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打新鸭先知:赚钱效应再现

2011年07月11日 01:1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我们正在集中精力重新研究新股发行市场,期望在今年下半年新股发行市场上获得一定收益。”上海地区某大型金融机构负责人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目前二级市场已基本企稳,且新近上市的新股有不错的收益,因此,初步判断下半年市场整体机会要比上半年多,其中就包括新股申购市场。

  据其介绍,作为网下申购新股的常客,上述负责人所在的机构在新股申购领域有很丰富的经验。但是,今年上半年的新股“破发潮”已经令该机构不敢贸然行动,在如今行情背景下,重新进入新股发行市场进行选择,是其下半年的主要策略之一。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上述主要侧重网下申购新股的机构来说,后者在获配新股之后往往需要被动锁定一段时间,因此,对于未来行情走向的把握,将对申购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当新股行情再起风云之后,杀跌最为严重的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也活跃异常,在近三个反弹交易周中都有不错的涨幅。

  公开信息显示,在长期低迷之后,新股表现再度给参与者一定期待。自今年6月28日之后上市的新股已没有产生“破发”现象。其中,近日上市的东宝生物(300239.SZ)首日上涨198.89%,排在创业板首日涨幅榜第二,而冠昊生物(300238.SZ)首日上涨幅度也达到了146.76%。最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上市的比亚迪(002594.SZ),该股上市之后迅速开展了上涨攻势,在上市的8个交易日中有7个交易日K线收阳,股价也从18元发行价一路上涨至上周五收盘时的33.07元。这些新股的表现令认购者获得了丰厚收益和浮盈,其中不乏参与其中认购的机构。

  Wind最新统计,在今年上市的174只新股的首日上涨幅度约为14%。在这174只新股之中有105只新股的上市首日上涨幅度低于14%,且有63只上市首日便“破发”。从上涨首日表现看,今年来上市首日表现最好的前20只新股之中,有近一半个股是在上证综指探明2600多点底部之后上市的新股。

  长期以来,新股市场的动向往往牵动着各类成熟投资者的目光。尽管市场化发行新股已经深入人心,但在那些在A股市场上有着丰富阅历的投资者眼中,如果新股市场长期难以给申购者带来回报,那么,二级市场绝难以“幸免”,这已被市场规律所验证。令人关注的是,正如在牛市顶峰时新股市场给新股申购资金带来丰厚回报一样,在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一些机构投资者往往能嗅出蕴藏在新股市场的机会,并捷足先登、提前布局。

  不少投资者发现,市场存在着围绕新股定位“矫枉过正”的现象,这为不少投资者提供了明显机会,且后者往往是市场上的“盲点”。这既是市场乃至投资者不成熟所致,也与目前A股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单边市场有一定关系。因此,在这样的市场中,机构动向显得尤其重要。

  比如,在牛市巅峰时候,投资气氛往往处于癫狂状态,一些高价发行的新股会被包括大批机构在内的投资者踊跃抢购,但事后证明,此类“羊群效应”之后的市场将进入颓势。近年来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石油(601857.SH),在罕见的新股发行收益率面前,二级市场终于难以负重,最终进入了漫漫阴跌。同样,在底部区域,大批投资者放弃了新股认购,而后者的定价也“随行就市”处于较低阶段。这时候,一些洞悉其中奥秘的“无形之手”会再度出动,提前布局并屡屡得手。可见,在一个单边市场上,“人弃我取”依然是一条非常简明的策略。而且,正是在这种充满矛盾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市场参与者才能获得胜机。

  从今年来的行情演变看,围绕新股发行的二级市场走势似乎再度应验了上述规律。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此前一级市场出现的新股发行失败现象,已经提供了市场“底线”。在今年4月11日首发申请成功获批的八菱科技(002592.SZ),由于在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机构数不符合要求,最终中止发行,从而开创了新股发行市场的新纪录。“尽管该次发行有诸多偶然成分,但至少说明,在当时新股大面积破发的背景下,连机构也开始‘作壁上观’。”某华东地区金融机构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称,出现上述发行结果,“只能说明机构对市场产生了深深怀疑。”

  然而,当新股反复调整发行价水平之后,机构和那些“聪明钱”再度进入新股发行市场,表明市场所产生的机会已经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尽管这一表现方式只是以静悄悄的方式展开,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新股博弈角度,各方重新对新股市场合理定位产生了共识,而与之直接相关的二级市场也出现了良性变化,即在各种因素尤其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出现重压的条件下,上证综指在今年6月20日于2600多点附近终于寻找到了“市场底”,而非常戏剧性的是,也正是在此之后,新股上市“破发”的局面也得到逆转,即新股登陆二级市场之后开始为一级市场认购者创造正收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