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概念股遭遇卖空打压短期难以摆脱困境

2011年07月05日 01: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牛海荣 纪振宇 纽约报道

  近两周来,已经沸沸扬扬了几个月的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显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各种质疑声中,中国概念股集体走势低迷,股价暴跌,这与去年底中国公司扎堆上市,股价疯涨的繁荣景象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的“黄金窗口期”恐怕已经暂时关闭,中国企业必须从目前的危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在美国资本市场立足。

  中国概念股处境艰难

  近两周来,与中国概念股相关的负面消息接二连三传出,给整个中国概念股板块造成了巨大的抛售压力。

  6月17日,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发表声明称,山东昱合公司因“需要提供更多信息”被停止交易,停牌时股价为1.21美元,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大跌38.27%。至此,今年三月份以来,在美国股票市场上被停牌以及摘牌的中国公司已经达到大约20家。

  6月16日,因“私有化”计划遭到研究机构质疑。哈尔滨泰富电气公司的股价在一天内暴跌了51%以上。

  6月15日,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宣布,因财报无法及时提交,中国双金生物公司被停牌。

  6月9日,淘米网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股价便破发,而同一天在纽交所交易的美国闪存技术公司Fusion-io股价却大涨了近30%。

  不仅如此,上市后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概念股近期也是损失惨重。上市首日股价涨幅在近几年中国公司中居于首位的优酷公司交易半年后,目前股价不到30美元,不及最高点的一半。

  与优酷同一天在纽交所上市,将最新一轮中国概念股热潮推向顶峰的当当网的表现更是惨不忍睹,目前股价不及11美元,与16美元的发行价相比下跌35%,而该公司的股价最高时曾经达到了36美元以上。

  另外,上市才一个多月的人人网的股价已经跌到了七美元左右,仅为发行价的一半,且没有任何止跌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诸如百度以及新浪等中国概念股中的龙头也无法独善其身。百度的股价一个半月下跌了近1/4,而新浪公司的股价更是在4月中旬冲到近150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后调头直下,一度80美元大关岌岌可危,近几个交易日刚刚见到一丝起色。

  鉴于许多中国公司股价大起大落,投资风险骤增,美国券商盈透经纪公司日前禁止其客户用保证金的方式购买130多家中国公司股票,以控制自身风险。虽然此举仅为一家券商采取的个体行为,但其中中国概念股所遭遇的信任危机可见一斑。

  谁是做空中国股的主力军

  在本轮中国公司的暴跌中,做空机构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彼此呼应,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产业链”。

  香橼研究公司(Citron Research)和浑水公司(Muddy water)是其中两家影响较大的研究机构。他们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事先建立相关公司的看空仓位,然后发布质疑的研究报告,一旦相关公司因此被抛售导致股价大跌,它们就可从中赢利。

  在这些研究报告中,作者一般都会先声明自己只是揭露真相,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独立判断,并直接披露自己已经做空该股。其言论表面上是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但是实际上对投资者的心理暗示作用非常明显。

  在这些研究报告得以发表,并通过网络和媒体迅速传播的同时,对冲基金开始借此做空,砸低股价。而近日在浑水公司“猎杀”在加拿大上市的嘉汉林业期间,还有当地的证券公司透露,浑水公司早在报告发表的五周前就已经将其计划私下告知了多家对冲基金,而这些基金普遍针对嘉汉林业实施了大规模的做空布局。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嘉汉林业公司的股票在质疑报告发表的三天内就暴跌了近80%。

  随着公司的股价在做空者的蓄意打压下节节下跌,在短时间内,研究报告中质疑的问题本身变得不那么重要,“先抛了再说”的人越来越多。

  曾经参与了多家中国公司上市的华尔街中型投行纽约国际集团总裁本杰明·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华尔街的大多基金经理们并不了解中国的企业,他们中的很多人实际上根本没有去过中国,更不要说亲自走访自己投资的企业。

  “华尔街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基金经理都是羊’,而羊的特点就是‘随大流’。当时一窝蜂追捧中国概念股是这样,现在跟着抛也是同样。”本杰明·卫说。“中国热,全买;中国冷,全抛。”

  除此以外,本杰明·卫介绍说,市场上以做多为主的一些大型养老及退休基金通常会对自己投资的股票有“硬标准”,比如说只投资10美元以上的股票,或者五美元以上的股票。因此,当一些中国概念股被卖空基金打到相应的标准线以下,这些投资机构也不得不斩仓撤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股的下跌。

  在此之后,无论最终被打击的公司是否真如报告所揭露的那样有问题,卖空者的目的已经达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尔街人士告诉记者:“有人称这些卖空者是打假斗士,这个名号简直可笑。这是赤裸裸的华尔街金钱游戏。”

  中国股缘何成为主要目标

  尽管针对中国概念股的所谓“打假”完全是由利益驱动,但值得反思的是,中国公司成为了做空者的主要目标,且“打假”的准确性极高,这也不得不说是中国概念股的集体“尴尬”。

  那么,曾经炙手可热的中国概念股缘何成卖空者打击的主要目标呢?

