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6日 08:51 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是冬冬
2010年才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一些国外经济学家眼中,俨然已成为全球经济再次下滑的一个导火索。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席林(Gary Shilling)最近撰文称,很少有国家像中国一样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看似有着无穷的廉价劳动力供应和无限成长性的中国却掩饰了一些严重的经济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将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
不止是席林,“末日博士”、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Nouriel Roubini)之前在新加坡接受采访时发出警报,美国财政困境、中国经济减速、欧洲债务重组,以及日本经济停滞,可能在全球经济领域汇合成一股“完美风暴”。
鲁比尼同时认为,中国经济可能在2013年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因为中国政府通过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其依据是,中国现在除了依靠净出口外,还越来越多地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攀升至50%。“照此以往,必然会出现两个问题:其一,银行系统需要面对大量不良贷款,其二,产能严重过剩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鲁比尼这样判断。他认为,2012年全年,政策都需面临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抑制物价上涨的挑战,明年之后,中国更大的挑战是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储蓄率,同时增加消费。否则,在2013年将有硬着陆风险。
货币政策“粗糙”
加里·席林目前是经济咨询公司A. Gary Shilling & Co总裁,著有《去杠杆化时代》,一手创立了投行美林的经济部门,并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曾准确预测到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和金融危机发生。
此次,并非席林第一次唱空中国。
早在今年2月,席林,这位前美林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在出席彭博社中国投资策略大会就曾表示,中国经济在今年或者明年将会硬着陆。席林当时将矛头直指中国政府掌控经济的能力,并称货币政策“非常粗糙”。
6月27日至7月1日,席林在彭博社网站上连续5天发文,对此前有关中国为何会硬着陆的观点做出了详细解释。
“中国劳动力正在老龄化,且中国人储蓄多消费少,中国政府似乎想抑制消费,但又面临着通货紧缩的风险。”席林指出,其实中国抵御全球经济衰退的能力并没有外界所想的那么强。
2009年,中国国内消费只占GDP的35%,但出口却贡献了27%。
席林反问,在如此有限的国内消费前提下,为何这么多分析师预测中国经济仍将高速发展?席林指出,不少人错误地以为,即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依然能保持增长,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依靠出口来获得增长,维持GDP的增幅。“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和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同样受到了冲击。”
“对中国能保持快速增长能力的过度自信,让我想起了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席林说道。
席林将出口比喻为中国的“增长机器”。席林称,正是有了巨大的出口,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拉动了需求的增长和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
不过,席林指出,虽然中国增长如此之快,但在超越美国之前需要跨过巨大的GDP沟壑。2009年,中国GDP为4.9万亿美元,只有美国的34%,中国人均GDP更是只有美国的8%。
席林认为,在目前状态下,中国GDP需要保持4年GDP两位数的增长,或在30年内增长6倍,才能赶上美国,人均GDP更是需要30年内年增长超过10%。
“但如果全球经济放缓,中国这种增长率是不太可能的。”
席林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依然是一个不发达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相比西方显得“粗糙”。尽管这些工具可以激发快速增长,但同时也掩盖了一些中国经济深层的制度弱点。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梁小民向早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结构需要转型,减少对国外的依赖,但以目前的状况看,转型很难,硬着陆并非不可能,“不少中国企业都是依靠出口,靠国外生存,一旦转向国内,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
增长的不稳定性
席林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稳定,不能掩盖中国经济的根本弱点。
“中国这种依赖于通过出口和操控汇率来获得增长的方式,一旦遇到美国开始减少消费时就无用武之地,而那时中国的出口也将开始遭难。”
席林指出,过去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每年高达10%左右。中国能够做到这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向制造业投入了大量资源和廉价融资,在此过程中生产出了超出中国家庭和企业消费能力的产品,剩余产品出口到海外,其中很大一部分由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吸收。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在西方国家主要依靠举债进行消费的经济模式破灭后,将会给中国带来很大影响。
而且,出口并非中国经济惟一不稳定的因素。
席林预测,中国劳动人口预计到2014年达到顶峰,到2025年,中国退休人口与劳动人口之比将从2010年的39%增长至46%。席林认为,由于中国目前尚未健全的医疗和养老体系,不少人会选择存钱为退休后的开销做准备,导致了目前中国的高储蓄、低消费。
梁小民也指出,要拉动国内消费,必须先要提高居民收入,重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但低收入者收入增加很难。
基于种种问题,中国将会出现通胀。房价开始攀升,虽然政府开始出台政策阻止楼市投机行为,表现上看是房屋销售已经放缓,但这不能完全减少中国房地产的泡沫。
席林认为,中国希望在经济不衰退的前提下,能够冷却现有的经济投资热。“但这么做非常有难度,通胀担忧正在加剧,政府做出反应的能力又相当有限,同时,中国的经济模式是,官员猜测政策对市场的作用,这种行为难以抵抗得住。”
此外,中国政府对于掌控市场担忧的手段也非常有限。席林称,央行依赖于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和限制银行贷款政策。但中国又是一个非常的国家,一部分经济由国家掌控,一部分由市场决定,导致任何决定都难以实施。
“中国官员在做决策时,会估计市场反应带来的后果,并试图减轻未想到的后果。”
席林举例称,在强势人民币汇率下,会有多少热钱流入中国,然后决定如何中和这些热钱带来的影响。
席林更是以美联储为例,称二战以来,美联储共尝试过12次,在不导致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降低经济过热,但只有一次成功,“我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市场,很难顺利的进行软着陆。”
席林指出,尽管中国存在上述不利因素,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依然达到9.7%,但通胀创下34个月来的新高——今年5月份CPI同比上升5.5%,中国依旧在紧缩其经济政策,而央行6月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1.5%,席林猜测,中国或将持续维持其紧缩政策,直至看到结果——硬着陆。
“金融危机后,我们恢复很快,但这是靠政府政策的刺激,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严重的后果,通胀问题已经出现。”梁小民说道。
硬着陆后的中国
那在硬着陆后会发生什么?
席林猜测,虽然硬着陆将导致热钱流失,人民币走弱,但中国依然不会让人民币汇率保持自由浮动。因为,一旦人民币开始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中国的贸易顺差地位也将消失。
虽然席林将汇率和出口挂钩,但他指出,汇率因素对进出口价格影响有限,“决定一国出口情况是由其交易伙伴的经济状况决定,如果出口对象国经济活跃,他们会多买任何东西,包括进口。”
此外,席林也认为,中国不可能出售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
恰恰相反,在硬着陆后,中国最有可能的反应是仍依靠出口,而该举动将进一步恶化经济硬着陆。
席林解释称,如果未来几年内,中国消费能力并未随之增长,将会出现产能过剩,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剩余产能用于出口。“而这也将导致全球供应过剩,并对商品价格造成压力。”
席林指出,中国的硬着陆或将戳破全球商品泡沫。“我一直相信,在中国经济硬着陆前,铜和其他工业商品的价格将率先崩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