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8日 10:19 来源:财新网
汇丰首席经济师简世勋认为,放缓经济增速对化解过度通胀确行之有效;然而,决策者绝不可以因此而松懈
【财新网】(记者 张宇哲)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StephenKing)近日撰文指出:最新数据说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强劲复苏只是昙花一现,经济活动的步伐正在减速。
2011年第二季“汇丰新兴市场指数(EMI)”从上季的55.0降至54.2。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StephenKing)认为,目前产出增速趋缓,已处于两年以来最低水平。增长动力减弱的迹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但服务业亦难完全幸免。
简世勋认为,虽然增长乏力并非其乐见,但“放缓增速”对化解过度通胀确是行之有效。然而,决策者绝不可以因此而松懈。由于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继续维持低利率,各新兴市场成了全球资本流向的目标,这会带来许多风险:资产价格泡沬、房地产市场过热、货币过度升值,当然还有通胀压力。未来半年,需要更密切观察通胀走势,方能断言各种非常规的“量化紧缩”方案是否已成功驯服通胀。
他进一步分析认为,最新EMI数据所显示的增长转弱,其实说明两点:第一,此前推行的紧缩政策或已奏效;第二,通胀压力可能正在消退。如果“软着陆”得以实现,那么在全新的“南南贸易”关系带动下,各新兴市场将上演一幕持续增长的好戏。
简世勋指出,全球贸易的增速于今年第一季度达到高峰后便失去动力,这从最新公布的数据可见一斑。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一样,多个新兴市场的出口订单增速均明显下降。
他认为,第二季数据比以往包含更多不明朗因素,其中之一便是日本地震与海啸对全球供应链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未来数月,人们将会知道这次日本天灾对全球经济活动的暂时下滑(并非永久性放缓)究竟有多大影响。不过,即使供应受阻对全球经济活动确有影响,这也只是成因之一,其它影响因素也正在显现。
在他看来,在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众多因素中,最令人乐见的(至少从决策者角度而言)也许就是因抗通胀而持续出台的紧缩政策。加息以及一系列的“量化紧缩”措施,也许会拖慢增长步伐,但它们同时也促使通胀压力得到缓解。
新兴市场的央行普遍不愿意大幅加息,担心此举会导致本币过度升值。尽管如此,最近多个新兴经济体所实施的“量化紧缩”措施,看来对遏制通胀确已奏效。可以肯定,投入价格的涨势已经减弱--最新数据显示通胀压力的回落幅度为两年半以来最大。此外,有初步迹象显示,产出价格的涨势或也正在消退,这种情况在中国尤其明显:今年上半年,中国的产出增长和通胀双双显著放缓。
“南南联系”是最后一个尚未开发的巨大机遇。
简世勋进步一步分析称,EMI数据虽可作为综观新兴市场近期发展的“晴雨表”,但全球经济正在发生的一些重大结构性转变也不容忽视。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已逐渐摆脱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危机发生之后,此趋势就更加明显。不过,这显然会引发一个问题:如果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属于出口驱动型,最终必须依赖欧美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在西方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又如何能保持增长呢?
在他看来,答案就在汇丰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由新兴经济体逐步建立起来的全新贸易网络(即“南南贸易”关系)。去年,拉美地区若干大型并购交易均涉及中国企业,而越来越多的亚洲资金也纷纷投放到其它新兴经济体的基建项目。在此背景下,一场无须北美和欧洲参与的全球经济革命即将拉开帷幕。
求变的动力非常巨大。中国和印度两国正在高速发展,以人均收入为例: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用了50年才实现的人均收入增长,中国现在用十年就完成了。
要维持高速发展,中、印两国皆需要有通畅的渠道从世界各地获取原材料。然而,若要从新兴市场开发并运送这些资源,当地往往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因此,简世勋预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亚洲资金投向拉美及非洲部分地区的基建项目。随着这些新基建项目陆续出台,一个全新的经济网络将会在新兴市场之间形成。
中、印两国的汽车工业也正在朝自主发展方向努力。假以时日,中国和印度制造的汽车将会销往其它新兴市场。目前,新兴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已达到能够购置第一辆廉价汽车的水平。不难想象,在这场新的消费革命中,起关键作用的不再是欧美市场,而是新兴市场的消费需求。
简世勋指出,上述变革将使得新兴市场之间的“南南贸易”在本世纪前50年内轻松实现十倍增长,重演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期间“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成员国之间因贸易激增而增强彼此经济联系的局面。
“南南联系”是最后一个尚未开发的巨大机遇。在未来岁月里,即使西方国家仍深陷债务困扰,“南南联系”所蕴藏的潜力也足以驱动全球经济增长。■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