  不难发现,卖空者选择的中国公司大多是市值不大,交易量小的中小型企业。浑水调查公司创始人、调查总监卡森·布洛克表示,大公司造假的情况比小公司少,小公司造假容易被发现和证明,而大公司信息量很大很复杂,不容易被证明。

  实际上,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小公司的盘子小,做空的时候操作起来简单,是“软柿子”。而大公司的盘子太大,轻易不容易撼动。

  本杰明·卫表示,中国小企业对美国资本市场了解很少,同时,美国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因此,研究公司、媒体小报和卖空的中小型对冲基金的合力下,袭击中国公司的行动极容易得手。

  此外,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以及企业在中国进行的避税措施也有可能成为做空者攻击的目标。

  但是,本杰明·卫也不得不承认,一些中国企业上市后不了解美国监管规定,不按“规矩”办事,在信息披露方面不规范,甚至有意造假。这些事情被证实后不但使自己引火烧身,还极大地损害了中国概念股的集体声誉。

  一方面,按照一些业内人士的说法,有许多公司遭遇的问题可以用“水土不服”来形容。巨大的融资诱惑使得他们仓促地冲向美国市场,但是并没有对市场规则、相关法规、审计制度、披露要求有清楚的了解,因此存在着一些漏洞。而做空者则挖掘出并刻意放大了这些问题。

  而另一方面,的确也有一些公司的高管在上市融得大笔资金后,产生的急功近利的想法,不再把重点放在企业的基本面建设上,有的急于套现用于个人享受,有的随意使用募集的资金,还有的出于各方压力粉饰报表,刻意欺诈。

  无论是处于什么原因,现实的情况是:一次次地“打假”得手让相信“做空中国股能赚钱”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概念股已经不得不为一些问题公司的欺诈行径而集体埋单。

  走出危机仍需时间

  面对一时间变得“风声鹤唳”的美国资本市场,中国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予以应对。

  一些不甘估值过低的中国概念股选择通过私有化退市,并寻找在其他市场的上市机会,其中包括哈尔滨泰富电气、大连傅氏、康鹏化学、同济堂等。其中同济堂已于今年4月完成私有化。

  还有一些公司选择通过股票回购向市场传递信心。6月17日,当当网宣布,公司董事长俞渝和首席执行官李国庆将利用个人基金回购200万美元的公司美国存托股(ADS)。该股票回购计划将依照适用法律和其他因素而进行,并符合当当网的证券交易政策和适用的证券法规定。与此同时,俞渝表示对当当的业务和财务实力充满信心,公司正在按部就班地执行商业计划。

  与此同时,中国概念股的普跌也让一些中国公司意识到了与美国市场投资者加强沟通的重要性。奥瑞金种业、搜狐、优酷等中国概念股企业表示,并非所有中国概念股都有问题。实际上,美国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理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隔阂,成为此次做空机制大肆利用的一枚棋子。多位投资界以及企业界人士呼吁,要增加多种渠道,让海外投资人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中国概念股。因此,一些公司开始通过投资者见面会以及非交易性路演的形式,与全球的投资者进行当面沟通,增强与投资界的互动,向投资者做有关公司经营现状、财务细节以及远期发展目标等深度信息介绍。

  除此以外,一些受质疑公司还邀请独立调研机构,对公司财务、经营等方面做全面调查,希望用调查结果证明自己的清白,重建投资者信心。

  更有一些公司使用法律的武器,对做空者展开了反击。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广州德尔集团和西安索昂生物公司(中国清洁能源)已经对发表做空报告的Alfredlittle.com提出了指控。而多伦多证交所上市的嘉汉林业在遭到浑水公司指控而股价暴跌后,也已经正式提出反诉。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中国概念股近期在市场中遭到抛售,但仍有部分投资机构对多数中国概念股的长期价值坚定看好。高盛公司17日发布报告称,中国互联网股票重新出现买入机会,部分个股基本面良好,潜在宏观经济放缓风险较小,并具有防御价值。与此同时,高盛维持了对百度和分众传媒的买入评级,并将优酷网评级由中性上调至买入。

  但尽管如此,有迹象显示中国公司近期可能会面对更多的集体诉讼,而且美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也可能加大对中国公司的监管力度。

