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编剧无力为继的烂尾工程

2011年07月10日 04:15 来源:信息时报

  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曾流行一套《侦探小说十诫》,其中第五条就是“小说中不能出现中国人”,现在读来诧异,但在那个年代的外国人看来,中国人是大多会些奇门遁甲与茅山道术的,万一设计个密室迷案,编不下去了,给个“中国人穿墙而走”的答案,岂不大跌眼镜?我看《武侠》的时候,脑中不时出现这样条"戒律"。

  《武侠》,抛开那偌大的、空洞的名头之后,说的其实就是科学探案,中国版柯南的事,本来是需要严谨的,类似侦探小说,却与武侠结合起来,就不免出现抵触了,究其因,科学探案讲的是科学,武侠讲的是浪漫与幻想,一个不讲实际的作者写不好侦探小说,一个太讲实际的作者写不好武侠小说,这本就是冲突的东西,却被硬生生凑在一起,便产生那四不象的感觉。这本是被抛弃的章法,如今被陈可辛重拾起来,熟读国外侦探小说的观众们便不免有“时光倒流一百年”之惑了。

  说倒流也不准确,毕竟那是在当时的环境中被严禁的,被遗弃的,被视为“三流”的,这严禁的意思类似于今天的“不准随地大小便”,你做了,恐怕是你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的事,更惶论拍成电影?

  陈可辛就在干这些事。严格来说,我对陈可辛本是无甚反感的,一出《甜蜜蜜》,把那离乡的情绪演绎得摧肝裂胆,而进入内地后,问题就来了,我们显然发现了他的不适应,“歌舞片”、“反兄弟”、“美国式英雄片”,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始终无法与我们的观感形成默契,其创作出发点,想必也是如此,于是他讨巧地选择了一个“外来人口看中国”的视角。什么叫“外来人口看中国”?就是他口中所言的“创新”,歌舞片在西方盛行,中国无此“雅好”,他便弄了个《如果·爱》出来,“兄弟义气”被西方人不了解,“义薄云天”这个词在西方至今无从翻译,于是他便搞了个“反兄弟”的《投名状》,至于到了《神奇侠侣》,直接拿西方为用,而《武侠》,却要拾那百年前就已不用的牙慧。

  英国人定此律条的初始,是因为有人编故事编不下去的时候会这么干,一个神奇的中国人,仿佛万能钥匙,可以应对任何密室、难题。这起的是警戒的作用,而到了陈可辛这儿,果不其然,他的故事也编不下去了,于是我们大导演前半段宣扬的所谓“科学武侠”到后半段完全看不到影子,你实在不明白他讲来干嘛。而至于姜武等打酱油之莫名其妙,金城武态度转变之莫名其妙,更数不胜数,尤其结尾处更让人痛恨,一个功夫高手,打不死了,怎么办?安排一个雷劈死!这和密室解不开了,找个中国人穿墙的套路又有什么区别?

  陈可辛说,这是反武侠,我理解《东邪西毒》如果算是反武侠的话,那是因为其气质与一气呵成的态度,而《武侠》,说到底,就是编剧无力为继的烂尾工程,其连武侠本身都驾驭不了,如何反得了武侠?

  小聪明之如陈可辛者,实在无法指望太多。1分2分3分4分5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信息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