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寻找绝对收益

2011年07月09日 01:2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以来16.15%的阳光私募、24.92%的公募、15.63%的集合理财、33.67%的投连险、99.71%的银行理财产品实现正收益

  黄婷 张愎

  上半年的市场,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为什么做绝对收益产品?经历过几次熊市之后,越来越多投资者更关注投资产品是否能够不赔钱甚至赚钱,而不是比较收益率。”一位“一对多”产品的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财商》。

  

  上半年2652只投资产品录得正收益

  “绝对收益并不是与某某指数(或基准)进行比较,而是获得一个正回报。”中欧国际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赵欣舸告诉记者。

  赵欣舸举了个例子,在市场下跌10%时,某只对冲基金下跌5%,虽然强于大市,但是并没有实现绝对收益,而是实现相对收益。而另一只基金获得了5%的回报率,那么可以说是实现了绝对收益。如果市场上涨了20%,而某只对冲基金只获得了10%的回报,虽然并没有超越大市,但是可以说实现了绝对收益。

  上半年A股在持续震荡4个多月之后,上证指数终于不敌3000点上方的压力,4月18日,上证指数上探3067.46点这一年内高点之后,一波急促而猛烈的下跌蚕食了不少投资人上半年的收益。6月20日,上证指数一度下探至2610.99点。截至7月7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下跌了0.49%,深成指下跌0.53%,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则大幅下跌了11.31%和21.40%。

  市场上,取得正收益的产品并不多。

  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阳光私募在上半年大部分折戟沉沙。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7日,上半年获得正收益的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共有235只,占全部1455只产品的16.15%。其中,有8只产品上半年收益率超过20%,其中上海信托发行的一款固定收益板块E-3502信托收益率高达48.83%,成为上半年收益率排行榜的冠军。

  此外,由博弘数君发行的两款定向增发信托也以48.24%和38.12%的收益率傲视群雄,该产品之所以能够在上半年取得超额收益,主要原因在于该产品并非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而是投资于定向增发股票的类指数化产品,在指数下行的过程中,不少定向增发项目却录得不菲的回报。目前博弘数君总经理刘宏管理的该类产品数量超过20只,总规模近30亿元。

  另外,呈瑞投资芮崑管理的“呈瑞1期”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也达到28.34%。私募排排网研究员李江指出,芮崑擅长精选个股,波段操作,上半年主要捕捉到了环保、水泥等行业的一些机会,并通过波段操作锁定了利润。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上半年鲜有表现优异的基金,但整体情况差强人意。在全部951只基金产品中,取得正收益的产品有237只,占比为24.92%。收益率最高的南方隆元产业主题今年以来的回报也只有8.02%,比起阳光私募则逊色不少。

  224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也仅有35只上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占比为15.63%,且收益率最高的国泰君安君享稳健今年以来的回报也只有5.5%。

  此外,在熊市中往往能够战胜市场的投连险,也在上半年市场中展现了其抗跌的能力。根据财汇数据统计,保险产品199个投连险账户中,上半年有67个账户实现正收益,占比高达33.67%。而上半年到期的2084只银行理财产品中,除了6只产品外,99.71%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成为上半年最抗跌的投资品种。

  

  如何衡量绝对收益

  绝对收益的标准应该如何衡量?

  在海外市场,对冲基金为了获得积极的回报,往往会采用卖空交易、期货、期权、衍生品、套利、杠杆和其他非传统资产等投资技巧。自1949年阿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建立了第一个绝对收益基金以来,绝对收益方式近年来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投资产品之一,一般来说也多指对冲基金。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有很多人理解绝对收益就是大于零的正收益。那为什么一定要大于零而不是其他?是否还要将资金的机会成本考虑其中?

  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理事长聂军指出:“海外对冲基金一般都是以无风险利率或者资金的拆借利率(LIBOR)作比较。只是近年以美元为首的西方央行都将利率降到零附近,很多人也偷懒把拆借利率省掉了。”

  詹腾投资的合伙人胡文也指出,欧美有一些对冲基金,他们会有一个最低可接受费率(hurdle rate),有的时候就是用拆借利率,或者拆借利率再往上加几个基点。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的话,是不能收取业绩提成的。这个考虑到的就是资金成本或者通货膨胀。这主要是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之间的一个协议。

  

  上半年仅139只投资产品战胜CPI

  如果根据资金拆借利率的标准,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7月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一年期利率为5.19%。

  按照这个基准,上半年只有151只投资产品能够实现绝对收益,包括75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9只公募基金产品、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3个投连险账户以及63个银行理财产品。

  而对于抱着跑赢CPI心态的投资者而言,上半年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投资产品则更少了。

  如果以5月份5.5%的CPI指数作为对比,仅有139只产品能够战胜通胀,包括71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9只公募基金产品、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3个投连险账户以及55个银行理财产品。而根据部分机构的预测,6月份CPI更有可能达到6.5%左右,届时,能够跑赢CPI的投资产品则更为有限。

  “跑赢了CPI只是避免了财富的绝对贬值,但有没有相对贬值,则要看有没有跑赢M2。”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

  M2即广义货币供应量。2003~2010年,M2年均增长18.6%,截至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达76.34万亿元,当月M2同比增长15.1%。

  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测量,全市场的投资产品中,能够战胜这一指标的产品只有16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投连险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则全军覆没。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第一财经日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