  前纳斯达克亚洲区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目前的财务造假危机确实给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造成了一定影响,平复这些影响需要时间,九个月后更适合中国企业赴美上市。

  相关链接

  海外上市中企应具备防猎杀主动性

  内审级别要提高 主动回应须及时

  记者 闫磊 实习生 李觅 北京报道

  近期外国机构大举做空海外上市中国概念股,使得这些企业的股票价格连续暴跌,为防止股票被“大举猎杀”,业内专家支招海外上市中国企业应加强内审机制,加强主动性抵抗恶意的负面攻击传闻。

  “有些我国在海外上市企业被爆料负面后,经调查,发现其实是清白的,对于他们的指控基本上是虚假的。不幸的是,由于澄清不及时,公司股价和名誉方面都有一些损失了。”商业咨询和内部审计专业机构甫瀚咨询公司董事张国昌说,“应对‘假猎杀’和‘错杀’,企业应有所防范措施,最有效的就是做好内部审计防控措施。”

  通常来说,内审比较侧重于财务数据方面。他指出,其实内审不光要关注财务数据,也要把较多精力放在整个企业的运营层面。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内审能力升级就应该在这方面做文章。“除财务报告外,企业的信息处理、销售和采购管理内容都要有所掌控。企业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效能有多高取决于个别董事对企业的理解和其主动性。一个负责任的董事和董事会如果能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财务报告以外的领域,就是上市规则最低要求以外的其他方面,这对企业来说才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

  “一些企业的财务可能只专注管好他的账,但是对其他部门的沟通或者其他部门在账目以外的管理上一些数据的掌握不太全面。这就有可能存在一个空间被挖掘出你的财务数据和你的实际运营是有差距的。所以企业要做好对数据管控的体系,这样管理层在遇到质疑需要提供说法的时候,可以很迅速地得到一些有事实依据的数据来解答问题。这样,企业才有和股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有效沟通的条件。”

  张国昌指出,这还涉及到“透明度”管控问题。站在投资者角度看,他第一个所关心的是这个企业能不能带给他信心,这就需要与企业方重返有效的沟通。“如果企业的管理层在一些数据、计划上都可以比较透明地跟投资者去交流,这就加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利于投资者对企业比较深入清晰了解,当一些未经证实的负面的报道出现,他也不会第一时间套现你的股票,而是会等待管理层的解释。现在有一些企业的负面消息一出来,24小时内他们的股价就掉了一大半,因此这个信心还是比较薄弱的。”

  对于中国海外上市公司近期普遍被质疑的现象,甫瀚咨询公司联席董事韩跃东表示:“其实我们在美国上市的民营企业大约有25%,而我国通过反向收购海外上市的公司普遍市值很少,融资规模不大,公司治理肯定也必然有管理不善的地方。他们要改善公司,要有内审职能,要改善监管结构,要通过董事会邀请有经验的独立董事,其实很多需要人员、要改善内部系统完善运营环境,做内部控制,这些必然会带来很多成本。这些小企业本身对这方面的意识很薄弱,虽然他们按照美国监管会的规定去做了,但其只是做表面上功夫,实际内部没有做到位。看上去不错的内控系统、公司治理的系统,实际运营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形同虚设。这必然导致在关键的披露方面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韩跃东建议,中国概念股公司面对负面消息,需要做一些及时的回应,包括开新闻发布会。很多企业为了体现公司长期战略的管理,也做了对股票回购的信号,如增加回购金额、请独立第三方对公司运营情况做一些独立公证,通过这些方式都可以赢回投资者信心。现在来说,有十几家公司被停牌甚至退市,再观察后续情况的话他们都有一些应对策略和方法去与投资者沟通,做更多公关,邀请投资者到自己公司实地考察,去澄清不实的报道。

  另外,从内审资源配备和相关法规健全程度来说,我国企业面临向发达地区学习的过程。

  据美国相关资料显示,企业内审要付出在内审方面的资源,包括人事、董事会成员筛选等方面的成本。这方面,很多企业都无法达到美国企业的标准。“毕竟在美国内审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国内的内审主要在国企,民企方面没有太多的法规要求,没有制订一个好的制度。内审的发展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这是一个追赶过程。”张国昌说。

  张国昌称,国际上关于内审法规有提高标准的趋势,值得国内企业注意。“香港去年12月份,期望增加第三方独立董事在整个董事会的比例,而且建议增加独立董事作为董事的责任,包括独立董事培训的要求。香港预计,在未来一两年之内建成一个高规格的内部管控法规。近年,新加坡在相关法规上也有一些改变,目前对企业管制的重要性要求越来越高是全球大趋势。尤其是,对企业管制岗位的角色越来越关注,这也是为什么内审对企业的监管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