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结构倡导十余年 执行主体仍未认清

2011年07月05日 09:09 来源:财新网

  学者提出,结构转型归根结底是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政府调结构的结果是同构化

  【财新网】(记者 于海荣)尽管中国官方文件及官员讲话中,10多年前就提出经济结构调整或“调结构”,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发展的要务之一,并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此再作强调,但是,其执行主体是谁,并不明确。

  “现在通行的‘调结构’的提法,其隐含的主语是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7月4日在国际经济学会(IEA)第16届全球大会“经济结构转型”专题研讨会上称,这与他在各地调研的情况也基本一致,但政府通过支配信贷和土地资源来调结构,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并不一致。他强调,结构转型归根结底是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认为,既然要发展市场经济,经济结构自然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调整,五年收入翻番的安排“很荒唐,这应该由市场决定。”

  “政府调结构的结果是同构化。”吴敬琏称,各地都在搞电动汽车、新能源、LED等,这样的结构不可能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而且结构趋同后,产品的市场在哪里也会成为新的问题。

  不过,政府在调结构中并非毫无用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在同一场合指出,政府与结构现状不无关系,以城市化为例,正是由于政府不符合人的意愿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设想,先搞工业化,再搞城镇化,由户籍制度决定能否享受公共服务,阻碍人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中应该由市场起作用的,政府过分积极,而政府应该做的,却存在偏差,造成结构性障碍,”卢迈提出,政府从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退出,在根本性的制度安排上承担责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