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代言河南的100位标杆企业家(33)—叶传林

2011年07月07日 00:40 来源:经济视点报

  人物档案 <<<

  叶传林,1972年出生,郑州天宇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布道者叶传林

  □经济视点报首席记者 陈媛媛

  上榜理由 <<<

  他经营的天宇饲料仅用5年时间,成为行业一哥,旗下的平衡蛋白产品占领了全国生猪养殖10%的市场份额。

  他重视产品质量:他注意猪的生理习性、尊重猪的精神享受、让猪做适当的运动,这样的猪肉有嚼头,味道香;他为猪盖好房子、给猪装空调、让猪呼吸好空气,这样的猪肉是绿色的。

  他以德治企。他认为,道德上出问题,再小的事都是大事。他要让他的员工更轻松、更有激情、精神负担更少、心情更好,他要让制度少一些、执行效率高一些,这样企业发展就稳一些。

   他就像一个布道者,通过企业传达着自己的思想。

  “让全中国的猪都好养”

  公开信息显示,信念集团下辖郑州天宇饲料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信念食品销售有限公司、郑州信念图书有限公司以及美国五星国际等多家子公司。

  作为掌门,叶传林的经历并不平凡。贫寒的家境使他小的时候有过自卑的心理,两次高考落榜,他做出了没有退路的抉择,1991年12月怀揣着一定要到部队干出一番事业的梦想入伍,三年后考上了军校。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力。

  军校毕业后,一向好钻研不服输的叶传林主动请缨当了“猪倌”。刚巧有省城来的专家能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叶传林便一门心思琢磨起猪来。在臭气熏天的猪圈里一呆就是一天,有时干脆就睡在猪舍里,为的是观察猪的习性和投饲后的反应。为了增强感性,他不止一次地亲口尝过调配的猪饲料。

  叶传林对猪非特性免疫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并且进一步总结出了提高猪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十几种方法,筛选出了100多种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的物质。

  他发明的信念平衡蛋白饲料,不仅解决了养猪业多年的困惑,使猪不易得各种疫病,让养猪变得更加轻松,而且从源头减少了各种药品、疫苗用量,降低了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抱着将该项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于千家万户,叶传林转业后没有接受政府的安置,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到事业单位当公务员,而是直接成立了郑州天宇饲料科技公司,投身饲料业。

  2011年春节期间,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信念集团倾心打造的“有嚼头猪肉”正式上市。至此,信念集团实现了饲料生产、生猪饲养、屠宰加工、上市销售一体化的对接。

  “我开办这个公司的主要动力并非因为钱。而是为了一个良好的心愿,希望老百姓都能吃到绿色食品。我认为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做这件事,一是社会迫切需求绿色食品,二是我具有生产绿色肉食品的技术和条件。”

  他说,自己和猪打了20年的交道,始终坚持“让全中国的猪都好养”这一信念。

  “有道,有德”

   “虚心就是能力,品德就是人才。”这句话是叶传林在写《我的人才观》时提出的。他没有将宣传费用在产品的推广上,而是用在了这样一句话的传播上。为了这一句话,叶传林曾砸下过巨额的广告费。只是因为他觉得这句话对国家很有用。

  身为企业家,叶传林和所有的管理者一样,曾为寻找合适的人才而焦虑。而现在的叶传林却对人才有了新的理解:“我们都在寻找人才,什么才是人才呢?德性很高的人。有道,有德。”

  为了将自己对人才的理解付诸实现,为了进一步推广品德教育。2010年1月,郑州牧专“天宇品德班”正式成立,班里的46名学生,都是通过建班宗旨宣讲、学生自愿报名、面试等环节,从郑州牧专2008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4个班里选出来。除正常专业课外,品德班学生每周有4节晚自习,由叶传林作为主要授课人员参与授课,以他撰写的《我的人才观——人才标准》为教材。

  “在我的课堂上,从来不讲专利发明和专业技能,主要是以德为先,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富有爱心、虚心、恒心的‘三心品德’。”叶传林说。在教学中,他创新教育模式,转变教、学两者的关系,把讲台让给学生,尽量叫学生们讨论、发言,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最近一年多来,叶传林一直在研究《道德经》,古文看不懂,他就看译本,一份译本看不懂,他就找来不同版本的译本,有些还是读不懂,他干脆请来专家教。读懂道德经的叶传林感觉很有意思,“我后来对道德的理解,道和德分开,但也是相连的,有道便有德,有德便得道。这个人德性很高,他就是有道之人,有道之人一般也是有德之人。”

