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位文史专家聚首世欧·澜山

2011年07月06日 05:42 来源:东南快报

  □本报记者 陈颖旭 刘晓霞

  实习生 徐莹 黄妍/文 李剑准/图

  连日来,本报推出的《寻找福州消失的山》系列报道,受到大量读者的关注,每天都有许多读者通过不同方式联系我们,推荐自己所知的山,并讲述山的故事。

  为了探讨福州城内“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究竟是哪几座山,7月2日下午,本报在世欧·澜山营销中心举办了一场“探名山·寻文脉”文化交流沙龙。福建文史馆馆长卢美松、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福州文史研究专家谢其铨出席了本次沙龙,三位专家在沙龙上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为现场读者解读了福州城内的山。

  听完专家说法,现场不少读者抢夺话筒,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活动最后,三位专家与读者们达成共识:寻山,寻找的不仅是山,更是山所承载的福州城市精神和历史文脉。

  三位文史专家

  论剑福州城内的山

  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有福之州 依山傍水宜人居

  “福州历史上被称为江城福地,也就是说福州历史发展是依山傍水而生的。”卢美松介绍说,古书记载的福州古城,无不描述着一幅青山秀水好风光的秀丽景色。

  我们的先人在城市建设中,自古就很重视规划和风水,如今在历史文化积淀下,让福州“低头看水,抬头见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

  对于众人疑惑的为何志书、史书记载的“三山藏、三山看不见”略有不同,卢馆长介绍说,宋朝时人口相对稀少、房屋稀疏,山体可以暴露在世人眼前,但是到了明代,人类活动增多,房屋建造密集了,便让一些小山丘淹没在房脊之中,这也就是不同书中,对藏山有不同记载的原因。

  卢馆长说,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山已消失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难觅踪影,山上的故事也已经在人们脑海中逐渐被淡忘。因此寻山,正是集聚群力,让大家一起找出即将消失的历史。

  福建民俗专家方炳桂:闹市隐山 跳出思维得真山

  福建民俗专家方炳桂讲述了福州城区内各大山脉的往事,让市民们从故事中重新认识了身边的名山,了解了群山蕴含的历史与文化。

  方炳桂回忆,当年他们寻得看不见的“灵山”时颇为兴奋。当时他们研究发现“龙山”竟是福州方言里的灵山,龙山巷的巷名也由此而来。于是去寻觅龙山巷中那看不见的名山,在穿越过几间旧木屋后,果然在其中发现了一座约5米高的“小山”, “山”头还搭建了一间民房。当他们正准备拍照进行留存时,被主人制止,无疑有些扫兴。

  现在随着旧城改造,藏身民房中的灵山已经真的很难寻了。当年的“小山丘”现在已经被弄成了平地,盖起了楼房。灵山难寻,但是在一旁的龙山巷中,依旧能找寻到当年留下的些许芳踪。

  方老说,当时民谚云“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多少有些押韵的成分,藏其实也就是看不见,因此在寻山的过程中,我们要跳出数量的限制,方能找寻到更多消失的山体。

  福州文史研究专家谢其铨:身旁藏山 名山就在身边寻

  “丁戊山是曾经的帝王山,现在知道它的人却寥寥无几。”谢老说,丁戊山是五代闽王时期,王审知被封王后,在山上建起的中山嵩岳崇福行宫,作为闽王望祀之所,曾经名噪一时。

  但是现在丁戊山被高楼大厦所淹没,只剩下一块刻着山名的石块,它让许多市民即使身在宝山中,却不清楚它的来历。

  因此,他编纂了《丁戊山小志》帮助人们找回许多年前的历史记忆,感受城内这座有着上千年文化历史和丰厚人文内容的小山。让那些发生在山上的历史故事,继续传承下去。

  “另外一座藏在我们身边的名山——罗山,我也曾多方查证过。”除了《丁戊山小志》,谢其铨还编纂了《于山志》、《福州十邑名胜》等诸多文史书籍。卢美松评价谢其铨的作品,“为名山立传,显幽探微,行远经久,诚不朽之盛世”。

  世欧·澜山所在地——康山也是福州消失的名山之一

  对于此次有市民提到的世欧·澜山所在地——康山,三位学者表示,康山是保卫古代福州东大门的屏障,是兵家必夺之地。康山庙又供奉汉闽越五大帅。于是,它就成为历代军营崇奉的战神之庙。

  康山周边区域旧称易俗里。自古就是著名旅游胜地。五代闽国时,这里寺庙林立。有三昧院、宝月院、东报国院、东林院、浦华严院、多宝院、东岳庙。康山东南侧,宋代时是“东禅寺”,康山是其景点之一,筑有“秉兰堂”。每年三月三,榕城的骚客文人多在此聚会。

  宋熙宁二年,福州郡守程师孟吟诗,描写当时如诗似画的风光:“出城林径起巷烟,白马遗踪俗尚传。第一僧居兰若处,几番身醉荔枝前。百年骚客来闲寺,三月游人作乐天。更爱堂前迎太守,路头先坠碧云鞭。”

  古代康山庙溪流环抱,绿树成阴,百鸟栖息,游客如云。如今虽荒草萋萋,但仍有老树护庙,环境清幽。东郊林立的寺庙多已毁灭,唯康山古庙硕果仅存,尤应珍惜保护。

  对此,世欧地产表示,康山作为福州城区内消失的名山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世欧地产将会在这片宝地上,在吸引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合理保留福州名山历史文化,造出有特色、有文化的房子,让名山的贵气得以传承至澜山之中。

  探寻名山 更是探寻文脉

  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说,福州城历史悠久,而且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福”命名的城市,少不了青山秀水好风光。

  “得山势者贵,得水势者富。”卢美松说,从古至今,福州人都喜欢依山筑宅,逐水而居,因此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山或“藏”或消失不见。

  “‘藏’与‘看不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能太拘泥于形式。”卢美松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借助这样的沙龙文化活动,希望所有参与者都能群策群力,大家一起找出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并记录下来,“这样福州的山,就永不消失。”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也称,山不是最终的目的,文化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他说,这次“探名山·寻文脉”的活动举办得很成功,既让读者重温了福州的名山文化,又对福州的名山文化进行了一次梳理,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对于世欧·澜山大力支持“探名山·寻文脉”活动,方炳桂表示很赞同。他说,这一方面说明世欧·澜山重视文化保护,另外也说明了城市的开发越来越注重文化的传承。

  8旬读者赶到现场

  抢话筒考问专家

  虽然酷暑难当,当日不少读者还是提早赶到沙龙地点。在三位大师的解说之后,有一个现场提问环节,参与活动的市民朋友纷纷举手,抢着要话筒争夺“发言权”。

  市民王依伯说,从东南快报第一期开始寻山活动,自己就在关注。看到周六活动的预告,更是大中午就赶过来,和众专家们一起探讨福州消失的山。

  在会场上,一位80多岁、头发斑白的依伯,格外引人注意。在专家讲解有关山的文化时,依伯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认真记录。当主持人说可以互动后,依伯一把抢下话筒,讲起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对康山的见解有误,当年朱熹并没有在康山生活过,真正在那里生活的是其女。依伯一边说着一边翻弄着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唯恐遗漏什么。

  读者刘依伯说,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多多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有福之州不一样的文化魅力。

  相关信息

  据悉,世欧·澜山不仅拥有128米的无敌栋距,还拥有福州市中心目前最大的中央花园,一期2#楼120m2灵动复式、150m2板式大宅目前正在预约中,预约热线96396。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东南快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