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有望5年倍增 预期年均增长13%

2011年07月05日 03:3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首次写入五年规划,并预期年均增长13%。

  据人社部相关人士介绍,规划中的数字是按照保守估计,今后接近甚至超过15%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意味着最低工资标准有望在5年内实现倍增。

  5年翻番

  工资倍增计划一直广受关注,人社部发言人尹成基在回应“工资五年实现倍增”的说法时表示,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决定机制,是工资水平及增长状况的根本原则,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不过,尹成基表示,“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必要的宏观调控,比如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记者向人社部相关人员求证,该人士表示,人社部没有正式提出工资收入5年翻番或倍增的说法,属于外界解读,但就趋势来说,很多地方都提出倍增的目标和计划。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前四年,全国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5.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2.4%。

  按照分析人士的说法,“十一五”期间基本上是翻番的,“十二五”期间应该也是基本接近的。

  不过,最低工资标准是双刃剑,提高的同时要兼顾就业,最低工资定的过高,会对企业雇工产生影响。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低收入人群工资增长有一定作用,但一方面,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以后,部分经济效益较差的中小型企业面临人工成本的压力,可能会减少用工,原来用三个,现在只用两个,压缩人工成本。”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刘军胜告诉记者。

  最低工资标准定的过高,用工减少,就业岗位相应减少,政策本意是促进低收入者工资增长,但调整过度,对于整个社会福利来说是下降的。“13%应该是一个适度的水平。”刘军胜表示。

  另外,据他们测算,最低工资标准上浮,影响的人群在5%-10%区间比较合适,上浮过高,会影响就业。

  私营单位工资增长缓慢

  相较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服务业一线普通职工工资水平更低,由于中小企业职工工资的增速跟不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速,大部分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波动。

  据调查,丝绸、纺织等传统制造业,职工工资月收入一般在1500元左右;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商贸服务业,职工工资月收入一般在1240元左右;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由于岗位少,要就业的人数多,竞争激烈,普遍收入较低。

  根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中小企业职工工资状况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8199元,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5.6%,比2008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

  对于服务业一线工人来说,普遍没有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可能是唯一的约束。

  200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了12%,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均工资仅增长了6.6%。

  全国工商联因此建议,快速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5年最低工资标准翻倍的方法,可以快速提高中小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水平。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数是750元/月,相当于2010年城镇各类单位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31%,低于国际上一般最低工资标准占全社会平均工资40%-60%的水平。

  如果“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增长15%以上,到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也仅仅是社会平均工资的40%。即使2016-2020年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再增加15%以上,到2020年才可以实现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全社会平均工资50%的比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