  在叶传林看来,道德经用一个字概括是善,善是古今推崇的根本人性。用善的心态处事,更容易交流。本着善良心态工作,才能做大事。

  的确。如果解读叶传林做企业的初衷,一个“善”字可谓精准。正如他认为,自己养猪养好了不算什么,关心所有人把猪养好,才是最重要的。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叶传林发明了易于传播和推广的平衡蛋白,成为天宇饲料立足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与叶传林的交谈中,他从不打断我的提问,他有倾听的习惯。

  叶传林认为,虚心的人善于倾听,骄傲的人会打断说话。有倾听习惯的人,在交流中学知识会学得更快。虚心就是能力,品德就是人才。

  以德治企

   在叶传林的全部时间中,写书几乎占去了70%。那么,他是如何来管理公司的?

  叶传林每天必须接三条短信。第一条是财务部门发来的当天审计情况。叶传林要求公司财务部门“日清”,即每天会计、出纳把账记清,审计人员要查清;第二条短信是销售部总经理发来的,销售部头绪多,叶传林要知道总经理在哪里,干什么?第三条短信是实验猪场发来的每天实验情况,叶传林要知道现有产品在实验猪场用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开发实验的新产品有什么效果。

  通常情况下,叶传林对他们的短信回复通常是两个字“好的”,如果短信中的内容有出乎意料的事情,他会打电话追踪细节,并安排人解决。

  按照叶传林设置的管理体系,除了各部门的最高领导、个人司机和助理可以直接向董事长打电话汇报情况外,其他员工汇报工作必须是逐级汇报。各部门的副职或其他的员工也可以直接向董事长汇报情况,但要用发短信的方式,若无特殊情况直接打电话,会受到批评。正因如此,叶传林在平时一天当中,接到公司的电话很少,一般都在六次以下。

  事实上,在公司创立初期,叶传林在管理上并不顺利,一度遭遇了部下的倒戈。

   在销售节节攀升公司蓬勃发展之际,原销售总经理向他摊牌:要么分得公司股份,要么另立山头。叶传林断然拒绝。随后,该总经理果然从公司里拉走了一大帮人重新注册了一个新公司,产品包装、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等都与天宇极为相似,更滑稽的是该公司还成立了“打假队”,专门到市场上“清剿”天宇的产品。

  无独有偶,另一个销售经理骗取叶传林的信任开走了公司的一台高级轿车,待报案抓到后,那人却甩出一套手续令叶传林等傻眼了,原来该经理用公司的钱买车却将手续办在了自己名下。

  有人评价,正是因为部下的倒戈,才致使叶传林对人才观有了新的理解。

  “公司做大了,只有抓思想。所谓管理,管住自己、影响别人。”叶传林认为,“我自己是如何影响别人的?第一是我的行为,第二是我的思想。行为体现在日常言行,但我脑子里的思想要影响别人,出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若认同我脑子里的东西,形成共同的思维,都讲善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形成了善的企业文化。”

  在叶传林看来,只要有善的心态,即使员工做错了,也无所谓;但没有善的心态,做得很好也不能表扬,这是根本性的问题。人才观和思想,就是自己的企业管理方式,要靠文化来影响。

  正因如此,他认为,思想品德高的人在一起会是很和谐的气氛,招人、用人很关键,均要品德好的,抓住这一点就没有问题。

  “工作上有一点小问题,虚心者会改进,品德好者会朝善的方向发展。所以抓思想品德,就抓住了工作效率和整体。在一个单位,有一个思想败坏的人,足够搅乱整个团队。一旦形成了这种善的企业文化,会进一步影响新进入者。”

  “在我们公司,迟到、早退我很少管,也不罚钱,请假百分百批准。员工开心才有创新力、有效率。经营幸福才把企业经营好,经营幸福是目标也是过程。”叶传林说。

   “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善道”

   ——专访叶传林

  “让吃肉的人都能面带微笑”

