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平台贷的四块“遮羞布”土地出让金牵一发动全身

2011年07月07日 03:58 来源:一财网

  《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在近日举办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工作会议上,一位银监会高层表示,平台贷款风险一定程度上被如下因素掩盖:过长的期限;新增贷款;预期收入以及政府信用。

  而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则对本报透露,6月初,现金流达到全覆盖、拟退出平台贷款管理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运营的平台贷款为2.8万亿元。这意味着,粗略来看,若按照银监会统计口径计算,9.09万亿元平台贷款中有30%属于“安全”贷款,而其余近70%的贷款将按照平台贷款处理。

  事实上,近日随着审计署的巨额政府性债务报告出炉,平台贷违约警报已经拉响。而近期发生的滇公路等的债务风波,在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平台贷违约正悄然来临。

  审计署近日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2010年底,10.7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换句话说,地方政府10.7万亿债务中,将有41.66%在今明两年到期,规模达4.46万亿。

  “前几年是项目的建设期,只用付息,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完工,平台公司真正开始进入了还本付息期。”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随着还款高峰期的到来,一些还不上款的平台公司,出现违约的案例会逐渐增多。

  今明两年到期近4.5万亿

  今明两年集中到期的负债与相对有限的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审计信息,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在逾十万亿的地方政府负债中,有24.49%和17.17%的债务集中在今、明两年到期。其中,今年到期的为2.6万亿元,约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5%;明年到期的为1.84万亿。

  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估算,今年地方政府的本级收入、中央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基金收入大约在11.5万亿元的水平;而地方政府本级支出、基金支出中非土地出让金部分为9.3万亿元,两项轧差,地方政府可以运用的财力为2.2万亿元,无法覆盖2.6万亿元的债务到期量。

  “2008年~2009年是平台贷款放款的高峰期,且平台贷款多为3至5年的中长期贷款。”一位股份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表示,按贷款期限为3年算下来,也就是大概在2011年至2012年,平台公司进入了第一个还款付息的高峰期。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表示,今明两年如此巨大的政府性债务将要到期,通过自身的现金流平台公司难以偿还款项。这些平台公司,将会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等其他方式将债务延期。

  “监管层已经要求平台贷需至少每年两次还本付息。”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表示,随着平台贷款项目的完工,现金流有限的平台公司将无法偿还本息。平台贷款违约的案例将会逐渐增多。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就目前来看,对于解决债务集中到期问题,(通过签订贷款展期协议、借款合同期限变更协议和重签借款合同)变更现存贷款的还款期限也许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监管层的忧虑与银行的乐观

  “6月初确认的现金流达到全覆盖、拟退出平台贷款管理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运营的平台贷款2.8万亿元,涉及平台2900家。”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一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有问题贷款2.23万笔,共计2.21万亿元。

  而按照银监会的统计口径,截至2010年末,银监会统计的全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平台公司数量为9800余家。

  这意味着,逾9万亿的平台贷款余额中,能转制为公司类贷款的平台贷款也仅仅只有2.8万亿元,占到同一口径下平台贷规模的31%。其他剩余的6.29万亿元平台贷款,仍然需要按照平台贷款的要求进行管理。

  “四五个月之前,从监管层内部听说的现金流全覆盖平台贷规模差不多也是30%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经过这几个月整改压缩,全覆盖的规模没有明显增加,这说明通过整改,压缩平台贷款规模有较大难度。

  但银行公布的数据则比监管层的要乐观:3月末,建行平台贷余额5400亿元,其中65%是现金流全覆盖;其他公布平台贷信息的银行,其平台贷现金流全覆盖的比例绝大部分也都高于30%。

  上述消息人士称,国开行、非上市银行也有大量的平台贷款,银监会和上市银行公布的现金流全覆盖的占比差额的原因可能在此。

  而据另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30%的比例并不高,这部分转为公司类贷款后,剩余的部分可能没有充足现金流支持还本付息,违约的压力较大。

  六成还款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在近日举办的融资平台贷款监管工作会议上,一位银监会高层还曾警示,平台贷款风险一定程度上被掩盖了。他认为,一是被过长的期限所掩盖。目前平台贷款中超过九成为中长期贷款,最长的贷款期限达到35年,且绝大多数为固定资产贷款。

  由于贷款期限较长,风险暴露时间相应延后,贷款项目是否产生效益短期内不会显现,即使是无效工程,也可以以贷还贷、以贷还息,短期内还本付息似乎很正常,贷款风险并未直接反映在贷款五级分类上,从而掩盖了银行信贷资产的真实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是短存长贷,中长期平台贷规模加大,使银行面临期限错配问题。”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称,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开始加大。监管层内部数据显示,2008年6月末,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51.6%,而到了2010年9月末,这一比例则上升至60%。

  二是被新增贷款所掩盖。目前,尽管政策对新增平台贷款控制很严,但银行机构在做加法,新增贷款仍然在增加。只要有不断新增的贷款,就可能出现“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的问题,贷款不断滚动,存量贷款的风险就可能被增量所覆盖。

  “水涨的时候形势一片大好,但一旦水落石出,风险就会集中暴露。”上述银监会高层表示。

  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也显示,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

  三是被预期收入所掩盖。目前,近六成平台贷款还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还款来源,把平台贷款未来还款来源都寄希望于未来预期收入,特别是土地增值变现收入,这归根结底取决于土地价格。正如当年美国次贷危机,没有人相信房价会下跌一样。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土地均为规划和待征用的土地,变现需要几十个环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称,随着房地产调控的进行,土地价格也面临压力,部分地区土地流拍的现象还开始增多。

  审计署在审计结果显示,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

  四是被政府信用所掩盖。平台贷款中很大比例涉及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主要依赖政府性资金还款。有超过四成的平台贷款是以地方政府、人大、财政部门出具各类财政性担保函件提供还款承诺。

  但地方政府是有限职能、公共预算的政府,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是依靠转移支付“吃饭”的政府。平台贷款的政府性代偿风险已较为明显,不能盲目乐观。

  根据此前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