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半年经济形势回顾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展望

2011年07月09日 05:10 来源:金融时报

  宗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把握政策组合的节奏和力度

  由于经济下行、物价维持高位,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治理通胀之间的关系,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宏观政策面临的“两难选择”。

  一、经济呈现增速下降和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交织的局面

  今年一季度,GDP增长9.7%,二季度可能只有9.1%左右,自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逐季放缓,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宏观政策主动调控。为缓解通胀压力、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加大节能减排和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去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收紧,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对抑制经济景气扩张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二是基数因素。2009年到2010年一季度,GDP增速不断抬高。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比年初更加复杂,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正因为这样,IMF刚刚发布的报告调低了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的4.4%调降至4.3%。从国内来看,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规划项目投资需求较大,随着各类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到位、我国传统施工旺季的到来,二、三季度一些新项目将集中开工,投资需求有望较快增长。截至5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项目总体开工率仅为32%。由于保障房建设一头连着民生和政府承诺,一头连着钢筋、水泥和经济增长,预计下半年国家将加大力度,督促、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快保障房建设,这将对下半年投资和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支撑作用。但与此同时,企业库存创历史新高,工业生产和经济增长面临着向下调整的压力。

  进入2011年,全国消费物价不断走高,通胀压力不断增大。今年1、2月份CPI均上涨4.9%,3月份上涨5.4%,4月份上涨5.3%,5月份上涨5.5%。总体上看,今年物价还是属于结构性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引起的,如食品价格涨幅达11.7%,居住价格上涨6.1%。但我国物价正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转化,不仅食品和居住价格快速上涨,而且非食品价格也在上涨且涨幅不断增大。未来全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一是食品价格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受自然灾害频发、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大米、蔬菜、水产品和中药材等价格很难下降。同时,由于猪肉在我国消费篮子中的比重高达9%,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的高涨将对CPI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国际方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报告,因全球粮食库存下降、总需求增加且农作物总产量增幅有限,预计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全球食品价格将维持在高位运行。二是从中长期来看,受刘易斯拐点临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长期上涨压力。三是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和基础依然存在。四是PPI增长较快。前5个月上涨7%,向下游传导压力依然巨大,传导的过程还将持续。

  初步预测,二季度全国CPI上涨5.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PPI上涨6.5%;三季度CPI上涨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三季度CPI比二季度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翘尾因素的影响,而非新涨价因素的减小,说明通胀压力不会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我们预计,今年全年物价的低点最可能出现在四季度,CPI上涨4%左右。

  总体看,尽管经济有下行风险,但短期内风险不大,“硬着陆”的可能性也很小,治理通胀依然是近期宏观政策的核心。初步预测,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3%左右,四季度9.4%左右,全年经济增长9.4%左右。应该看到,国民经济增长适当放缓,也是宏观政策所期望的,增长低一点,更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节能环保、有利于推进改革、有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有些评级机构和国外机构的经济学家开始就经济减速以及地方债务问题大做文章,唱衰中国经济和中国银行业,实际上美国债务以及地方债务是非常严重的,只盯住我们的一些问题。需关注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把握调控政策组合的节奏和力度,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未来1~2个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确实面临着“两难”抉择,应注意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在“稳增长”和“控通胀”之间取得平衡。

  第一,货币政策方向不变,操作工具微调。宏观调控政策方向不应该改变,货币政策总体回归稳健的方向也不应该改变。但与此同时,对部分政策工具可作出微调。因此下半年可以适时加息1~2次,7月已先加1次,以后可视情况灵活掌握。一方面要让市场明确政府坚定控制通涨的决心,没有犹豫。但由于银行可贷资金已比较紧张、部分实体经济的正常贷款活动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认为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已经不大。解决全社会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应该通过发行央票、加快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途径解决,而不是单纯依靠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来解决。

  第二,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针对性提前启动一些财政政策。尽管“硬着陆”的风险不大,宏观调控政策将保持总基调不变,但为防止经济下滑趋势,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为明年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应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应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尤其是在货币政策空间已较小的情况下,应注意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一是更加重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支出;加大财政补贴,鼓励和刺激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增加供应。二是更加重视减税的独特作用。对企业而言,减税能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和完善供给,稳定经济增长;对个人而言,减税能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促进居民消费。

  第三,房市调控方向不变,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当前房地产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市场的问题,已经演变为关系到国民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使收入分配持续恶化,产业空心化和“未富先空”,导致通货膨胀更加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从长远看,房地产调控的最终目标在于回归住房的基本属性,即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而不应成为投资和投机的工具。因此,房市调控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把抑制投资投机需求、扩大保障房建设和完善长效机制作为政策的三个基本点。

  由于外部环境再次恶化、进口快于出口,今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可能会减小。与此同时,不论是名义增长还是实际增长,今年消费都显著放缓,并且消费需求本身比较稳定,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因此,今年的经济增长主要看投资,而投资增长主要取决于保障房建设。但是,截至目前,全国保障房建设进展情况不尽如人意,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工率都在34%左右。因此,未来可能会采取财税、金融、土地等多种政策手段,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争取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