   经济视点报:推出信念“有嚼头的肉”,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叶传林:做“有嚼头的肉”并非为了赚很多钱。发明平衡蛋白后,养猪不用打针吃药,不含抗生素、激素。我们具有生产管理绿色健康猪的能力,有国内自己的养猪场并与部分养猪场合作,生产出大量美味可口、无污染的绿色猪肉,每年有几十万吨的产量。

   国家弘扬绿色食品,几年前就想做,但是觉得食品肩负很大责任,要慎重。刚开始给饭馆送一些,后来给大超市送。销售得很好,现在郑州、洛阳等大超市都有我们产品,大致两三年时间,产值会超过十多个亿。

  经济视点报:与其他品牌的猪肉相比,信念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叶传林:绿色猪肉是可以品尝出来的,绿色健康的猪肉一般更有嚼头,更清香。其原因是没有药残和激素,猪更健康、更有精神、更爱运动,这样猪肉才会更好吃。消费者尝后连连点头说就是好吃,无论是炖、炒、煎都味道香,有嚼头,而且肉馅包出的包子、水饺都有诱人的香味,回头率非常高。

  经济视点报:有怎样的发展愿景?

  叶传林:成本比较高,想吃绿色产品,会增加成本,我觉得赚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把产业做得多大也不是最重要的。要发展到让吃肉的人都能面带微笑,这个很重要。每一块肉我们能管住。比如今天在哪儿吃的肉,这个肉哪儿生产的,责任人是谁都能查到。我们建立了源头追溯系统,有统一的防伪标签,标签上的编码程序实现了猪肉产品从养殖、屠宰到销售各环节的溯源查询。

  经济视点报:做食品最重要的是食品安全,在这一点上,信念如何保证?

  叶传林:公司销售的“有嚼头”冷鲜肉,是从养猪、屠宰到销售一体化监督管理,确保生产出绿色、安全、美味的优质产品,我们的做法是选优良的品种猪作为种猪,给猪提供绿色安全的饲料。为了使猪肉更加美味可口,信念养殖基地的猪都是用绿色无污染的信念平衡蛋白喂养,尊重猪的生理习性,猪精神好,能够有适当的运动,使猪肉纤维抗拉力强,有嚼头,味道香。

   公司销售的猪肉运用了现代化的跟踪系统,所推出的每斤猪肉,我们都能找到是哪个养殖基地喂养的,用的是什么饲料,生产责任人是谁,谁运输、屠宰、加工,谁销售,全过程都能找到责任人。

  经济视点报:从饲料业发展到食品业,这种转型困难吗?

  叶传林:严格来讲不算转型,而是拉长了产业链,我还是围绕绿色食品来做,生产绿色猪肉要用饲料。我现在又成立了一个机械设备类的公司,要为猪生产更好的房子,让猪有更适合的空调,让他呼吸更好的空气,更绿色。这个事情想做好,需要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靠一点不行,要做产业链。另一个角度要把每个环节做好,抓细节。

  “企业文化用一个字要‘善’,用两个字是‘服务’”

  经济视点报:为什么出了一系列的英语辅导书?

  叶传林:我最早的一本书《彻底打败英语单词》是上大学时写的,在部队上出的。在中国,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学英语,我想找最好的方法学英语,我记忆里不好,但是我数学好,喜欢推理,我想找不用记的方法学单词。用初中、高中最简单的单词推复杂的单词,这个很有用。把这个书读几遍,不用记,然后就有感觉了,碰见不认识的能猜。我觉得这个事情很好。后来公司与国外的交流多了,公司也有老外,我们就自己培养翻译。发现很见效,大专学生学习几个月就能翻译,后来一系列出了七八本英语的书。现在书店有卖,我觉得有用就弄出来,只是写,没有去经营。

  经济视点报:在从商和从文这两方面是很难兼顾的,你是怎样做到的?

  叶传林:最大的原因是我充满理想,有人说我是理想主义者。中国注重善的教育,老师教学,学生成长很快,我认准了这个理,我想推广。写英语书精力很少,人才观和道德经花的时间很长,我现在还在写一本书,《道德怎么教给学生》,培养道德,这个人不讲道德怎么教他?

  经济视点报:开设品德班也是为了教品德?

