式,如“龙王庙”改名为“沿江大道龙王庙”、“京汉大道江汉路”改名为“京汉大道江汉路口”等,非常直观且具有唯一性,照顾了多数人的需要。
为了尊重市民约定俗成的习惯,对市民口碑相传的地名,如六渡桥、集稼嘴、鄂城墩等站名,一般都尽可能不作变动,仅在前面冠以道路名。
但新的命名方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极少数原来被广大市民所熟悉的站名消失,如原建设大道三眼桥站,规范后改名为“建设大道武汉图书馆站”,“永清街(后站)”改名为“解放大道长江委”,“永清街(前站)”改名为“解放大道解放公园南门”,“宝丰路(电车站)”改名为“解放大道蓝天宾馆”,“中山大道武胜路(西)”改名为“中山大道新华书店”,“江汉路”改名为“中山大道佳丽广场”,“江汉路(后站)”改名为“中山大道水塔”、“江汉路(前站)”改名为“中山大道大洋百货”等等。
该人士称,虽然此种命名方式有可能会让少数人一时不太适应,但也是征集了多数市民的建议之后做出的慎重决策,相信过段时间就会被广大市民所接受。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