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青岛胶州湾大桥与隧道通车 立体交通助腾飞(图)

2011年07月04日 09: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6月30日,青岛胶州湾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36.4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长跨海大桥。胶州湾隧道同时建成通车,全长9.47公里。

  

青岛胶州湾大桥与隧道通车立体交通助腾飞(图)

  “青岛胶州湾大桥是一座科技之桥、创新之桥、智慧之桥。”山东高速青岛海湾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淑喜说,“从2006年12月26日海湾大桥主线工程在海上桩基钻孔施工,打下第一根直径60厘米钢管桩开始,到大桥全线贯通,建设过程处处都闪耀着自主创新之光。”

  青岛胶州湾大桥受环保、通航、航空、气候、水文、地形和地质结构条件的制约,建设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大桥所处海域海盐含量高,对结构耐久性有较高要求,环保要求很高。大桥从规划研究到完工历时十几年,数百名专家学者和数万名建设者付出了智慧和汗水。

  “大桥开工以来,已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11项,中国企业新纪录21项,市级奖励1项,10项科研项目通过省、部立项。”董淑喜列举了大桥多项“第一”:大桥建设过程中自主研发的水下无封底套箱技术为世界首创;大沽河航道桥为世界首座海上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全桥海上钻孔灌注桩数量为5127根,居世界第一;红岛互通立交为我国首座海上互通立交;红岛互通立交施工采用小半径350米大跨径60米滑移模架施工是国内外首次采用;是我国首座采用低桩承台的跨海大桥。

  而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在建筑材料、施工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攻关。胶州湾隧道工程总设计师周书明介绍,胶州湾隧道工程所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注浆堵水、多重防腐锚杆等技术都属于领先水平。

  “桥隧贯通使长期以来困扰青岛西海岸的跨海交通问题得到解决,城市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城市活力进一步激发。”青岛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主任马卫刚说,为迎接桥隧通车,青岛开发区打造了“五大板块”相关的总体规划,提升开发区的吸引力,从而促进胶州湾两岸的协调发展。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郭先登认为,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建成通车,从多个维度勾勒出青岛大都市的发展格局。

  从青岛看,桥隧将青岛、黄岛、红岛贯穿在一起,使青岛市主城区与各区市之间,特别是与胶南、黄岛、胶州、董家口港区之间的通行距离缩短,大大缓解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有利于推动城乡交流和城乡统筹发展。它标志着青岛“三纵四横”的立体交通格局基本成型,这些干道构成了青岛的大交通网,将推动青岛城市功能的完善,更好地发挥青岛的辐射带动作用,展示出青岛全面建立海湾型城市经济与布局新结构,助推青岛经济社会腾飞。同时,将有效解决青岛港陆路集疏运能力问题,有利于增加前湾港、黄岛油港和薛家岛港的业务量,使青岛老港、油港、前湾港连为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青岛作为东北亚航运中心的作用。

  从山东看,“一桥、一隧、一路(环胶州湾高速)”的新交通格局,串起了山东半岛滨海大道的“黄金链”,使青岛与山东重点城市形成“四小时经济圈”,与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可以更好地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省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半岛城市群合作交流,推动山东经济一体化发展。

  从全国看,大桥和隧道将G20、G22、G15等交通大动脉贯通,将推动青岛及山东与东三省、京津冀及环渤海、长三角、中原经济区等地区的合作融合,助推青岛与其他重点城市联系更紧密。桥隧通车为青岛和山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新空间,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城市物质基础支持。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