  叶传林:之前我在清华大学、农业大学、联合大学都讲过课,后来发现效果不好,我就在郑州牧专成立品德班,我想看看这个能不能教成。学生们接受很快,能力提高也很快。毕业到工作单位之后,工作能力也很强。虚心就是能力,品德就是人才。品德班46名同学,39名在我们公司。

  经济视点报:信念有怎样的企业文化?

  叶传林:企业文化用一个字要“善”;用两个字是“服务”;用一句感情色彩的话是帮助养殖户发现问题,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让养殖户用我们的饲料都能面带微笑。

   我们始终贯穿这种思想。对于信念食品,要让大家都吃安全肉舒心、健康,要求我们员工树立这个思想,管理企业,经营幸福。

  “虚心就是能力,品德就是人才”

  经济视点报:转业后为什么选择做企业?

  叶传林:从我内心来讲是种喜好。当兵转业后,我做了一天的公务员,我觉得做文案不是我的性格。我喜欢做经营,就选择了做企业。刚开始也很苦,员工跟着你不走是要有条件的,第一要发工资,第二得有能力。企业要不断学习,企业需要人才,能力要比我强。我不断学习,尽量学识不比员工低。做企业要有奉献精神,还要坚持到底,要有恒心,要吃苦的。

  我对苦也有新的理解,我觉得干你喜欢的事就不苦。我选择企业,因为我喜欢他。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过程要幸福,结果要幸福。

  经济视点报:企业发展至今最成功的事情有哪些?经验是什么?

  叶传林:企业能不能发展,不是哪一个人的能力,而取决于你用的人才,重要的经验是我自认为发现了人才的标准,谁是千里马,一眼就浮出水面。过去伯乐挑千里马,现在用标准一卡就知道谁是人才,这个就是我们企业发展快的一个原因。

  经济视点报: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突破和提升的地方在哪儿?

  叶传林:企业要突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善,思想不能跑偏,自己不仅做善事,还要说善话。一点问题都不能出,猪肉要新鲜,绝对新鲜,不新鲜的肉不能流入市场。我的目标就是让公司员工开心,每个人收入还可以,家庭和睦,家庭幸福。

  我个人的突破上,希望在抓道德上做点事,认清什么是道德,用一个字是“善”,善就是道德的核心,我愿意在道德教育上推广正确的方法。

  经济视点报:从饲料到出版社,再到猪肉,都选择了“信念”这一品牌,你怎样理解品牌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叶传林:企业要做大必须有品牌,我个人经营思路喜欢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把品牌转化为经济效益。在维护品牌、品牌管理上我比较重视,品牌什么时候都不能出问题,所以创业容易,守业难。

  经济视点报:在这样的文化中,是否用空降兵?

  叶传林:我曾经花大价钱请来空降兵,学历很高博士后,配奔驰、买别墅、年薪60万,但是做得很不好。其实人和人之间,能力的差距不大,博士后有过去的头衔,不代表他很强,很多事表面的光环,很难衔接,他的能力对公司没有展现出来。还有企业的土壤,要和过去的环境融合。还有工作的习惯,有些人很厉害,也许在他以前的企业有效,在这个单位就无效,这和文化的气氛,水土有一定关系。

  经济视点报:平时的时间怎么安排?

  叶传林:去牧专给学生们上课,参加一些社会上的会议,平时都在家看看书、写写书,很少到公司。

  经济视点报:很少到公司?怎么对员工进行管理,公司效益还那么好,原因在哪儿?

  叶传林:很多人都问我这样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在道上,都有共同的希望,所以就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倘若有几个不讲道的人,搞破坏,找是非,我天天拉他上道也很累。所以,我们就用有正确世界观的人。道德上出问题,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这是我管理的一个思路,也是我们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一个真经。

  经济视点报:你更加注重员工思想的发展。

  叶传林:我对员工的管理,看工作表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内心,看他的世界观,看他的道。他的道与公司发展相一致,这人就可重用;与公司发展不一致的,随时都会出问题,干得再好也要限制使用。所以,我的管理是以德治企。这样员工干起来会更轻松、更有激情、精神负担就少、心情好一些、管理人员轻松一些、制度少一些、执行效率高一些、企业的发展就稳一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